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K506促进神经损伤后修复及中西医结合预防失神经肌肉萎缩的实验研究
本文关键词:FK506促进神经损伤后修复及中西医结合预防失神经肌肉萎缩的实验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FK506 班布他林 当归补血汤 脊髓 神经 肌肉萎缩
【摘要】:神经损伤是目前临床常见疾病,因其预后差、致残率高而颇受关注,迄今为止,怎样使损伤后的神经组织恢复功能,仍是困扰医学界的一大难题。神经再生功能差、再生内环境要求高、再生的时限性,以及肌肉等靶器官的进行性萎缩、纤维化等是导致神经损伤恢复不佳的主要原因。为解决这一难题,人们进行了大量的基础与临床研究,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仍未能从根本改变这一现状。近年来,FK506的神经营养和神经保护作用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本研究从影响脊髓、神经功能恢复的原因入手,分三部分探讨了FK506促进周围神经损伤后再生;FK506对脊髓损伤的防护及再生促进作用;以及班布他林、当归预防失神经肌肉萎缩的作用。 论文一:FK 506对大鼠坐骨神经再生作用的实验研究 目的:本实验旨在应用FK506,对其促神经再生的作用及药物应用方法进行初步探讨,以期待找寻一个治疗周围神经损伤的新途径。 方法:雄性SD大鼠60只,随机分成三组,切断双侧坐骨神经制成坐骨神经再生室模型。A组(对照组)再生室内注入生理盐水,B组(全身用药组)再生室内注入盐水,颈后皮下注射FK506 1mg/kg,连续14天,C组(局部用药组)再生室内注入1μg/ml FK506。于术后一定时间内观察大鼠的一般状态,局部免疫反应情况,光镜、电镜的形态学变化,行腓肠肌湿重检测,电生理检测,图像分析。 结果:B组大鼠给药期间出现少动、进食差、体重增加缓慢等症状。B、C组神经损伤后24小时、72小时与1周局部淋巴细胞浸润程度较A组轻微,2周时三 WP=5 组神经损伤远端均可见轴突变性、髓鞘崩解。4周时三组大鼠坐骨神经都有一定程度的再生,各组间没有明显差别。6周时B组神经再生有髓纤维数目较多,排列较整齐、髓鞘较厚,成熟度高,C组次之,A组纤维数量最少,髓鞘较薄。B、C组大鼠腓肠肌湿重优于A组。电生理检测B组MNCV及传导时间均优于A组,但与C组没有明显差异,CMAP波幅优于A、C组。 结论:(1)全身应用FK506(1mg/kg)具有神经保护和神经营养作用,可促进神经再生,加快神经功能的恢复。(2)局部应用FK506(1μg/ml)对早期损伤神经有一定的保护作用,但对神经再生的促进作用不确切尚需进一步探讨。 论文二:FK506对犬急性脊髓损伤神经保护作用的实验研究 目的:探讨FK506对犬急性脊髓损伤的神经保护作用及机制,为临床治疗脊髓损伤开辟新途径。 方法:采用Allen’s法造成急性脊髓损伤模型,动物随机分为三组,A组(n=6):对照组,行脊髓打击,但不给药;B组(n=8):FK506(0.18mg/kg),术后两小时经动脉导管单次给药;C组(n=8):FK506(0.3mg/kg)术后两小时经动脉导管单次给药。术后10min、24h、72h、1w、3w行脊髓MRI影像学检查,各组动物于术后24h、48h、96h、1w、3w进行脊髓功能评分,采用胥少汀评分标准,动物于48h、1w、3w、随机处死,取脊髓观察组织病理,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及图像分析的方法观察神经元中神经丝蛋白(NF200)和星形胶质细胞中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表达。 结果:术后三组动物早期(1-3天)出现少动、进食少等现象。实验对照组、FK506低剂量组及高剂量组脊髓功能评分均呈逐渐增高趋势,FK506高剂量组和实验对照组48h、96h、1w、3w各时相点比较有显著神经功能改善(P 0.05?),FK506高剂量组各时相点功能评分均高于FK506低剂量,但无统计学差异,FK506低剂量组各时相点功能评分均高于实验对照组,但无统计学差异,病理组织学分析发现FK506低剂量组及高剂量组脊髓损伤后48h、1w、3w局部炎细胞浸润程度较实验对照组轻微,所有对照组脊髓灰质均有严重损害,但FK506治疗组损害较轻。脊髓损伤后1w、3w , FK506高剂量组NF和GFAP表达高于实验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FK506低剂量NF和GFAP表达高于实验对照组,但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1)局部应用FK506(0.3mg/kg)对急性脊髓损伤具有神经保护作用,可减轻继发损伤,加快脊髓功能的恢复。(2)局部应用FK506对急性脊髓损伤治疗有一定的剂量-效应依赖关系。 论文三:班布特罗与当归补血汤对失神经肌肉萎缩防治作用的实验研究 周围神经损伤后,其所支配的骨骼肌因失去神经的营养及废用而发生萎缩, WP=6 并且随着时间延长,萎缩逐渐加重,是导致周围神经损伤神经修复后肢体功能不佳的主要原因.目前尚未发现一种有效方法能够防治骨骼肌萎缩,因而探索失神经骨骼肌萎缩的防治方法已经成为临床骨科急待解决的课题.目前对防治失神经骨骼肌萎缩的药物方面研究并不太多,主要为β2受体激动剂以及中药当归等.并且大都为动物方面的实验研究且实验研究的时间多为2周,本实验将选用西药班布特罗(特布他林的酯类前药)和中药当归补血汤(组分为当归和黄芪)进行实验研究,建立大鼠失神经骨骼肌萎缩的实验模型,研究较长时间的药物疗效及两种药物之间有无协同作用. 目的:研究中西药物,班布特罗及当归补血汤联合应用对防治失神经骨骼肌萎缩的作用效果及两种药物之间有无协同作用. 方法:SD雌性大鼠40只, 随机分为四组,联合用药组、班布特罗组、当归补血汤组和对照组,每组10只.建立大鼠失神经骨骼肌萎缩的实验模型. 术后第一天开始灌胃,每日1次,第一组给予班布特罗(1.0mg/kg)+当归补血汤(5.16g/kg)(约1ml左右班布特罗+2ml左
【关键词】:FK506 班布他林 当归补血汤 脊髓 神经 肌肉萎缩
【学位授予单位】:大连医科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4
【分类号】:R651
【目录】:
- 一、 论文4-62
- (一) 中文摘要4-7
- (二) 英文摘要7-11
- (三) 前言11-12
- (四) 论文一 FK506促进大鼠坐骨神经损伤后再生的实验研究12-25
- (五) 论文一 附图25-27
- (六) 论文二 FK506在脊髓损伤中的防护及再生促进作用27-42
- (七) 论文二附图42-48
- (八) 论文三 中西医结合预防大鼠腓肠肌失神经萎缩的实验研究48-60
- (九) 论文三 附图60-62
- 二、 文献综述62-81
- (一) 综述一62-68
- (二) 参考文献68-73
- (三) 综述二73-79
- (四) 参考文献79-81
- 三、 致谢81-82
- 四、 博士就读期间国家级杂志发表论文情况82-83
- 五、 缩略语表83-84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志利;唐志全;王林杰;谈诚;杨鸿慧;袁敏;陈文娟;王惠娟;唐国华;李莹辉;白延强;;15d-6°头低位卧床对女性下肢肌肉体积的影响及对抗措施的作用[J];航天医学与医学工程;2011年04期
2 ;健康快递[J];甘肃林业;2011年04期
3 张乾;;勤动双腿人不老[J];家庭医学;2011年06期
4 ;健腿防老的“八节功”[J];大家健康;2010年08期
5 马玉清;;电针水针并用治疗腓总神经麻痹6例体会[J];内蒙古中医药;2010年23期
6 滕俊波;;平山病1例分析[J];现代医药卫生;2011年17期
7 徐海涛;黄书岚;徐海涛;王龙;;复杂寰枕部畸形1例报道[J];卒中与神经疾病;2011年04期
8 马展伟;;老龄人仍需注意运动与健康饮食[J];心血管病防治知识;2008年05期
9 司徒洁;钦卓辉;张健杰;邱少宏;邓立华;;对现行《职业性慢性正己烷中毒诊断标准》思考[J];中国职业医学;2011年03期
10 韩江余;朱仡;;培土滋水、达木通经法治疗肩-手综合征40例[J];中医杂志;2011年17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吴军发;胡永善;;肌肉萎缩的分子生物学机制[A];中国康复医学会运动疗法分会第十一届全国康复学术大会学术会议论文摘要汇编[C];2011年
2 刘菲;陈东辉;郑宏良;陈世彩;;CTGF在大鼠失神经面肌中的表达[A];2010全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中青年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0年
3 陈东辉;;长期失神经人喉内肌转化生长因子β1的表达及意义[A];华东六省一市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术会议暨2008年浙江省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8年
4 陈东辉;郑宏良;陈世彩;刘菲;王伟;;神经再支配对大鼠失神经面肌成肌干细胞功能的影响[A];2010全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中青年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0年
5 吴玉梅;张健;;长期卧床病人肌肉萎缩的防治[A];肢体伤残康复与护理学术论文集[C];1995年
6 李学拥;陈绍综;李跃军;程飚;陈辉;曲辉;;神经植入失神经手指后触觉小体的溃变与再生的电镜观察[A];中华医学会第五次全国烧伤外科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1997年
7 马健芸;;针灸外洗液(Ⅰ号)外洗对脑梗死后肢体肌肉萎缩的恢复作用[A];中华护理学会全国中医、中西医结合护理学术交流暨专题讲座会议论文汇编[C];2009年
8 魏秀婷;;民间针排疗法对肌肉萎缩治疗探讨[A];全国中西医结合教育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0年
9 郭佳;Jason M. Scheffler;汪以真;Davide. Gerrard;;ERK信号转导途径对肌肉萎缩的影响研究[A];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动物营养学分会第十次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10 王养富;;中医药灌肠疗法治疗肌萎缩探讨[A];中国中医药学会建会20周年学术年会专辑(下)[C];199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孝文;英国欲将蠕虫送上太空破解肌肉萎缩之谜[N];江苏科技报;2009年
2 主任医师 陈金亮;谨防小儿麻痹后期肌肉萎缩[N];工人日报;2001年
3 陈金亮;谨防小儿麻痹后期肌肉萎缩[N];工人日报;2002年
4 记者 张庆如;市领导走访慰问困难职工[N];益阳日报;2009年
5 陈金亮;谨防小儿麻痹后期肌肉萎缩[N];工人日报;2000年
6 江雪;肌肉萎缩如何锻炼[N];江苏科技报;2001年
7 王振岭 杨叁平 李宗海;从“奇经”论治外伤性肌肉萎缩效果喜人[N];健康报;2007年
8 健康时报记者 王志胜;预防肌肉萎缩多练深蹲[N];健康时报;2007年
9 王振岭邋李宗海;从“奇经”论治外伤性肌肉萎缩效果喜人[N];健康报;2008年
10 通讯员 余宁宁 陈茂j 记者 宦建新;姜黄素衍生物使患病老鼠肌肉复原[N];科技日报;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卫国;FK506促进神经损伤后修复及中西医结合预防失神经肌肉萎缩的实验研究[D];大连医科大学;2004年
2 贾林芝;人臂丛神经损伤后肌肉萎缩的蛋白质组学研究[D];复旦大学;2005年
3 周岚;补气活血法防治失神经肌萎缩的机理研究[D];南京中医药大学;2011年
4 姜浩;肌细胞生成素(myogenin)转基因防治失神经骨骼肌萎缩的实验研究[D];复旦大学;2004年
5 寇万福;锻炼、胎体脊髓组织移植修复大鼠急性脊髓离断后肌肉萎缩的实验研究[D];吉林大学;2006年
6 许淑芬;Emery-Dreifuss型肌营养不良症的临床、病理、emerin蛋白及STA基因表达的研究[D];吉林大学;2004年
7 李健东;面神经微循环研究和F波检查对周围性面瘫早期预后诊断作用及靶肌注射bFGF对失神经面肌萎缩防治作用的研究[D];首都医科大学;2001年
8 尹会男;雄激素拮抗糖皮质激素引起的大鼠骨骼肌萎缩的作用与机制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医进修学院;2007年
9 刘明辉;注射异体不同细胞于大鼠失神经靶肌肉促进神经再生的实验研究[D];四川大学;2004年
10 刘安堂;MAFbx/Atrogin-1和MuRF1在大鼠肌肉游离移植模型中的表达和意义[D];第二军医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马学军;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IGF-I)在失神经大鼠骨质疏松过程中含量的变化及对骨质疏松的影响[D];曲阜师范大学;2003年
2 王鹏飞;大鼠失神经腓肠肌细胞内FoxO3a及MAFbx的表达规律[D];山西医科大学;2012年
3 彭春辉;细胞外ATP对失神经大鼠腓肠肌细胞中FoXO3a通路的影响[D];山西医科大学;2012年
4 曾维铨;腓总神经卡压的解剖与修复方法的实验研究[D];福建医科大学;2010年
5 张菊香;TGF-β/myostatin信号通路在失重性肌肉萎缩中的作用及其机制[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6 田峰;bFGF复合缓释剂对失神经骨骼肌萎缩影响的实验研究[D];中国医科大学;2003年
7 周忠;低位神经侧侧吻合术防治失神经肌萎缩的实验研究[D];福建医科大学;2002年
8 张泽;失神经因素对兔松质骨骨折愈合改变的试验性研究[D];中国医科大学;2007年
9 叶志宇;化学性失神经和物理性去神经法对腓肠肌萎缩作用及并发症的系统评价[D];浙江大学;2010年
10 任晋华;FoXO3a通路调控失神经肌萎缩的作用机制及银杏叶提取物的治疗作用[D];山西医科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55275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zhxiyjh/5527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