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酸受体阳性的循环肿瘤细胞可作为新的肺癌辅助诊断标志物
本文关键词:叶酸受体阳性的循环肿瘤细胞可作为新的肺癌辅助诊断标志物,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北京协和医学院》 2014年
叶酸受体阳性的循环肿瘤细胞可作为新的肺癌辅助诊断标志物
于跃
【摘要】:肺癌是目前中国和全球最常见的恶性肿瘤,其发病率和死亡率在中国及全球范围内均居于首位。很多肺癌确诊时已经为中晚期或伴有远处转移,其5年生存率约为15%。由于低剂量螺旋CT等新的诊断技术的应用,肺癌的早期诊断能力得到很大提升。但是低剂量螺旋CT对中央型肺癌以及小肺癌(3mm)诊断的假阳性率较高,其临床应用受到一定限制。因此,我们需要进一步发现新的肿瘤标志物来辅助肺癌的早期检测与辅助诊断。 外周血循环肿瘤细胞(circulating tumor cells,CTCs)是指存在于血液循环系统里的肿瘤细胞。目前研究已经证实在早期肿瘤甚至癌前病变的患者外周血中就已经存在CTCs。因此,利用高灵敏的技术检测CTCs具有对肺癌进行早期检测与辅助诊断的潜在价值。 本研究中,我们使用了通过识别肿瘤细胞表面的叶酸受体(folate receptor,FR)来定量检测CTCs的方法,分析了肺癌、肺良性病以及正常人群的外周血中CTCs含量,分析了手术前后肺癌患者外周血CTCs含量的变化,同时检测了食管癌、乳腺癌、结直肠癌、胃癌、肝癌患者外周血中CTCs的含量,评价了这一FR阳性CTCs检测方法在癌症早期检测、辅助诊断及复发监测中的潜在应用价值。该方法的基本原理为:在获得3mL患者血样后,应用CTCs富集纯化系统去除样品中的红细胞和绝大多数白细胞并将样品中剩余的稀有细胞包括CTCs进行富集。然后用特异性小分子探针对CTCs表面高表达的FR进行标记和鉴别。最后利用特异性引物,结合Taqman探针,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技术,对循环肿瘤细胞结合的小分子探针进行定量检测,通过比对标准曲线从而评估得出样品中循环肿瘤细胞的含量。 我们一共入组符合要求的肺癌患者308例(包括非小细胞肺癌296例,小细胞肺癌12例),正常人107例,肺良性病患者102例。检测结果显示,正常人组CTCs水平为5.71[3.7-8.68]单位,肺良性病组CTCs水平为6.47[4.78-7.83]单位,肺癌组CTCs水平为10.51[7.5-15.55]单位。使用Mann-WhitneyU检验发现,肺癌组的CTCs水平高于正常人组与肺良性病组(p0.001);其中,Ⅰ期肺癌(138例)患者CTCs水平为9.93[7.03-14.41]单位,也明显高于正常人组及肺良性病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而肺良性病组与正常人组之间CTCs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32)。 在肺癌组患者中,我们发现原发肿瘤最大径3.4cm的患者,其外周血CTCs水平高于最大径≤3.4cm的患者(p=0.043)。Ⅲ-Ⅳ期肺癌患者外周血CTCs水平高于Ⅰ-Ⅱ期患者(p=0.034)。在不同的病理学亚型中,鳞状细胞癌与小细胞癌患者外周血CTCs水平明显高于腺癌患者(p=0.002)。 接下来,我们评价了FR阳性的CTCs检测方法进行肺癌辅助诊断的潜在价值。以全部肺癌患者作为病例组,正常人及良性疾病患者作为对照组,绘制ROC曲线,曲线下面积为0.781(95%CI:0.743-0.816)。利用尤登指数来寻找最佳截点值,当敏感性+特异性-1达到最大值时,此时CTC值为8.5。取8.5个单位作为截点值来进行诊断,此时全部肺癌患者的诊断敏感性为68.8%,特异性为79.4%。其中,Ⅰ期肺癌患者的诊断敏感性为65.2%。与现有临床常用的NSE,CEA,CA125,cyfra21-1,SCC Ag五种肺癌血液诊断标志物比较,FR阳性CTCs的诊断效率均高于这五种诊断标志物。 在308例肺癌患者中,我们收集到了44例术前CTCs检测阳性的患者的术前和术后血样,检测发现这44例肺癌患者术前外周血CTCs水平为13.41[11.11-17.35]单位,术后外周血CTCs水平为6.65[4.07-9.84]单位,两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 最后,我们进一步检测了食管癌、乳腺癌、结直肠癌、胃癌、肝癌五种恶性肿瘤患者外周血中FR阳性CTCs的水平。结果显示,食管癌组患者CTCs水平为8.5[4.76-9.87]单位、乳腺癌组CTCs水平为7.37[5.35-9.43]单位、结直肠癌组CTCs水平为8.08[5.4-10.33]单位、胃癌组CTCs水平为6.51[5.17-10.02]单位、肝癌组CTCs水平为6.84[4.93-9.12]单位。利用非参数检验发现结直肠癌组(p=0.007)、乳腺癌组(p=0.013)、胃癌组(p=0.049)的CTCs水平高于正常人群,而肝癌组(p=0.163)、食管癌组(p=0.063)的CTCs水平与正常人群无明显差异。 通过该研究,我们确认了FR阳性的CTCs检测可以作为肺癌患者辅助诊断和早期检测的潜在分子标志物。在手术切除肿瘤之后,肺癌患者外周血CTCs水平会出现明显下降,提示了这一方法在术后复发监测中的价值。此外,FR阳性的CTCs检测在胃癌、乳腺癌和结直肠癌患者中也有一定的临床价值,需要大样本研究来进一步证实。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北京协和医学院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R734.2
【目录】:
下载全文 更多同类文献
CAJ全文下载
(如何获取全文? 欢迎:购买知网充值卡、在线充值、在线咨询)
CAJViewer阅读器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俞雄斌;欧阳学农;余宗阳;;循环肿瘤细胞的检测方法及其在肺癌临床中的应用[J];临床肿瘤学杂志;2013年02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Stella Chai;Stephanie Ma;;Clinical implications of microRNAs in liver cancer stem cells[J];癌症(英文版);2013年08期
2 奉夏平;曾宪远;付丽敏;唐丽娜;黄秀丽;陈清清;;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柑橘中6种防腐保鲜剂的残留[J];现代食品科技;2013年08期
3 蒋国燕;李瑾;施露;曹进;张献全;;RNAi沉默MACC1基因表达抑制乳腺癌MCF-7细胞增殖和迁移[J];第三军医大学学报;2013年18期
4 徐秋月;张艳亮;段勇;;微阵列比较基因组杂交技术及其在肿瘤拷贝数变化研究中的应用进展[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3年18期
5 梁冰;王芃;冼磊;李琴;;广西某医院壮族肺癌患者住院情况调查[J];应用预防医学;2013年04期
6 任冠华;范亚光;赵永成;周清华;;低剂量螺旋CT肺癌筛查研究进展[J];中国肺癌杂志;2013年10期
7 王蕾;宁小晓;李和根;徐蔚杰;周蕾;许玲;;可溶性B7H3分子在肺癌患者血清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3年22期
8 Sirio Fiorino;;HBV and HCV infection and pancreatic ductal adenocarcinoma[J];Hepatobiliary & Pancreatic Diseases International;2013年06期
9 赵艳;杨曼;祁兴顺;韩国宏;樊代明;;索拉非尼不良反应对其疗效的预测价值[J];医学争鸣;2013年05期
10 刘婧婧;毕明宏;;RET融合基因在非小细胞肺癌诊治中的意义[J];中国肺癌杂志;2013年1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刘璐;;绝经后激素治疗与卵巢癌发病风险[A];第十一届全国博士生学术年会(生物医药专题)论文集(下册,墙报P25-P48)[C];2013年
2 杨民;王峻;蒲骁麟;樊卫飞;孟丽娟;刘福银;;TS蛋白水平与培美曲塞治疗老年肺腺癌疗效的关系[A];2013华东胸部肿瘤论坛暨第六届浙江省胸部肿瘤论坛论文集[C];2013年
3 刘敏霞;周可成;曹毅;;新的肺癌相关基因MCRS1病理生理功能研究[A];第十六届中国科协年会——分3环境污染及职业暴露与人类癌症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4年
4 肖丽君;赵爽;郑华川;赵恩宏;郑鑫;;Parafibromin在胃肠道癌中的表达及与临床病理学因素的关系[A];第十六届中国科协年会——分13感染、免疫和疫苗论坛论文集[C];2014年
5 付文婷;王科燕;王晓梅;;门诊化疗临床药师服务的切入点[A];第十三届全国青年药师成才之路论坛暨抗肿瘤药物合理应用与临床药学实践国家级继教会议论文集[C];201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强新新;蒽吡啶酮染料与聚合物微球的细胞成像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2年
2 闫实;低剂量放疗诱导宫颈癌上皮—间质转化分子机制的研究[D];山东大学;2013年
3 陈建敏;CEACAM6介导上皮间质转化促进胰腺癌侵袭和转移的机制研究[D];南京医科大学;2013年
4 周红艳;胃癌中ER-α36与EGFR信号传导通路的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3年
5 鄢文;microRNA-19促进人肺腺癌细胞株A549向间充质细胞转化[D];南方医科大学;2011年
6 姚尧;胰腺癌与环境、疾病、心理行为因素病例对照研究以及相关遗传易感性研究初探[D];北京协和医学院;2013年
7 曹邦荣;癌旁组织中EMT相关基因表达模式及其对肺癌、乳腺癌、肝癌预后的意义[D];北京协和医学院;2013年
8 何玉琦;雌激素诱导结肠癌细胞凋亡的表观遗传机制研究[D];第三军医大学;2013年
9 何斐;炎症信号通路基因多态性、环境因素及肺炎衣原体感染与原发性肺癌易感性及预后研究[D];福建医科大学;2013年
10 袁明洲;慢病毒介导的RNA干扰RPMI-8226细胞MIC-1表达抑制破骨细胞成熟的实验研究[D];福建医科大学;201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艾相昭;基于量子点构建的光学传感器在生物医学分析中的应用[D];吉林大学;2013年
2 徐亚;内镜黏膜下剥离术在消化道上皮内瘤变中诊治价值的初步探讨[D];苏州大学;2013年
3 阿米尼姑丽·买买提;维吾尔族妇女宫颈癌及癌前病变血浆代谢组分研究[D];新疆大学;2013年
4 刘洪月;叶酸修饰的新型隐形泡囊的制备及其体外性质研究[D];苏州大学;2013年
5 黄景思;肺腺癌中Fas、HDAC1的表达与组蛋白乙酰化水平的相关性研究[D];苏州大学;2013年
6 王冠;新型抗肿瘤候选化合物L41大鼠体内药代动力学研究[D];山东大学;2013年
7 张磊;慢性病社区干预效果及影响因素研究[D];山东大学;2013年
8 陈甜甜;泰兴地区食管癌发病趋势及家族聚集性研究[D];山东大学;2013年
9 何依珊;35岁以下乳腺癌患者临床特点及分子亚型特性比较[D];郑州大学;2013年
10 高湘玲;MCM7和P53在子宫内膜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D];郑州大学;2013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刘文静;刘毅;刘晓晴;;CellSearch系统检测循环肿瘤细胞及其分子标记的研究进展[J];临床肿瘤学杂志;2012年02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平伟;付向宁;;肺癌循环肿瘤细胞临床应用的研究进展[J];中国肺癌杂志;2011年06期
2 周长春;范传波;宋现让;;循环肿瘤细胞的检测和应用[J];分子诊断与治疗杂志;2012年01期
3 ;从400多亿个血细胞中揪出1个循环肿瘤细胞[J];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2012年06期
4 任文君;孙国平;;循环肿瘤细胞研究进展[J];安徽医药;2013年01期
5 张瑞萍;王社论;;循环肿瘤细胞的检测及其在肺癌中的应用[J];中国肿瘤临床与康复;2013年04期
6 李又空;;循环肿瘤细胞是行根治性膀胱切除术后膀胱癌复发和存活的强有力预后指标[J];现代泌尿生殖肿瘤杂志;2013年06期
7 付晓飞;杨之斌;殷正丰;;血小板与循环肿瘤细胞[J];肿瘤;2014年03期
8 张惠静;毕颖楠;郝敦玲;;循环肿瘤细胞检测技术的发展现状及展望[J];中国测试;2010年05期
9 平伟;付向宁;孙威;;循环肿瘤细胞的研究进展[J];医学与哲学(临床决策论坛版);2011年06期
10 张瑞萍;吴继华;黄英武;但汉雷;王社论;;循环肿瘤细胞检测指导老年非小细胞肺癌个体化治疗1例[J];第三军医大学学报;2012年2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倩;崔巍;戈烽;林平;;循环肿瘤细胞和肺癌TNM分期的相关性研究[A];中华医学会第九次全国检验医学学术会议暨中国医院协会临床检验管理专业委员会第六届全国临床检验实验室管理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1年
2 宋彦龄;安源;张薇婷;朱志;俞春东;杨朝勇;;循环肿瘤细胞捕获检测新方法[A];中国化学会第28届学术年会第3分会场摘要集[C];2012年
3 马丽;文仲光;;循环肿瘤细胞的检测及其在肺癌患者中的临床应用[A];中国肿瘤内科进展 中国肿瘤医师教育(2014)[C];2014年
4 张品南;许杨扬;杨小敏;;血循环肿瘤细胞研究进展[A];2008年浙江省病理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8年
5 彭佳茜;白林灵;赵琼;杨延莲;王琛;;基于多肽的循环肿瘤细胞富集与检测研究[A];中国化学会第29届学术年会摘要集——第35分会:纳米生物医学中的化学问题[C];2014年
6 梅林航;;循环肿瘤细胞在乳腺癌中的应用[A];2013年浙江省外科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13年
7 黄士昂;胡艳洁;范灵灵;刘伟;李欣;郑金娥;贺艳丽;;运用多参数流式细胞计数监测乳腺癌Ⅰ,Ⅱ,Ⅲ和Ⅳ期病人外周血中的循环肿瘤细胞及对其预后的评估[A];第12届全国实验血液学会议论文摘要[C];2009年
8 任传利;韩崇旭;薛小平;朱小平;吕炜;周林;;胰腺癌外周血凋亡循环肿瘤细胞的检测和辅助治疗敏感性的关系[A];中华医学会第七次全国中青年检验医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2年
9 陈晓霞;任胜祥;李雪飞;张玲;李玮;周菲;高广辉;李帅;周彩存;;循环肿瘤细胞在肺癌诊断中的作用[A];第13届全国肺癌学术大会论文汇编[C];2013年
10 杨卓;付静轩;王斐;崔巍;;外周血循环肿瘤细胞的特性及其检测分析的研究进展[A];中华医学会第七次全国中青年检验医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2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江苏省人民医院肿瘤科主任医生 殷咏梅;[N];健康报;2012年
2 刘海英;[N];科技日报;2009年
3 记者 王雪飞;[N];健康报;2012年
4 刘海英;[N];科技日报;2009年
5 刘海英;[N];科技日报;2009年
6 张中桥;[N];中国医药报;2005年
7 闻谊;[N];中国医药报;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秦英刚;循环肿瘤细胞与中、西医治疗肺癌患者疗效及预后的相关性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3年
2 刘道永;肝细胞癌病人外周血中循环肿瘤细胞的检测和临床意义[D];复旦大学;2007年
3 张玉娟;循环肿瘤细胞检测的方法学建立和改良及在实体瘤中的监测应用研究[D];北京协和医学院;2014年
4 于跃;叶酸受体阳性的循环肿瘤细胞可作为新的肺癌辅助诊断标志物[D];北京协和医学院;2014年
5 左国华;肝癌患者外周血中循环肿瘤细胞的检测及其生物学特性[D];第三军医大学;2008年
6 李世超;循环肿瘤细胞评估乳腺癌手术致微转移风险及辅助治疗疗效的临床初步研究[D];第三军医大学;2012年
7 柯峰;悬浮阵列技术检测循环肿瘤细胞预测乳腺癌早期复发转移[D];华中科技大学;2007年
8 朱自满;T7 RNA聚合酶催化的荧光扩增技术检测结直肠癌循环肿瘤细胞及其临床意义[D];第三军医大学;2008年
9 周春;应用Cell-search System检测肾癌患者循环肿瘤细胞的方法探索[D];北京协和医学院;2012年
10 樊志超;应用活体流式细胞仪和活体成像技术对肝癌进展与转移的监测及疗效评估研究[D];复旦大学;201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高飞飞;食管鳞状细胞癌患者外周血中循环肿瘤细胞的检测和临床意义[D];河北医科大学;2012年
2 张俊哲;循环肿瘤细胞自动化检测设备的研制[D];武汉纺织大学;2014年
3 李军;食管鳞癌外周血循环肿瘤细胞检测及临床意义[D];南方医科大学;2012年
4 任延毅;循环肿瘤细胞与乳腺癌预后关系的荟萃分析[D];辽宁中医药大学;2013年
5 嵇金陵;一种新型免疫磁珠富集技术和肺癌循环肿瘤细胞检测[D];安徽医科大学;2013年
6 赵庆;微流控芯片用于循环肿瘤细胞高效捕获的研究[D];湖南大学;2013年
7 杨阳;胰腺癌不同治疗手段对循环肿瘤细胞的影响[D];苏州大学;2014年
8 陈倩;循环肿瘤细胞与肺癌TNM分期的相关性研究[D];北京协和医学院;2011年
9 方帅;上转换纳米探针在循环肿瘤细胞的富集与检测中的应用[D];苏州大学;2014年
10 李裕明;上皮间质转化标志物在循环肿瘤细胞上表达与肝癌转移相关性研究[D];第三军医大学;2013年
本文关键词:叶酸受体阳性的循环肿瘤细胞可作为新的肺癌辅助诊断标志物,,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0085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zlx/2008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