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粒灸并电针夹脊穴结合围刺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临床观察

发布时间:2017-04-08 04:04

  本文关键词:麦粒灸并电针夹脊穴结合围刺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临床观察,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目的:观察麦粒灸并电针夹脊穴结合围刺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临床疗效及其安全性。 方法:由计算机产生随机数字表,将66例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3例。观察组采用麦粒灸并电针夹脊穴结合围刺治疗每天1次,5次为1疗程,共4个疗程;对照组不施灸,余治疗方法与观察组相同。采用“VAS疼痛评分”、“汉密尔顿焦虑量表评分(HAMA)”进行临床疗效评价。观察并记录评分结果及不良反应事件,对治愈的患者,在治疗结束后1个月、2个月时进行随访,观察其疼痛复发情况。 结果:(1)66例病人有2例脱落,实际完成64例,每组32例;(2)观察组愈显率为90.63%(29/32)明显优于对照组65.63%(21/32),差异性显著(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6.88%(31/32),对照组的总有效率93.75%(30/32),两组无明显差异(P0.05);(3)治疗后两组疼痛评分均明显降低,但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治疗后两组HAMA评分均明显降低,治疗5次、10次后的两组HAMA评分比较,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但治疗15次、20次后两组HAMA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5)两组在治疗结束后1个月、2个月时随访,均未发现复发病例;(6)治疗期间,观察组有1例患者出现晕针,程度较轻,其余患者未出现任何不良反应。 结论:麦粒灸并电针夹脊穴结合围刺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安全有效且远期疗效稳定。
【关键词】: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 麦粒灸 电针 夹脊穴 围刺
【学位授予单位】:成都中医药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R246.6
【目录】:
  • 中文摘要2-3
  • ABSTRACT3-7
  • 英文缩略词表7-8
  • 引言8-10
  • 临床研究10-28
  • 1. 研究对象10-12
  • 1.1 研究对象来源10
  • 1.2 研究对象选择10-12
  • 1.2.1 诊断标准10
  • 1.2.2 纳入标准10-11
  • 1.2.3 排除标准11
  • 1.2.4 病例剔除与脱落11
  • 1.2.5 病例终止标准11-12
  • 2. 研究方法12-16
  • 2.1 病例分组12
  • 2.2 分组方法12
  • 2.3 盲法12
  • 2.4 治疗方法12-16
  • 3. 研究结果与分析16-28
  • 3.1 一般资料16-20
  • 3.2 治疗结果20-25
  • 3.3 安全性评价25-26
  • 3.4 依从性分析26-28
  • 讨论28-32
  • 结论32-33
  • 问题与展望33-34
  • 致谢34-35
  • 参考文献35-38
  • 附件38-51
  • 附件一:综述38-46
  • 附件二:随机数字表46-48
  • 附件三:穴位定位表48-49
  • 附件四:HAMA量表49-50
  • 附件五:在读期间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专著及科研成果50-51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丁玲;陈邦国;张晓明;左朝;;电针对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大鼠脑组织bFGF、ES表达的影响[J];光明中医;2012年05期

2 刘学义,李珊;中医治疗带状疱疹64例疗效观察[J];贵州医药;2004年03期

3 朱明芳;匡琳;欧阳恒;杨志波;王畅;;针灸围刺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126例临床观察[J];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2006年05期

4 蒋满英;苏小河;胡春琴;;大学英语课堂中教师语码转换的调查与分析[J];井冈山学院学报;2009年06期

5 赵琳;毕秀英;;阿是穴联合夹脊穴针灸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临床观察[J];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2010年02期

6 吴菊生;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中医辨证探析[J];上海中医药杂志;2005年09期

7 李艳红;;中医药治疗带状疱疹临床研究进展[J];实用中医内科杂志;2011年02期

8 孙娇丽;王鹏;;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动物模型及病理机制研究[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12年25期

9 徐泽君;;火针疗法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44例分析[J];中国当代医药;2011年14期

10 谭奇纹;针刺华佗夹脊穴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疗效观察[J];中国针灸;2004年08期


  本文关键词:麦粒灸并电针夹脊穴结合围刺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临床观察,,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9200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zhxiyjh/29200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85d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