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中药论文 >

基于转录组学的柴胡石油醚部位抗抑郁作用机制研究

发布时间:2022-08-01 17:45
  选题依据:抑郁症又称抑郁障碍,是一种以显著而持久的心境低落为主要临床特征的精神性疾病,预计到2020年将成为第二大疾病负担源。因其发病机制复杂,西药治疗副反应较大等特点,国内外许多学者将越来越多的研究转向中医药领域。其中,以“疏肝解郁”的名方逍遥散为主的研究最为热门。本课题组前期对复方逍遥散的研究中发现,君药柴胡中所含的多炔类成分容易入血,能透过血脑屏障且药代动力学参数适宜。进而从柴胡药材的低极性成分提取分离得到多炔化合物,经体外单胺递质再摄取抑制活性测试中均表现出较强的抑制活性,有的甚至超过阳性对照药。这类化合物结构相似,推测具有推相似活性,但其无法量产,且不能完全代表低极性成分,因此仍采用柴胡石油醚部位进行抗抑郁作用量-效/毒的辩证关系研究,发现柴胡石油醚部位具有很好的抗抑郁活性。但是其发挥抗抑郁作用的最佳剂量尚不能确定,作用机制也不明确,故需要进行深入的研究。目的:研究柴胡石油醚部位抗抑郁的作用机制,结合经典的神经递质与HPA轴相关指标测定,利用转录组学技术和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对其机制进行研究探讨,为以后更好的利用柴胡提供依据,为抗抑郁新药的研发提供参考。方法:1、经过对前期... 

【文章页数】:115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基于转录组学的柴胡石油醚部位抗抑郁作用机制研究


空白血清(A)和加低浓度质控(QC)溶液的血清(B)中8种神经递质和内标化合物的多反应监测模式(MRM)色谱图

基于转录组学的柴胡石油醚部位抗抑郁作用机制研究


大鼠血清神经递质含量测定结果

基于转录组学的柴胡石油醚部位抗抑郁作用机制研究


空白海马组织(A)和加低浓度质控(QC)溶液的海马组织(B)中8种神经递质和内标化合物的多反应监测模式(MRM)色谱图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超高效液相色谱-三重四极杆质谱法测定大鼠海马和大脑皮层中生物胺类及氨基酸类神经化学物质[J]. 黄鑫,李帅坪,张勇,刘淑莹.  分析化学. 2016(11)
[2]氟西汀对慢性不可预知性轻度应激抑郁模型大鼠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的影响[J]. 王含彦,唐珍,邓志霖,刘文芹,杨梦茹,陈月琦,刘静,曾安蓉.  兰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6(01)
[3]柴胡中多炔类化合物的分离鉴定及定量测定[J]. 方媛,张峰,刘佳丽,周玉枝,田俊生,秦雪梅,高晓霞.  中草药. 2015(16)
[4]转录组测序(RNA-seq)技术及其应用[J]. 纪岭,李小金.  农技服务. 2015(07)
[5]HPA轴与抑郁症关系的研究进展[J]. 亢俊俊,陶晶,仇剑崟.  医学临床研究. 2015 (04)
[6]LC-MS/MS法同时测定CUMS大鼠血浆中3种单胺类神经递质[J]. 臧雨馨,孙冰婷,赵文珠,容纳,戴国梁,居文政,谈恒山.  中国药理学通报. 2015(02)
[7]抑郁症发病机制与临床抗抑郁药研究进展[J]. 王婷婷,吴辉,张蓓蓓,吴晓俊,王峥涛.  生命科学仪器. 2014(06)
[8]柴胡及柴胡类复方的抗抑郁研究现状[J]. 张颖,陈宇霞,黄世敬.  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4(09)
[9]血清单胺类神经递质及其代谢产物在重度抑郁症及抑郁共病焦虑障碍诊断中的应用[J]. 和昱辰,张波,瞿玮,宁洁,全弘宇,夏宇,姚远,韩梅.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2014(08)
[10]柴胡抗抑郁的药理机制研究进展[J]. 辛义周,李宁,高杰.  医学综述. 2013(18)

博士论文
[1]基于全转录组测序的针刺抗抑郁机制研究[D]. 王瑜.北京中医药大学 2017

硕士论文
[1]远志皂苷生物合成中CYP450s、UGTs的筛选及远志对hDDC酶抑制作用初探[D]. 许晓双.山西大学 2016
[2]柴胡石油醚部位的化学成分与抗抑郁活性研究[D]. 方媛.山西大学 2016
[3]针刺不同穴组对抑郁大鼠行为学及HPA轴相关激素影响的比较研究[D]. 宋小娟.北京中医药大学 2016
[4]逍遥散抗抑郁有效部位的PK-PD结合研究[D]. 刘佳丽.山西大学 2014
[5]抑郁症模型大鼠HPA轴功能变化及柴胡疏肝散作用机理研究[D]. 禹方.河南中医学院 2014



本文编号:366789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zhongyaolw/366789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1c9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