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中药论文 >

昆仑雪菊多酚提取物对D-GalN/LPS诱导小鼠急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研究

发布时间:2023-11-05 11:32
  昆仑雪菊(Coreopsis tinctoria)是一种生长在昆仑山海拔3000 m以上高寒地区的菊科类植物,是目前新疆地区唯一能与天山雪莲齐名的稀有高寒野生植物。研究发现,雪菊富含蛋白质、多糖、皂苷、酚类等多种营养物质,具有抗氧化、降血压、降血糖、降血脂、抗炎、抗菌、抗凝血等生理活性,但目前关于雪菊保肝作用还未见报道。因此,本论文以昆仑雪菊(朵菊、胎菊)为原料,通过80%冷冻丙酮溶剂提取其多酚化合物,采用HPLC法对多酚组成进行定性定量分析,再通过DPPH自由基清除率、ABTS自由基清除率、铁还原力、氧自由基吸收能力(ORAC)等方法进行抗氧化活性评价;以D-氨基半乳糖/脂多糖(DGalN/LPS)诱导的急性肝损伤KM小鼠为模型,研究昆仑雪菊(朵菊、胎菊)多酚提取物对急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分子机制。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朵菊游离酚、结合酚、总酚含量分别为125.427、3.896、129.323 mg GAE/g DW;胎菊游离酚、结合酚、总酚含量分别为99.197、6.483、105.700 mg GAE/g DW;游离酚是朵菊和胎菊酚类化合物的主要存在形式,胎菊中结合酚的贡献率...

【文章页数】:94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文献综述
    1.1 昆仑雪菊
        1.1.1 昆仑雪菊概述
        1.1.2 昆仑雪菊化学成分
        1.1.3 昆仑雪菊生理活性
    1.2 植物多酚与肝损伤
        1.2.1 植物多酚概述
        1.2.2 肝损伤概述
        1.2.3 植物多酚与肝损伤
    1.3 课题立项依据与研究内容
        1.3.1 研究目的与意义
        1.3.2 研究内容
        1.3.3 技术路线
第2章 昆仑雪菊多酚组分鉴定及抗氧化活性研究
    2.1 实验材料与设备
        2.1.1 材料与试剂
        2.1.2 仪器与设备
    2.2 实验方法
        2.2.1 昆仑雪菊基本营养成分测定
        2.2.2 昆仑雪菊氨基酸组成分析
        2.2.3 昆仑雪菊多酚提取
        2.2.4 昆仑雪菊多酚含量测定
        2.2.5 昆仑雪菊多酚组分鉴定
        2.2.6 昆仑雪菊多酚抗氧化活性测定
        2.2.7 数据统计与分析
    2.3 结果与分析
        2.3.1 昆仑雪菊基本营养成分
        2.3.2 昆仑雪菊氨基酸组成
        2.3.3 昆仑雪菊多酚含量
        2.3.4 昆仑雪菊多酚组分鉴定
        2.3.5 昆仑雪菊多酚抗氧化活性
    2.4 本章讨论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昆仑雪菊多酚提取物对小鼠急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
    3.1 实验材料与设备
        3.1.1 材料与试剂
        3.1.2 仪器与设备
    3.2 实验方法
        3.2.1 小鼠分组与饲养
        3.2.2 小鼠脏器指数测定
        3.2.3 小鼠肝脏组织形态观察
        3.2.4 小鼠血清指标测定
        3.2.5 小鼠肝脏指标测定
        3.2.6 数据统计与分析
    3.3 结果与分析
        3.3.1 小鼠生长情况观察
        3.3.2 小鼠脏器指数变化
        3.3.3 昆仑雪菊多酚提取物对小鼠肝脏组织形态的影响
        3.3.4 昆仑雪菊多酚提取物对小鼠血清指标的影响
        3.3.5 昆仑雪菊多酚提取物对小鼠肝脏指标的影响
    3.4 本章讨论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昆仑雪菊多酚提取物保护小鼠急性肝损伤的作用机制
    4.1 实验材料与设备
        4.1.1 材料与试剂
        4.1.2 仪器与设备
    4.2 实验方法
        4.2.1 实时荧光定量PCR
        4.2.2 蛋白免疫印迹
        4.2.3 数据统计与分析
    4.3 结果与分析
        4.3.1 昆仑雪菊多酚提取物对Nrf2 mRNA水平和蛋白表达的影响
        4.3.2 昆仑雪菊多酚提取物对PPARα mRNA水平和蛋白表达的影响
        4.3.3 昆仑雪菊多酚提取物对PPARγ mRNA水平和蛋白表达的影响
    4.4 本章讨论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
    5.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本文编号:386094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zhongyaolw/386094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374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