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中药论文 >

抗白色念珠菌中药小分子的发现及相关机制研究

发布时间:2022-12-11 06:01
  白色念珠菌是严重危害免疫缺陷人群的病原性真菌,其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当前临床上可用的抗真菌药物仅仅局限于多烯类(两性霉素B),唑类(氟康唑等),棘白菌素类(卡泊芬净等)等三类药物,抗真菌药物的靶点只有细胞膜的麦角固醇(ergosterol)代谢和细胞壁的β-1,3-葡聚糖(β-1,3-glucan)合成两个。药物的毒副作用,耐药性,生物利用度低等问题都使得抗真菌药物治疗的效果不佳,而生物被膜的出现使这种情况更加恶化,因此,开发新的抗真菌药物成为一项迫在眉睫的使命。植物来源的小分子化合物一直是抗细菌,抗真菌和抗肿瘤药物的主来源之一。中草药来源的天然小分子在抗真菌活性方面的研究越来越多,靶点也多种多样。因此,对源于中药的小分子化合物库进行筛选,不仅容易发现新的先导化合物,也可能找到新的抗真菌药物的靶点。因此,本研究主要聚焦于中药来源的天然小分子的抗白色念珠菌活性。通过初步筛选,我们发现了9个具有抗真菌活性的小分子化合物/提取物,分别为血竭素高氯酸盐,盐酸石蒜碱,黄山药皂苷提取物,紫草素,土荆皮乙酸,补骨脂乙素,蓝雪醌,厚朴酚,和厚朴酚。血竭素高氯酸盐和盐酸石蒜碱为首次发现具有抗白色念珠菌活性... 

【文章页数】:134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白色念珠菌
    1.2 当前抗真菌药物
    1.3 天然产物的抗真菌作用
第2章 中药小分子的抗真菌活性筛选
    2.1 实验材料
    2.2 实验方法
    2.3 实验结果
    2.4 讨论
第3章 血竭素高氯酸盐对白色念珠菌的抑制作用
    3.1 实验材料
    3.2 实验方法
    3.3 实验结果
    3.4 讨论
第4章 盐酸石蒜碱对白色念珠菌的抑制作用
    4.1 实验材料
    4.2 实验方法
    4.3 实验结果
    4.4 讨论
第5章 黄山药皂苷提取物对白色念珠菌的杀伤作用
    5.1 实验材料
    5.2 实验方法
    5.3 实验结果
    5.4 讨论
第6章 薯蓣皂苷的抗白色念珠菌活性
    6.1 实验材料
    6.2 实验方法
    6.3 实验结果
    6.4 讨论
第7章 纤细薯蓣皂苷的抗白色念珠菌作用
    7.1 实验材料
    7.2 实验方法
    7.3 实验结果
    7.4 讨论
第8章 全文结论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及在学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南重楼中纤细薯蓣皂苷的鉴别及含量测定[J]. 彭玲芳,张晓南,冯莉萍,崔涛.  中国药房. 2015(03)
[2]黄山药化学成分、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研究进展[J]. 赵叶,王维皓,荆文光,刘安.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2014(18)
[3]Dracorhodin Perchlorate Suppresses Proliferation and Induces Apoptosis in Human Prostate Cancer Cell Line PC-3[J]. 何远桥,鞠文,郝华,刘庆,吕磊,曾甫清.  Journal of Huazho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Medical Sciences). 2011(02)
[4]HPLC测定黄山药中伪原薯蓣皂苷的含量[J]. 荆文光,张启伟,刘安.  中国中药杂志. 2009(20)
[5]薯蓣皂苷抗血小板聚集作用的临床观察[J]. 斯其连,周达新.  中国临床药学杂志. 2006(04)



本文编号:371827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zhongyaolw/371827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42d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