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痛风的中药筛选及作用机制研究
发布时间:2021-12-24 19:46
痛风是体内嘌呤代谢紊乱,尿酸钠沉积在关节腔所引发的关节炎疾病。近年来,随着人类生活方式和饮食结构的变化,痛风的发病率逐年升高。痛风的发作常伴有多种并发症,包括肾脏疾病、心血管疾病和代谢综合征等,严重威胁着人类健康。目前安全、有效、经济的治疗痛风的药物较少。因此从资源丰富的中草药中寻找安全高效的药物已经成为开发治疗痛风药物的研究热点。越来越多的中药被用来治疗痛风疾病,但中药治疗痛风的作用机制尚不清楚。本文将从分子水平、细胞水平和动物水平筛选具有治疗痛风作用的中药,并利用代谢组学的研究方法从细胞水平和动物水平研究中药治疗痛风的多途径作用机制。主要内容和结果如下:1.痛风治疗中药的体外和体内活性筛选首先,针对痛风发病的两大关键病理环节—尿酸钠结晶沉积诱发炎症发生和黄嘌呤氧化酶活性异常导致尿酸生成增多,分别建立尿酸钠诱导的人脐静脉血管内皮细胞体外急性痛风模型和基于UPLC-TQ-MS分析方法的黄嘌呤氧化酶抑制活性评价模型。利用这两个模型,在细胞水平和分子水平上对33个中药粗提物进行了体外综合活性筛选。结果表明,银杏叶、丹参、大黄、虎杖、卷柏、芍药具有较好的抗炎作用和黄嘌呤氧化酶抑制作用。在动物...
【文章来源】:吉林大学吉林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138 页
【学位级别】:博士
【部分图文】:
尿酸的生成与排泄示意图
代谢组学的研究步骤
本文的研究路线图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Screening the anti-gout traditional herbs from TCM using an in vitro method[J]. Wei-Jia Chen,Yi Wu,Xin Zhao,Shu Liu,Feng-Rui Song,Zhong-Ying Liu,Zhi-Qiang Liu. Chinese Chemical Letters. 2016(11)
[2]黄芩清热除痹胶囊配合外敷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临床观察[J]. 纵瑞凯,刘健,黄传兵,汪元,王桂珍,曹云祥,万磊,刘天阳. 陕西中医. 2016(09)
[3]基于网络药理学的银杏叶提取物治疗痛风潜在作用机制初探[J]. 刘丹,朱靖博,王永华,丁燕,寇自农,萧伟. 中草药. 2016(15)
[4]虎杖提取物及其有效部位的大鼠抗痛风性关节炎试验[J]. 任丽,欧水平,陈灵,王森,赵萍.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2016(19)
[5]改进硝基四氮唑蓝比色法用于黄嘌呤氧化酶抑制剂的筛选[J]. 高晓慧,唐晶晶,刘浩然,刘英姿. 湖南师范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6(03)
[6]中药治疗痛风用药规律的文献研究[J]. 向黎黎,熊辉,陆小龙,齐新宇,郭玉星,李腾龙,周彪. 中医正骨. 2015(12)
[7]痛风发病机制研究进展[J]. 董鹏,宋慧. 基础医学与临床. 2015(12)
[8]痛风药物治疗新进展[J]. 承良凤,陆进明.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2015(09)
[9]萆薢除痹汤抗实验性痛风作用机制探讨[J]. 平凡,谭唱,颜至昭,汪悦.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2015(09)
[10]麻黄连翘赤小豆汤治疗痛风[J]. 焦锐. 山西中医学院学报. 2015(02)
本文编号:3551085
【文章来源】:吉林大学吉林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138 页
【学位级别】:博士
【部分图文】:
尿酸的生成与排泄示意图
代谢组学的研究步骤
本文的研究路线图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Screening the anti-gout traditional herbs from TCM using an in vitro method[J]. Wei-Jia Chen,Yi Wu,Xin Zhao,Shu Liu,Feng-Rui Song,Zhong-Ying Liu,Zhi-Qiang Liu. Chinese Chemical Letters. 2016(11)
[2]黄芩清热除痹胶囊配合外敷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临床观察[J]. 纵瑞凯,刘健,黄传兵,汪元,王桂珍,曹云祥,万磊,刘天阳. 陕西中医. 2016(09)
[3]基于网络药理学的银杏叶提取物治疗痛风潜在作用机制初探[J]. 刘丹,朱靖博,王永华,丁燕,寇自农,萧伟. 中草药. 2016(15)
[4]虎杖提取物及其有效部位的大鼠抗痛风性关节炎试验[J]. 任丽,欧水平,陈灵,王森,赵萍.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2016(19)
[5]改进硝基四氮唑蓝比色法用于黄嘌呤氧化酶抑制剂的筛选[J]. 高晓慧,唐晶晶,刘浩然,刘英姿. 湖南师范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6(03)
[6]中药治疗痛风用药规律的文献研究[J]. 向黎黎,熊辉,陆小龙,齐新宇,郭玉星,李腾龙,周彪. 中医正骨. 2015(12)
[7]痛风发病机制研究进展[J]. 董鹏,宋慧. 基础医学与临床. 2015(12)
[8]痛风药物治疗新进展[J]. 承良凤,陆进明.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2015(09)
[9]萆薢除痹汤抗实验性痛风作用机制探讨[J]. 平凡,谭唱,颜至昭,汪悦.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2015(09)
[10]麻黄连翘赤小豆汤治疗痛风[J]. 焦锐. 山西中医学院学报. 2015(02)
本文编号:355108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zhongyaolw/35510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