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杖苷抗肿瘤作用及机制研究
本文关键词:虎杖苷抗肿瘤作用及机制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苏州大学》 2013年
虎杖苷抗肿瘤作用及机制研究
张玉松
【摘要】:恶性肿瘤是严重威胁人类健康和生命的疾病,由于人口增长、老龄化和不良生活习惯的影响,近年来在全世界范围内恶性肿瘤的发病率持续上升。恶性肿瘤已成为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首位死因。乳腺癌是世界各地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占女性新发恶性肿瘤的23%,具有发病率高、侵袭性强、病程进展缓慢等特点。肺癌则是男性中最常见的恶性肿瘤,是男性癌性死亡的首位原因,女性癌性死亡的第二大肿瘤。 目前对于恶性肿瘤的主要治疗方法包括:手术,放射治疗,化疗和分子靶向治疗。化疗在恶性肿瘤治疗中仍处于基础地位,但目前临床上广泛使用的化疗药物疗效有限,毒性作用较大,经几次应用后还会发生耐药。近年来,采用传统中药等植物提取物探讨恶性肿瘤治疗的新途径引起了人们的关注,从传统中药提取的抗肿瘤药物如冬凌草甲素、黄连素、姜黄素的体外实验表明可抑制多种肿瘤细胞的增殖,从植物中提取的紫杉醇、喜树碱、长春新碱等药物已在临床上广泛应用。因此筛选新型抗肿瘤的植物药,确定其抗肿瘤作用并探讨其机制,已成为当今肿瘤治疗研究领域的热点之一。 虎杖苷是从虎杖的干燥根茎中提取的第4种单体,又名白藜芦醇苷,现代药理学研究表明虎杖苷对心肌细胞、血管平滑肌细胞、抗血小板聚集、改善微循环等有显著作用,此外还能减轻多种因素造成的组织器官损伤,具有保护肝细胞,降血脂及抗脂质过氧化等作用。而对其抗肿瘤作用的研究报道仍较少,本课题是研究虎杖苷在乳腺癌细胞、肺癌中的生物学功能以及相关机制,旨为进一步开展虎杖苷抗肿瘤作用的基础和临床研究提供实验基础和理论依据。本课题实验内容主要分为五部分: 第一部分虎杖苷对恶性肿瘤增殖抑制效应的研究 目的: 研究虎杖苷在体内外对乳腺癌、肺癌生长的影响,并观察其对正常细胞的毒性和在体内的对实验动物的毒副作用。 方法: 应用MTT或CCK8法检测虎杖苷对10种不同来源的恶性肿瘤细胞及两种正常上皮细胞生存曲线的影响并比较了虎杖苷和白藜芦醇抑制肿瘤细胞生长的效力。应用流式细胞术分析虎杖苷对乳腺癌及肺癌细胞的细胞周期变化的影响及凋亡诱导情况。采用人肺癌细胞皮下移植动物模型观察虎杖苷对动物体内肿瘤生长的影响及其毒副作用。 结果: 虎杖苷对10种不同来源的恶性肿瘤细胞包括乳腺癌MCF-7、MDA-MB-231,肺癌A549、NCI-H1975、宫颈癌Hela、卵巢癌SKOV-3、肝癌SM7721、鼻咽癌CNE-1,白血病HL-60及K562细胞均具有明显的抑制其生长的作用,且生长抑制作用呈剂量和时间-效应关系。虎杖苷对正常乳腺上皮细胞MCF-10A及肺支气管上皮细胞HBE的毒性作用小于相应的肿瘤细胞。虎杖苷对乳腺癌及肺癌细胞的生长抑制作用明显强于其糖配基白藜芦醇。流式细胞术的结果显示虎杖苷可引起肿瘤细胞阻滞于细胞周期进程的S期,虎杖苷诱导肿瘤细胞发生凋亡。动物实验结果显示虎杖苷可明显抑制裸鼠移植瘤的生长且未见明显毒副反应。 第二部分虎杖苷抗肿瘤作用的分子机制研究 目的: 研究虎杖苷抑制肿瘤细胞生长、引起细胞周期阻滞及诱导肿瘤细胞凋亡的分子机制。 方法: 采用人磷酸化激酶蛋白芯片及凋亡相关蛋白芯片检测经虎杖苷处理的乳腺癌细胞内磷酸化激酶及凋亡相关蛋白的变化。应用Western blot实验验证和检测与细胞生长、细胞周期进程和细胞凋亡相关蛋白的变化。应用MTT法及流式细胞术检测PI3K、Erk、JNK、P38抑制剂对虎杖苷抗肿瘤作用的影响。 结果: 虎杖苷处理后的乳腺癌细胞内CREB的活性受到抑制,且抑制作用在虎杖苷作用后2小时即发生并一直持续至40小时。细胞周期相关蛋白Cyclin D1的表达在虎杖苷处理后的乳腺癌及肺癌细胞表达明显下降。虎杖苷处理后的乳腺癌细胞内源性和外源性凋亡途径均被激活。PI3K、Erk、JNK、P38抑制剂对虎杖苷抑制肿瘤细胞生长、引起细胞周期阻滞及诱导肿瘤细胞凋亡的作用无明显影响。 第三部分虎杖苷对肿瘤细胞转移的影响及分子机制研究 目的: 研究虎杖苷对如乳腺癌及肺癌细胞转移及侵袭的影响,并对其分子机制进行初步探讨。 方法: 应用伤口愈合实验及Transwell细胞迁移实验观察虎杖苷对细胞迁移能力的影响。应用肿瘤细胞粘壁实验观察虎杖苷对肿瘤细胞粘附能力的影响。采用Transwell细胞侵袭实验观察虎杖苷对肿瘤细胞侵袭能力的影响。采用Western blot实验检测与细胞转移浸润相关蛋白表达的变化。 结果: 伤口愈合实验及Transwell细胞迁移实验显示虎杖苷可抑制乳腺癌及肺癌细胞的迁移,粘壁实验结果显示虎杖苷可抑制乳腺癌MDA-MB-231细胞的粘附能力,Transwell细胞侵袭实验结果显示虎杖苷可明显抑制乳腺癌细胞的侵袭能力。Western blot的实验结果显示经虎杖苷处理后的乳腺癌细胞E-cadherin、-catenin的表达上调,N-cadherin的表达下调,MMP-2、MMP-9的表达无明显变化。 第四部分虎杖苷对阿霉素耐药乳腺癌细胞的生长抑制作用研究 目的: 研究虎杖苷对乳腺癌耐阿霉素细胞MCF-7/ADR增殖、细胞周期及凋亡的影响,并初步探讨其分子机制。 方法: 应用MTT法检测虎杖苷对乳腺癌耐阿霉素细胞MCF-7/ADR的生存曲线的影响,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虎杖苷处理MCF-7/ADR细胞后细胞周期的变化和凋亡发生率,应用Western blot实验检测虎杖苷对MCF-7/ADR细胞的细胞周期、凋亡相关蛋白的影响。 结果: MCF-7/ADR细胞除了对阿霉素耐药外还对吉西他滨和紫杉醇耐受,虎杖苷可抑制MCF-7/ADR的生长且其抑制作用与MCF-7细胞相比无明显差异。流式细胞术的结果显示虎杖苷引起MCF-7/ADR细胞发生细胞周期G0/G1期阻滞,虎杖苷诱导MCF-7/ADR细胞发生凋亡,且凋亡诱导效应呈剂量依赖。Western blot实验显示虎杖苷处理的MCF-7/ADR细胞Bcl-2、CyclinD1及NF-B表达下降、Bax及Cleaved-PARP表达上调。 第五部分虎杖苷对晚期炎症因子HMGB1影响的研究 目的: 研究虎杖苷对LPS刺激巨噬细胞后晚期炎症因子HMGB1及多种早期炎症因子释放的影响。 方法: 应用Western blot实验检测虎杖苷及白藜芦醇对LPS刺激巨噬细胞产生的HMGB1的影响,应用Griess法检测虎杖苷对LPS刺激巨噬细胞产生的NO的影响,应用细胞因子芯片检测虎杖苷及白藜芦醇对LPS刺激巨噬细胞产生的多种早期炎症因子的影响。 结果: LPS刺激巨噬细胞后,细胞释放大量HMGB1,虎杖苷在0.06和0.12mol/L的剂量范围内则可减少LPS所引起的HMGB1的释放,白藜芦醇在0.5-2.5mol/L的剂量范围内可抑制LPS诱导的HMGB1的释放。虎杖苷对LPS所引起的NO的释放无明显影响。细胞因子芯片的结果显示,虎杖苷及白藜芦醇在可抑制HMGB释放的浓度范围内对62种早期炎症因子无明显影响。 结论 (1)虎杖苷具有广谱的抑制肿瘤细胞增殖的作用,且虎杖苷在抑制肿瘤细胞生长的同时对正常细胞的毒性较小,在动物体内实验,虎杖苷可抑制裸鼠移植瘤的生长并对动物无明显毒副作用。虎杖苷通过导致细胞周期S期阻滞及诱导凋亡发挥抗肿瘤作用。虎杖苷抑制肿瘤细胞生长、引起细胞周期阻滞及诱导肿瘤细胞凋亡的机制可能与抑制CREB的活性,下调Cyclin D1,激活内外源性细胞凋亡信号通路有关。虎杖苷抗肿瘤作用与PI3K/AKT及MAPK信号通路及NF-B无关。 (2)在不明显影响细胞生长的浓度下,虎杖苷在体外可抑制乳腺癌和肺癌细胞的贴壁能力、迁移和侵袭能力,其抑制乳腺癌转移能力的机制可能与上调E-cadherin、-catenin蛋白,下调N-cadherin蛋白的表达有关。 (3)虎杖苷对乳腺癌耐阿霉素细胞仍具有增殖抑制作用,导致乳腺癌耐阿霉素MCF-7/ADR细胞细胞周期G0/G1期阻滞及发生凋亡,其机制可能上调Bax蛋白、激活PARP,下调Bcl-2及NF-B蛋白的表达有关。 (4)虎杖苷对LPS诱导巨噬细胞后晚期炎症因子HMGB1及多种早期炎症因子的产生无明显影响。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苏州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R285
【目录】:
下载全文 更多同类文献
CAJ全文下载
(如何获取全文? 欢迎:购买知网充值卡、在线充值、在线咨询)
CAJViewer阅读器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金华;杨志芬;;30例乳腺癌患者的心理诊断及护理[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9年02期
2 杨玲;李连弟;陈育德;D.M.Parkin;;中国乳腺癌发病死亡趋势的估计与预测[J];中华肿瘤杂志;2006年06期
3 王佾先,亢寿海,张琴芬,徐荣华;白藜芦醇苷的抗癌作用及对癌细胞周期的影响[J];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2003年05期
4 陈占红;王晓稼;;乳腺癌化学预防研究进展[J];浙江预防医学;2008年11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海;朱兆红;;乳腺癌改良根治术78例临床分析[J];蚌埠医学院学报;2011年08期
2 侯波;黄若山;贾国华;付玉东;曹劲;李明学;王俊峰;阚强波;;乳腺癌改良根治术中保留肋间臂神经25例应用体会[J];当代医学;2009年09期
3 王玮;刘兰芹;;乳腺癌改良根治术的护理[J];当代医学;2010年09期
4 刘政红;;乳腺癌早期筛查临床意义探讨[J];当代医学;2011年33期
5 王刚;;乳腺癌手术患者保留肋间臂神经疗效观察[J];当代医学;2012年19期
6 祖国;郭京;王忠裕;;乳腺癌保乳手术治疗进展[J];大连医科大学学报;2012年01期
7 杨建华;饶石磊;王冰;刘剑;王留兴;;三氧化二砷对人乳腺癌雌激素受体蛋白表达的影响[J];第三军医大学学报;2011年04期
8 曾艳;徐茂盛;谭世奇;殷亮;;乳腺癌危险因素分析[J];南方医科大学学报;2010年03期
9 于江涛;王学究;;早期乳腺癌保乳手术临床疗效观察[J];临床医学;2012年05期
10 张培平;邱维加;戴文海;周智鹏;殷亮;邓启明;;MRI动态增强曲线结合DWI对乳腺癌的诊断价值[J];放射学实践;2011年09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珏;具有“人源性微环境”的乳腺癌原位和转移小鼠模型的建立和研究[D];南京医科大学;2010年
2 夏添松;人源性乳腺癌骨转移小鼠模型的建立和应用[D];南京医科大学;2011年
3 王建丽;驱动蛋白Kif2a在乳腺癌中表达的临床意义及功能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4 刘海泉;基于社区的乳腺癌筛查及MRI在乳腺癌高危妇女人群检查中的应用研究[D];复旦大学;2011年
5 兰义华;基于图像内容检索的乳腺肿块诊断方法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6 李玉阳;山东省乳腺疾病调查报告与乳腺癌危险因素分析[D];山东大学;2011年
7 闫敏;Dicer和Drosha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及与ER、PR和HER-2相关性的临床研究[D];郑州大学;2012年
8 林海;白藜芦醇抗肿瘤作用的实验研究[D];吉林大学;2004年
9 高大宽;白藜芦醇对小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机制研究[D];第四军医大学;2006年
10 黄芳;植物多酚类化合物联合阿霉素抑制MCF-7/ADM细胞的筛选及白藜芦醇逆转耐药性作用研究[D];福建医科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吴业卿;Hsp27与PIMT在乳腺癌细胞中的相互作用研究[D];浙江理工大学;2010年
2 胡爱侠;乳腺癌组织中mTOR、eIF4E、4EBPS蛋白的表达及意义[D];郑州大学;2010年
3 王洪亚;LKB1和SP1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D];安徽医科大学;2010年
4 许啊清;女性乳腺热传递逆问题及其辐射成像[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5 裴蓓;乳腺癌各分子亚型的临床病理特点及预后因素分析[D];广西医科大学;2011年
6 刘晓芳;射频超声组织定征评分诊断乳腺病灶价值的初步研究[D];山西医科大学;2011年
7 赖宗浪;运用改良德尔菲法对晚期乳腺癌中医辨证规范进行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1年
8 孟莉;(3R,6R)-Bassiatin(1)抗人乳腺癌细胞MCF-7作用机制研究[D];第二军医大学;2011年
9 黄胜;局部晚期乳腺癌新辅助化疗不同化疗方案(TAC组,TA组,TC组,FAC组)疗效研究[D];昆明医学院;2011年
10 王超群;Hsa-miR-133a对乳腺癌细胞侵袭迁移的影响及其机制[D];安徽医科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俞银娟;不同年龄住院病人心理需求的调查[J];护士进修杂志;2003年11期
2 陈爱华;心理护理疗效评价与影响因素探讨[J];实用护理杂志;2001年05期
3 廖兴媛,唐新德,曾凡波;虎杖中大黄素抗肿瘤药理研究[J];中国医院药学杂志;1988年05期
4 薛岚;中药虎杖的药理研究进展[J];中国中药杂志;2000年11期
5 李连弟,鲁凤珠,张思维,牧人,孙秀娣,皇甫小梅,孙杰,周有尚,欧阳宁慧,饶克勤,陈育德,孙爱明,薛志福,夏毅;中国恶性肿瘤死亡率20年变化趋势和近期预测分析[J];中华肿瘤杂志;1997年01期
6 李连弟,张思维,鲁凤珠,牧人,孙秀娣,皇甫小梅,孙杰,周有尚,夏毅,戴旭东,饶克勤,陈育德,孙爱明,薛志福;中国恶性肿瘤死亡谱及分类构成特征研究[J];中华肿瘤杂志;1997年05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姜琳;;消炎良药说虎杖[J];药物与人;2001年05期
2 丛悦,王金辉,李铣;HPLC法测定藜芦中虎杖苷和白藜芦醇的含量[J];中药研究与信息;2005年07期
3 黄亮;刘敏敏;;HPLC法测定不同地区虎杖的虎杖苷含量[J];中国药师;2006年05期
4 卞徽宁;宋瑞;赵克森;;虎杖苷对烧伤创面微循环改变的影响[J];微循环学杂志;2010年02期
5 周建军;虎杖中二苯乙烯类化合物药理作用研究进展[J];西北药学杂志;2000年02期
6 秦俭,陈运贞,周岐新,史若飞,蒋青松,娄钦;虎杖苷对ADMA作用的正常兔主动脉血管条内皮功能的影响(英文)[J];中草药;2004年05期
7 李世学;刘建利;张楠;崔哲;;处理方法对虎杖不同部位白藜芦醇和虎杖苷量的影响[J];中草药;2009年03期
8 毕晓黎;孙冬梅;罗文汇;;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清肝胶囊中虎杖苷的含量[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08年07期
9 刘艳;;HPLC测定乙肝扶正胶囊中虎杖苷的含量[J];中成药;2008年10期
10 马云桐;万德光;宋良科;;虎杖药材HPLC指纹图谱研究[J];中国中药杂志;2006年1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梅芬;王秉钧;林晓凯;黄淑贤;张守尧;;微乳液相色谱法同时测定虎杖中3种成分含量[A];广东省药学会2009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2 刘华;刘铭;张国平;杨洁红;张宇燕;万海同;;虎杖苷对大鼠脑出血性损伤脑脊液中兴奋性氨基酸动态变化的影响[A];庆祝浙江省中西医结合学会成立三十周年论文集粹2011[C];2011年
3 ;虎杖毛状根的诱导、优化培养及白藜芦醇和虎杖苷的产生[A];第六届全国药用植物和植物药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4 宋瑞;卞徽宁;黄绪亮;赵克森;;虎杖苷保护平滑肌线粒体损伤和防治休克低血管反应的可能性[A];第十次中国中西医结合微循环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0年
5 王洛临;张素中;成冲;;舒心胶囊中虎杖提取工艺研究[A];全国中药标准研究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6 于树宏;查建蓬;张嫡群;;虎杖组织培养物中自藜芦醇和虎杖苷的代谢调控研究[A];2007中国植物生理学会全国学术会议论文摘要汇编[C];2007年
7 廖国平;贺帅;张忠义;;均匀设计法优化超高压提取虎杖中虎杖苷和白藜芦醇[A];2010年广东省药师周大会论文集[C];2011年
8 朱鸿敏;金艺;李晶;鲁樱;赵怀清;;RP-HPLC法同时测定维血宁颗粒中芍药苷、虎杖苷、麦角甾苷和白藜芦醇的含量[A];2008年《药物分析杂志》第三届普析通用杯论文集[C];2008年
9 项光亚;杨瑜;阮金兰;周宜开;;金丝桃细胞毒作用和抗肿瘤作用的实验研究[A];2000全国肿瘤学术大会论文集[C];2000年
10 林云华;钱晓萍;刘宝瑞;;中药重楼及其化学成分抗肿瘤作用研究进展[A];第三届中国肿瘤内科大会教育集暨论文集[C];200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徐静;[N];广州日报;2009年
2 傅俊英;[N];中国医药报;2006年
3 李秀才;[N];中国医药报;2002年
4 ;[N];中国医药报;2003年
5 黄爱群;[N];中国医药报;2001年
6 广东省中医院传统疗法中心教授 成永明 广东省江门市五邑中医院副主任医师 任小红;[N];健康报;2011年
7 袁佳丽 余红 张玮轩;[N];科技日报;2011年
8 ;[N];中国医药报;2003年
9 衣晓峰;[N];健康报;2002年
10 常怡勇;[N];中国医药报;200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玉松;虎杖苷抗肿瘤作用及机制研究[D];苏州大学;2013年
2 张霖;虎杖苷对非酒精性脂肪肝保护作用及机制研究[D];南方医科大学;2010年
3 于树宏;虎杖组织培养物中白藜芦醇和虎杖苷的代谢调控、生物转化及其提取液抗肿瘤活性筛选研究[D];河北医科大学;2006年
4 柳忠玉;虎杖PcRS和PcPKS1基因在白藜芦醇生物合成中的调控作用[D];华南理工大学;2012年
5 马云桐;虎杖的资源、品质与药效的相关性研究[D];成都中医药大学;2006年
6 张文婷;虎杖质量控制方法与相关成分药物代谢动力学研究[D];沈阳药科大学;2009年
7 侯盛;抗HER2抗体/Flt3L双功能融合蛋白的抗肿瘤作用机理研究[D];第二军医大学;2005年
8 曹秀明;壳寡糖及衍生物抗肿瘤作用、免疫调节作用及其机制的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9 陈月;紫杉醇/环糊精的包合及包合物抗肿瘤作用的研究[D];吉林大学;2006年
10 张学武;珍珠梅抗肿瘤作用机制及其化学成分的研究[D];延边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莹莹;虎杖预处理对大鼠肾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D];遵义医学院;2010年
2 徐瑞超;虎杖内生真菌与有效成分的相关性研究[D];成都中医药大学;2012年
3 赵红波;固定化β-葡萄糖苷酶制备及连续水解虎杖苷的研究[D];重庆大学;2011年
4 袁美春;虎杖苷抗过敏性哮喘的作用及机制[D];南方医科大学;2010年
5 杜坤玉;黑曲霉粗提物与壳聚糖对虎杖愈伤组织中白藜芦醇含量的影响[D];四川农业大学;2011年
6 李小晶;虎杖的提取及其对弹性蛋白酶的抑制作用研究[D];江南大学;2012年
7 彭浩;秦巴山区虎杖中产白藜芦醇(苷)内生真菌的分离鉴定[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8 杨晓英;微生物转化虎杖苷粗提物制备白藜芦醇的工艺研究[D];北京化工大学;2011年
9 黄珏;虎杖苷对脂多糖诱导的人单核细胞迁移及高迁移率族蛋白B1表达的影响[D];中南大学;2012年
10 刘华金;虎杖内生菌高效转化白藜芦醇苷的研究[D];湖南农业大学;2012年
本文关键词:虎杖苷抗肿瘤作用及机制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0067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zlx/2006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