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中药论文 >

基于ERK-CREB-BDNF通路探讨解郁宁神汤对郁火脾虚PSD大鼠的作用机制

发布时间:2021-11-22 13:27
  目的为了提高卒中后抑郁(Post-stroke depression,PSD)的临床治疗率,特探讨中药复方解郁宁神汤对郁火脾虚型PSD大鼠的作用机制,为临床治疗提供客观的实验室数据支撑。方法实验一:140只SD雄性大鼠(200±20g)分为空白组(Control)、卒中组(MCAO)、模型组(PSD)、氟西汀组(Flu)、解郁宁神汤高剂量组(JYNS-H)、解郁宁神汤中剂量组(JYNS-M)、解郁宁神汤低剂量组(JYNS-L)。空白组不行任何处理;卒中组仅行MCAO术;模型组、氟西汀组、解郁宁神汤(高中低)剂量组于MCAO术后实施4周慢性不可预知刺激(Chronic unpredictable mild stimulation,CUMS)包括:(1)禁食、禁水24h;(2)昼夜颠倒24h;(3)晃笼(200Hz 5min);(4)湿笼100m L水洒在笼子里24h;(5)夹尾2 min;(6)电击足底(0.9m A,15s×4次);(7)强迫游泳试验(4℃5min)。结束后给予氟西汀或解郁宁神汤高、中、低剂量灌胃4周。实验第4、8周行尿木糖排泄率测定、体重测量、强迫游泳实验、糖水消耗实... 

【文章来源】:陕西中医药大学陕西省

【文章页数】:49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基于ERK-CREB-BDNF通路探讨解郁宁神汤对郁火脾虚PSD大鼠的作用机制


大鼠尿木糖排泄率(%)

糖水,消耗量,大鼠,潜伏时间


图注:图 A 为实验第 4 周糖水消耗量,B 为实验第 8 周糖水消耗量。图 4 各组大鼠糖水消耗量1.6.6 新奇抑制摄食实验实验 4 周时,与空白组相比,模型组新奇抑制摄食实验大鼠潜伏时间延长存在显著差异(P<0.01);与 PSD 组相比,氟西汀组及解郁宁神汤高、中、低剂量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实验 8 周时,与空白组相比,模型组新奇抑制摄食实验大鼠潜伏时间仍然很长,差异显著(P<0.01);与模型组相比,氟西汀组(P<0.01)、解郁宁神汤高剂量组(P<0.01)及解郁宁神汤中剂量组(P<0.05)大鼠潜伏时间缩短,解郁宁神汤低剂量组大鼠潜伏时间虽有缩短趋势,但无统计学差异(P>0.05)。表 5 各组大鼠新奇抑制摄食实验潜伏时间(Mean±SD,n=6)组别 第 4 周(s) 第 8 周(s)空白组 59 11.08 58 12.18卒中组 78 11.28 70 11.39

解郁,大鼠,主动脉根


图注:图 A 为大鼠敞箱实验水平运动得分,B 为大鼠敞箱实验垂直运动得分。图 6 敞箱实验2 解郁宁神汤对郁火脾虚型 PSD 大鼠皮层组织形态的影响2.1 实验动物及分组同实验 1。2.2 主要仪器与试剂生物组织摊片机 北京佳源兴业 HG10-HK-4显微镜 上海仪圆光学 TD-L790A石蜡切片机 金华科迪 CN61M/LS-2055AHE 染色实剂盒 北京索莱宝 LWG-17中性树胶 西安灏洋 LWG-152.3 实验方法2.3.1 组织处理及切片制作实验结束时,所有实验大鼠称重后,10%水合氯醛(3ml/kg)腹腔麻醉,仰卧位固定于操作台上,备皮,逐层解剖,暴露心脏。将灌注穿刺针沿左心室刺至主动脉根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缺血再灌注联合慢性不可预知刺激构建卒中后抑郁新模型[J]. 赵兵兵,李涛,王豆,周奇,闫咏梅.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2019(11)
[2]补肾疏肝方联合盐酸帕罗西汀片治疗卒中后抑郁疗效观察[J]. 夏利霞,靳玉梅,范玉萍.  实用中医药杂志. 2019(01)
[3]解郁丸联合帕罗西汀治疗卒中后抑郁临床研究[J]. 杨惠杰,崔金玲,张志英.  陕西中医. 2018(11)
[4]痰瘀互结证局部脑缺血再灌注动物模型的实验研究[J]. 张令霖,方格,连新福,徐敏,王彬,李先涛.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8(12)
[5]闫咏梅教授运用醒脑解郁胶囊“异病同治”临床经验探析[J]. 刘燕妮,张婷,黄国燊,闫咏梅.  陕西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8(04)
[6]闫咏梅从郁火脾虚论治脑卒中后抑郁经验[J]. 黄国燊,王豆,张天娇,周奇,闫咏梅.  中国民间疗法. 2018(03)
[7]针刺联合耳穴贴压治疗脑卒中后抑郁:随机对照研究[J]. 张林,钟艳,全淑林,刘叶辉,石学慧,李振光,王净净.  中国针灸. 2017(06)
[8]卒中后抑郁状态的发生率及相关因素研究[J]. 宋昭赫.  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 2017(33)
[9]脑卒中后抑郁诊断及筛查工具研究进展[J]. 李菊芳,罗勇,李云,吴儒慈.  护理研究. 2017(11)
[10]卒中后抑郁临床实践的中国专家共识[J]. 王少石,周新雨,朱春燕.  中国卒中杂志. 2016(08)

博士论文
[1]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与抗抑郁药疗效的关系[D]. 沈一峰.复旦大学 2010

硕士论文
[1]慢性应激抑郁模型大鼠下丘脑突触相关蛋白表达改变及五乙酰栀子苷的抗抑郁作用研究[D]. 赵霞.安徽医科大学 2017
[2]调原补俞法治疗肝气郁结型中风后抑郁的临床疗效观察[D]. 杨春艳.黑龙江中医药大学 2016
[3]柴胡石油醚部位的化学成分与抗抑郁活性研究[D]. 方媛.山西大学 2016
[4]运动训练对大鼠缺血性卒中后抑郁的发生及HPA轴的影响[D]. 张一清.南京医科大学 2014
[5]栀子抗抑郁活性部位微球的制备工艺研究[D]. 孙黎黎.长春中医药大学 2011
[6]小脑神经元中GABAB受体介导的ERK/MAPK信号通路的初步研究[D]. 曹芳丽.华中科技大学 2007



本文编号:351178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zhongyaolw/351178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47f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