隔姜蒜督灸治疗强直性脊柱炎及对免疫球蛋白影响的临床研究

发布时间:2017-04-08 02:11

  本文关键词:隔姜蒜督灸治疗强直性脊柱炎及对免疫球蛋白影响的临床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目的:观察隔姜蒜督灸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临床疗效及不良事件发生情况,比较隔姜蒜督灸与隔姜督灸对免疫球蛋白的影响,同时为强直性脊柱炎的治疗提供一种思路和方法。 方法:按要求纳入强直性脊柱炎患者共60例,随机分为两组,分别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30例。治疗组采用隔姜蒜督灸治疗,,对照组采用隔姜督灸治疗。每月治疗一次,共治疗三次,分别观察患者治疗前后症状、体征和Ig水平的变化。 结果: 1.治疗前后治疗组与对照组Ig水平组内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㩳O.05),治疗后两组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㩳0.0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 2.治疗前后两组症状积分组内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㩳O.01),治疗后两组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㩳0.0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 3.两种治疗方法治疗前后体征积分组内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㩳O.05),治疗后两组间比较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没有明显差异。 4.两种治疗方法均可有效改善临床症状(P㩳O.01),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0%,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 5.观察期间治疗组和对照组均无不良事件发生。 结论: 1.隔姜蒜督灸可明显改善强直性脊柱炎患者的临床症状和体征。 2.隔姜蒜督灸对强直性脊柱炎患者Ig有明显改善。 3.隔姜蒜督灸不良事件发生少,是治疗强直性脊柱炎安全有效的方法。
【关键词】:隔姜蒜督灸 强直性脊柱炎 Ig 不良事件 临床研究
【学位授予单位】:山东中医药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R246.1
【目录】:
  • 提要3-4
  • Abstract4-8
  • 引言8-10
  • 临床研究10-23
  • 一、 研究对象10-13
  • (一) 研究对象来源10-11
  • (二) 研究对象选择11-13
  • 二、 研究方法13-16
  • (一) 治疗方法13-15
  • (二) 观察项目及方法15
  • (三) 观察疗效判定标准15-16
  • (四) 统计方法16
  • 三、 研究结果16-23
  • (一) 观察指标结果16-22
  • (二) 疾病疗效判定结果22
  • (三) 安全性评价22-23
  • 讨论23-33
  • 一、 西医对强直性脊柱炎的认识23-25
  • (一) 强直性脊柱炎的病因23
  • (二) 强直性脊柱炎的临床表现23-24
  • (三) 强直性脊柱炎的治疗24-25
  • 二、 中医对强直性脊柱炎的认识25-28
  • (一) 古代医籍对强直性脊柱炎的论述25-26
  • (二) 现代临床对强直性脊柱炎的认识26-28
  • 三、 督灸28-30
  • (一) 治在督脉28-29
  • (二) 艾灸的功效29
  • (三) 药物的作用29-30
  • 四、 免疫指标(IgG、IgM 和 IgA)的变化及其意义30-31
  • 五、 疗效分析31-33
  • 结语33-34
  • 参考文献34-37
  • 综述37-43
  • 参考文献41-43
  • 附录43-47
  • 致谢47-48
  • 详细摘要48-54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国栋;;督脉隔姜灸为主中西医结合治疗强直性脊柱炎50例疗效分析[J];按摩与导引;2008年07期

2 刘殿选;益肾活血汤治疗强直性脊柱炎160例[J];光明中医;2003年04期

3 李奇;张艳珍;喻建平;;从中医证候逆向分析强直性脊柱炎的病因病机[J];光明中医;2011年04期

4 商阿萍;潘广博;;辨证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经验[J];河北中医;2008年06期

5 许峰,汤启勋,章光华,戴小明,刘冠英;蠲偻丸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临床研究[J];湖北中医杂志;2003年07期

6 朱辉军;黄胜光;谭宁;温伟强;徐泽军;;蜂针合补肾化瘀方治疗强直性脊柱炎56例[J];中医药导报;2009年09期

7 关彤;辨证分型治疗强直性脊柱炎33例疗效观察[J];湖南中医杂志;2001年03期

8 程雪荣;张世卿;;温针灸治疗强直性脊柱炎46例[J];河南中医;2011年03期

9 黄泽伟;黄玉香;;800例免疫球蛋白与补体检测结果分析[J];吉林医学;2012年06期

10 焦树德;大(尢+娄)(强直性脊柱炎)病因病机及辨证论治探讨(上)[J];江苏中医药;2003年01期


  本文关键词:隔姜蒜督灸治疗强直性脊柱炎及对免疫球蛋白影响的临床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9183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zhxiyjh/29183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be8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