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内侧入路针刀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的临床研究
发布时间:2017-04-19 21:15
本文关键词:后内侧入路针刀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的临床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 膝骨关节炎是骨科最常见病种之一,是一种多发于中老年人的慢性进行性骨关节疾病。随着全社会人口老龄化程度的加剧,膝骨性关节炎的发病率明显增高,严重危害着中老年人的健康。1995年,在国际骨性关节炎专题会议上提出了OA的最新定义,即OA是在力学和生物学因素的共同作用下,软骨细胞、细胞外基质及软骨下骨三者间降解和合成正常偶联失衡的结果。在分子生物学方面发现白细胞介素1、6及肿瘤坏死因子、一氧化氮等因素,是造成关节滑膜炎性变及软骨破坏的重要因素。生物力学方面发现骨内压增高是关节炎病理中的重要环节。祖国医学则认为该病属于风湿范畴,又称痹病。膝者,筋之府,肝藏血以荣筋,肾藏精以养骨。故肝肾亏虚为本,加之外感风寒湿邪致膝关节瘀血阻滞,经络不通,不通则痛。本病在祖国医学中属于“骨痹”的范畴。《素问·痹论》云:“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也”。由于目前尚无特效的治疗方法能使关节软骨破坏和骨质增生这一过程逆转,针对该病的治疗目的主要是减轻疼痛,缓解症状,阻止和延缓疾病的发展,保护关节功能,以防残废。 该病临床表现为膝部疼痛、乏力,登高困难,可伴有膝部僵硬、畸形,若诱发急性滑膜炎可出现红、肿、发热感以及疼痛。一般认为膝骨关节炎是在力学因素和生物学因素的共同作用下,软骨细胞、软骨基质及软骨下骨三者之间分解和合成代谢失衡的结果。 目的 本研究旨在通过总结和分析后内侧入路针刀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的临床资料及其随访结果,探讨应用后内侧入路针刀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为本病患者提供较为理想的治疗方案。 方法 将2006年10月~2007年10月经我科诊治患者204例,按照美国风湿学会1995年标准纳入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102例采用患膝后内侧入路针刀疗法,每周做一次针刀,连续治疗四周为一个疗程,4周作为观察周期;对照组102例采用患膝前侧入路针刀疗法,每周做一次针刀,连续治疗四周为一个疗程,4周作为观察周期。分别于治疗前和第4周末观察指标。 结果 (1)治疗组总有效率98.06%,对照组总有效率84.74%,经卡方检验P<0.05,差别有显著性统计学意义。 (2)两组治疗前后疼痛、关节僵硬、生理功能、压痛、肿胀、活动度均有下降,治疗组患者治疗后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经t检验P<0.05,差别有显著性统计学意义。 (3)对治疗后疗效为优的患者随访半年,复发率治疗组低于对照组,经t检验P<0.05,差别有显著性统计学意义。 总结 说明治疗组较对照组治疗本症针对性更强,患者主观满意度更高,疗效更加确切,提示我们膝后侧损伤原点机会大于前侧。针刀疗法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疗效显著,小针刀疗法采用后内侧入路的疗效显著优于采用前侧入路,通过上述研究认为后内侧入路针刀治疗膝骨关节炎疗效优于采用前侧入路,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
【关键词】:骨性关节炎 小针刀 临床疗效 后内侧入路
【学位授予单位】:湖北中医学院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8
【分类号】:R246.9
【目录】:
- 目录3-4
- 中文摘要4-6
- Abstract6-9
- 英文缩略语9-10
- 前言10
- 1 临床观察10-20
- 1.1 一般资料10-11
- 1.2 临床资料分析11-15
- 1.3 诊断标准15
- 1.4 纳入标准、排除标准与脱落标准15-17
- 1.5 治疗组治疗方案17
- 1.6 对照组治疗方案17-19
- 1.7 疗效评估及统计学处理19-20
- 2 结果20-22
- 2.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各指标水平比较20-21
- 2.2 两组患者治疗后疗效比较21
- 2.3 两组复发率比较21
- 2.4 脱落病例情况21-22
- 3 讨论22-31
- 3.1 结果分析22
- 3.2 治疗方案的讨论22-30
- 3.3 注意事项30-31
- 参考文献31-33
- 4 文献综述33-42
- 参考文献40-42
- 附录42-45
- 致谢45
【引证文献】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马光兴;针刺配合TDP照射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临床观察[D];湖北中医药大学;2013年
本文关键词:后内侧入路针刀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的临床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1713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zhxiyjh/3171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