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刺治疗急性脑梗死的免疫调节机制研究
本文关键词:针刺治疗急性脑梗死的免疫调节机制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山西中医学院》 2013年
针刺治疗急性脑梗死的免疫调节机制研究
王润芳
【摘要】:目的本研究通过观察针刺对急性脑梗死患者IL-1α、IL-1β、IL-6、TNF-α的变化,探讨针刺治疗急性脑梗死的免疫机制。 方法6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另30例为健康组,治疗组应用针刺加药物治疗,对照组单纯应用药物治疗,两组治疗药物相同。全部病例均于治疗前及治疗后第14天采晨起空腹静脉血各2ml。3000r/min离心10min分离血清,置于﹣70°冰箱中保存待测。血清IL-1α、IL-1β、IL-6、TNF-α水平检测均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 结果 (1)6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IL-6、TNF-α水平较正常人升高,差异有显著性(P<0.01);IL-1α、IL-1β较正常人未有显著性差异(P>0.05); (2)两组急性脑梗死患者治疗前IL-1α、IL-1β、IL-6、TNF-α水平的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对照组急性脑梗死患者治疗后与治疗前相比, IL-6、TNF-α水平明显降低,差异有显著性(P<0.05); (4)治疗组急性脑梗死患者治疗后与治疗前相比,, IL-6、TNF-α水平明显降低,差异有显著性(P<0.05); (5)两组急性脑梗死患者治疗后IL-6、TNF-α水平较治疗前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IL-1α、IL-1β差异不具有显著性(P>0.05)。 结论 (1)急性脑梗死患者发病早期局部炎性反应导致炎性因子显著升高,表现为IL-6、TNF-α水平较正常人明显升高; (2)针刺加药物治疗和单纯药物治疗均能降低急性脑梗死患者IL-6、TNF-α水平; (3)针刺加药物治疗较单纯药物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治疗后IL-6、TNF-α水平明显降低,可认为针刺加药物治疗对于免疫功能的调节作用优于单纯药物治疗。 (4)急性脑梗死患者治疗前与正常人IL-1α,IL-1β水平相比无明显差异,但两组治疗后与治疗前相比IL-1α水平均有差异,但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山西中医学院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R245.3
【目录】:
下载全文 更多同类文献
CAJ全文下载
(如何获取全文? 欢迎:购买知网充值卡、在线充值、在线咨询)
CAJViewer阅读器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林宇凡,阙庆辉,王舰;灵龟八法合特定穴治疗急性脑卒中的免疫学研究[J];福建中医学院学报;2003年06期
2 魏春玲;顾兆军;;缺血性脑梗死的中西医发病机制概况[J];光明中医;2009年05期
3 王志军,王锦春;头皮针治疗急性脑梗死120例临床观察[J];湖北中医杂志;2005年08期
4 张其梅;夏杰;彭玉;;细胞因子与缺血性脑卒中[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0年19期
5 曾俊;严洁;;针灸对急性期脑缺血保护作用机制研究进展[J];中医药导报;2008年01期
6 王桂红,王拥军;急性脑梗死的欧洲治疗指南[J];国外医学脑血管疾病分册;2001年02期
7 刘卫芳;艾敏;张俊豪;李鸣凤;;急性脑梗死血清IL-1β、TNF-α的变化与意义[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2年23期
8 朱庆;倪光夏;;针药结合治疗脑梗死的临床实验研究近况[J];山西中医;2010年01期
9 牛文民;李忠仁;;CT定位电头针治疗缺血性中风机理研究[J];上海针灸杂志;2006年07期
10 熊嘉玮;倪光夏;;针药并用治疗急性期脑梗死临床观察[J];上海针灸杂志;2012年12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陆智慧,丁琪;辨证治疗腔隙性梗塞51例疗效观察[J];安徽中医临床杂志;1996年02期
2 唐奇志,谭明义,姚胜林;纳络酮联合醒脑静治疗肺性脑病临床观察[J];安徽中医临床杂志;1999年02期
3 高庆华;活血化瘀法治疗输尿管结石70例临床观察[J];安徽中医临床杂志;1999年03期
4 夏克平;论黄疸病因[J];安徽中医临床杂志;2000年01期
5 朱冠珏;皮内针加艾灸治疗风寒湿痹型类风湿性关节炎28例观察[J];安徽中医临床杂志;2002年01期
6 方琦,胡顺金,莫测;三金片治疗慢性肾盂肾炎急性发作期临床观察[J];安徽中医临床杂志;2002年04期
7 章伟萍,贝士英;自拟头痛八味治疗头痛86例[J];安徽中医临床杂志;2003年03期
8 庄捷;中风临证诊治刍议[J];安徽中医临床杂志;2003年04期
9 刘剑波,史晓冬;香丹注射液对脑梗死患者血液流变学的干预作用[J];安徽中医临床杂志;2003年04期
10 黄俊臣,周纪平,李彦春;核桃承气汤对脑梗死急性期辅助治疗作用的观察[J];安徽中医临床杂志;2003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邓英光;张紫萍;余卫;;丹参注射液联合骨髓干细胞移植治疗脑梗死肢体瘫痪的临床研究[A];共铸医药学术新文明——2012年广东省药师周大会论文集[C];2012年
2 华东;李文奇;冯晓东;席建明;张斌;李桥军;;不同体位骨盆训练对偏瘫患者步态的影响[A];经济策论(下)[C];2011年
3 曾西;王德军;王留根;宋波;付伟锋;赵幸娜;赵晓乐;王辉;;间歇口腔营养管对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营养状况的影响[A];经济策论(下)[C];2011年
4 吕红娟;;对脑梗死患者早期进行康复治疗的临床观察[A];第二十七届航天医学年会暨第十届航天护理年会论文汇编[C];2011年
5 杨小艳;;40例脑梗死患者长程脑电图分析[A];第二十七届航天医学年会暨第十届航天护理年会论文汇编[C];2011年
6 李林;方家;梁小滨;刘中勇;;热敏灸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疗效观察[A];江西省第八次中西医结合活血化瘀学术研讨会暨心脑血管病培训班论文集[C];2009年
7 张涵;于强;高世定;;中西医结合治疗肝硬化腹水30例[A];全国中西医结合肝病新进展讲习班、江西省第二次中西医结合肝病学术会议资料汇编[C];2010年
8 李林;方家;刘中勇;邓鹏;赖小美;;热敏灸治疗冠心病心绞痛临床观察[A];江西省中医药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9 肖晓华;王俊;;针刺阿是穴结合热敏灸治疗颞下颌关节紊乱病32例疗效观察[A];江西省中医药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10 刘进德;;针刺配合功能训练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疗效分析[A];江西省中医药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花;中医“肝脾相关”的理论和应用研究[D];湖南中医药大学;2010年
2 陈鹏;心脑通络液对局灶性脑缺血大鼠急性期细胞因子及凋亡基因Bcl-2、p53的影响[D];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10年
3 那坤;柔肝颗粒对肝纤维化大鼠TGF-β_1/Smads信号转导通路的影响[D];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10年
4 孙灵芝;青中年脑梗死的OCSP分型、证候分布及其与影像学结果相关性的研究[D];山东中医药大学;2010年
5 田丽莉;针灸治疗周围性面瘫文献研究[D];山东中医药大学;2010年
6 贾红玲;中医脐疗的文献研究[D];山东中医药大学;2010年
7 胡怀强;复健片促进MCAO大鼠中枢神经再生的机制研究[D];山东中医药大学;2008年
8 梁静涛;气虚血瘀证MCAO大鼠子代的同种证候及疾病趋势诱导形成实验研究[D];成都中医药大学;2010年
9 刘平;郑寿全运用温热药物理论基础研究[D];成都中医药大学;2010年
10 庄灿;参芪复方对GK大鼠大血管病变血管紧张素Ⅱ及其受体影响的实验研究[D];成都中医药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魏嘉;电针山羊痛阈及脑内前阿黑皮素原基因表达的时程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2 李淑景;正常人群和失语症患者听觉语义启动效应研究[D];南京医科大学;2009年
3 金景;基底节区卒中患者外显学习和内隐学习的对比研究[D];南京医科大学;2009年
4 孙昊;AL0X5AP基因多态性与中国华东地区脑卒中易感性的分子流行病学研究[D];南京医科大学;2010年
5 蒋颖;多药耐药相关蛋白1mRNA在慢性癫痫大鼠脑中的表达[D];南京医科大学;2010年
6 张爱玲;Hcy代谢酶MTRR基因及Cystatin C基因多态性与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关系[D];郑州大学;2010年
7 范顺太;高血糖对脑出血大鼠细胞凋亡及Bax、Bcl-2表达的影响[D];郑州大学;2010年
8 边静静;不同产地娑罗子主要成分分析比较研究[D];甘肃农业大学;2010年
9 杨名霞;祛风化痰针刺法治疗假性球麻痹的临床研究[D];湖南中医药大学;2010年
10 蔡艳;中药离子导入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肝郁脾虚型临床观察[D];湖南中医药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包烨华,邹超;针药结合治疗脑卒中后假性球麻痹吞咽困难临床观察[J];浙江中医学院学报;2005年03期
2 熊鹰,隋建峰,张长城;Fura-2荧光探针测定突触体胞浆游离Ca~(2+)浓度[J];第三军医大学学报;1995年04期
3 田代实,邓医宇,王光海,郭国际,茹立强;针刺预处理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的抗细胞凋亡作用[J];第四军医大学学报;2004年01期
4 薛冰 ,丁东新 ,顾平生 ,林振丹;老年高血压患者血清TNF-α,IL-6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J];放射免疫学杂志;2004年04期
5 郭湘丽;赵施竹;;颅针结合药物对脑血栓形成急性期血清IL-6的影响[J];光明中医;2010年07期
6 马国添 ,文伟明;白细胞介素-4与动脉粥样硬化关系研究进展[J];广西医学;2003年01期
7 陈莉秋;;针药结合治疗脑梗死32例疗效观察[J];河北中医;2008年01期
8 汪旭东;;针药并用治疗脑梗死的临床观察[J];湖北中医杂志;2008年04期
9 吴玉霞,管相友,王凤云;头皮针治疗偏瘫疗效观察[J];黑龙江医学;1994年08期
10 叶振宇,王建华,杨伟文;针药结合治疗中风后偏瘫81例[J];江苏中医药;2004年06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志;;针刺对急性脑梗死合并血脂异常患者血脂水平的影响[J];中医药学刊;2006年04期
2 胡立新;高月平;魏云英;;通心络合针刺治疗急性脑梗死60例疗效观察[J];河北职工医学院学报;2006年01期
3 王丽平,黄俭,符晓敏,贾小玉;针刺加中药治疗急性脑梗死210例临床观察[J];中国医刊;1999年04期
4 熊杰;魏茂提;杜元灏;石学敏;;针刺治疗急性脑梗死超早期的动态疗效观察[J];武警医学院学报;2008年07期
5 刘宪勇;孙美玲;朱在卿;安法娥;栾洪川;;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50例疗效观察[J];山东医药;2008年48期
6 李继英;赵杨;张臻年;王敬卿;范刚启;张晖;黄迟;刘孔江;郭志力;陆艳;顾兆军;顾成光;蒋晓林;张红;全亚萍;陆卫卫;朱建军;蔡忠明;孙菊光;;通脑活络针刺法与常规疗法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比较[J];临床神经病学杂志;2010年06期
7 杨睿瑶;杨国雄;;急性脑梗死血清铁蛋白变化及依达拉奉药物干预的影响[J];山西医药杂志;2007年06期
8 白伟利;张殿印;王晓云;;高敏C-反应蛋白含量在急性脑梗死患者中的临床意义[J];临床医学;2008年10期
9 陈俊琦;吴俊贤;肖慧玲;;针刺治疗脑梗死的机制研究概况[J];中医文献杂志;2010年01期
10 梁粤;谌剑飞;;S-100蛋白、C反应蛋白与急性脑梗死[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06年1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谌剑飞;梁浩荣;蔡少华;奚玉凤;;针刺对糖尿病并发急性脑梗死血浆白介素-6及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的影响[A];第三届全国中西医结合神经系统疾病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0年
2 唐慧群;;盐酸法舒地尔治疗急性脑梗死对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和疗效的临床分析摘要[A];中华医学会第十三次全国神经病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0年
3 李新;邱伟庆;王纪佐;;急性脑梗死血小板膜糖蛋白和ADMA的表达及相互关系的研究[A];第十一届全国神经病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8年
4 陈卓友;恽文伟;赵进委;向红兵;张志翔;钱传忠;丁新生;;无脑动脉狭窄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特点及其预后[A];中华医学会第十三次全国神经病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0年
5 鲍剑虹;郑荣远;夏君慧;朱蓓蕾;;尤瑞克林在急性脑梗死治疗中的应用[A];第十一届全国神经病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8年
6 管姝轶;;尤瑞克林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脂的影响[A];浙江省中西医结合学会神经内科专业委员会第六次学术年会暨国家级继续教育学习班资料汇编[C];2008年
7 娄秋英;严梅秀;;急性脑梗死患者rt-PA溶栓的治疗及护理[A];全国外科护理学术交流暨专题讲座会议、全国神经内、外科护理学术交流暨专题讲座会议论文汇编[C];2010年
8 刘祖佑;;尤瑞克林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疗效和安全性的研究[A];中华医学会第十三次全国神经病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0年
9 戚英;赵卫锋;;急性脑梗死伴代谢综合征与动脉硬化的关系[A];中华医学会第十三次全国神经病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0年
10 徐恩;缪学琼;;多模式磁共振影像技术在急性脑梗死早期诊断中的价值[A];第十一届全国神经病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8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N];中国中医药报;2003年
2 吴一福;[N];中国医药报;2005年
3 邓沅佳;郑方算;[N];中国医药报;2004年
4 ;[N];中国中医药报;2003年
5 岳金凤;[N];保健时报;2005年
6 应庆;[N];中国医药报;2005年
7 冯学花;[N];农村医药报(汉);2007年
8 衣晓峰;[N];中国医药报;2005年
9 陈华;[N];农村医药报(汉);2006年
10 应庆;[N];中国医药报;2005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白舒霞;近期感染急性脑梗死中医证型探讨及其与炎性反应因子的研究[D];湖北中医药大学;2013年
2 许东;急性脑梗死血小板高尔基体变化及sCD40L对脑缺血损伤作用的实验研究[D];中南大学;2010年
3 陈卫银;益气活血复方SXD抑制急性脑梗死炎性反应的实验研究[D];成都中医药大学;2004年
4 陈晓军;调和阴阳针刺法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文献及临床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06年
5 曾可斌;急性脑梗死痫性发作兴奋性机制的实验研究[D];重庆医科大学;2004年
6 付弋;针刺结合康复对急性脑梗死平衡功能的疗效评价[D];成都中医药大学;2005年
7 桑鹏;头穴透刺对急性脑梗死脑保护机制的临床与实验研究[D];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09年
8 杜敢琴;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实验和临床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8年
9 何迎春;非溶栓指征急性脑梗死治疗时间窗及中药复方中风醒脑口服液干预的临床和细胞培养研究[D];成都中医药大学;2004年
10 邱伟庆;急性脑梗死血小板膜糖蛋白和ADMA的表达及相互关系的研究[D];天津医科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致民;抗心磷脂抗体、纤维蛋白原与急性脑梗死关系的研究[D];兰州大学;2010年
2 王佳媛;急性脑梗死患者血小板CD62p与纤维蛋白原的变化[D];吉林大学;2011年
3 侯晓艳;血栓调节蛋白G127A基因多态性及其血浆水平与急性脑梗死的关系[D];昆明医学院;2011年
4 王秀菊;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脂联素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和同型半胱氨酸的相关性研究[D];天津医科大学;2010年
5 赵明明;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浆8-异前列腺素F2α测定及其临床意义[D];吉林大学;2011年
6 赵玉章;急性脑梗死血清对氧磷酶活性的研究[D];四川大学;2003年
7 徐玉龙;氧化应激与血尿酸水平在老年急性脑梗死发生中的关系研究[D];安徽医科大学;2010年
8 宋社更;急性脑梗死虚实证侯与其血清白蛋白、球蛋白关系研究[D];福建中医药大学;2010年
9 秦文玲;急性脑梗死患者血神经肽Y与一氧化氮合酶水平变化及其临床意义[D];大连医科大学;2010年
10 张小雨;急性脑梗死后血糖水平与轻度认知功能损害关系研究[D];山东大学;2010年
本文关键词:针刺治疗急性脑梗死的免疫调节机制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2686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zhxiyjh/2268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