肿瘤患者Neogenin、HJV、BMP6、Hepcidin的表达特点及其与贫血的相关关系
本文关键词:肿瘤患者Neogenin、HJV、BMP6、Hepcidin的表达特点及其与贫血的相关关系
更多相关文章: Neogenin s-HJV BMP6 Hepcidin 血清 肿瘤性贫血 Neogenin HJV BMP6 Hepcidin 肿瘤组织 肿瘤性贫血
【摘要】:第一部分肿瘤患者血清中Neogenin的表达特点及其与s-HJV、BMP6、Hepcidin的关系目的:通过对107例实体肿瘤患者血清中新生蛋白(neonatal protein,Neogenin)、可溶性铁调素调节蛋白(solubal-hepcidin regulation protein,s-HJV)、骨形态形成蛋白6(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BMP6)、铁调素(Hepcidin)的表达特点及与肿瘤相关性贫血的关系的研究,了解影响肿瘤患者的铁代谢因素及其与贫血发生发展之间的关系。方法:收集2009年1月-2014年3月在苏州大学附属太仓医院住院的107例肿瘤患者的相关资料,所有病例均为术后病理确诊。患者于清晨抽血分置于试管中,其中Hb测定应用常规方法即时检测,而其余血清标本超低温冰箱保存,对107例患者血清标本同时应用ABC-ELISA方法检测Neogenin、s-HJV、BMP6和Hepcidin浓度,并分析其与贫血及四者之间的相关性。应用化学发光法检测SF、Vit B12和叶酸,用以排除因营养不良引起的贫血病例。结果:①贫血肿瘤患者的s-HJV和NEO均明显低于无贫血患者,P0.05有统计学意义,且与Hb呈正相关关系(分别为r=0.2203,P0.05;r=0.2124,P0.05);而BMP6和Hepcidin表达均明显高于无贫血患者,P0.05有统计学意义,而且与Hb呈负相关关系(分别为r=-0.2735,P0.05;r=-0.3102,P0.01)。②实体肿瘤患者血清中BMP6与s-HJV呈负相关关系(P0.05),而与Hepcidin无相关关系(P0.05)。③Neogenin与s-HJV、Hepcidin之间均呈正相关关系(分别为P0.01,P0.01)。④Hepcidin与s-HJV无明显相关关系(r=0.0991,P0.05)。结论:1.肿瘤患者发生贫血时外周血清BMP6和Hepcidin显著升高,而s-HJV和Neogenin水平降低;2.BMP6与s-HJV浓度呈负相关,NEO与s-HJV、Hepcidin浓度呈正相关,三者对Hepcidin的调控,以及在贫血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的作用。第二部分肿瘤组织中Neogenin的表达特点及其与HJV、BMP6、Hepcidin的相关关系目的:通过对肿瘤组织中Neogenin、HJV、BMP6、Hepcidin的表达特点及其与Hb的相关性分析的研究,了解影响肿瘤患者的铁代谢因素及其与贫血发生发展之间的关系。方法:选取2009年1月-2014年3月在苏州大学附属太仓医院手术切除的肿瘤患者存档蜡块80例,均经病理学检查确诊,术前均未化疗或放疗。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80例肿瘤患者的Neogenin、HJV、BMP6和Hepcidin表达情况,并分析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其与贫血的关系。所有患者术前进行血常规、生化全套等常规检测,同时检测了SF、叶酸、Vit B12。结果:①贫血肿瘤患者肿瘤组织中NEO、HJV、BMP6、Hepcidin的阳性表达率与无贫血组无明显差异(P0.05)。②胃肠道肿瘤组织中Neogenin、HJV、BMP6、Hepcidin阳性表达率与乳腺癌肿瘤组织中的表达无明显差异(P0.05)。③BMP6与Hepcidin呈正相关关系(P0.01),而与HJV无相关关系(P0.05)。④Neogenin与Hepcidin亦呈正相关关系(P0.01),而与HJV无相关关系(P0.05)。⑤Hepcidin与HJV无相关关系(r=0.119,P0.05)。结论:1.肿瘤患者的贫血发生与肿瘤组织中Neogenin、HJV、BMP6及Hepcidin的表达均无关。Hb与Neogenin、HJV和BMP6三者均无相关关系。2.胃肠道肿瘤组织中与乳腺癌患者肿瘤组织中Neogenin、HJV、BMP6、Hepcidin的表达无明显差异。并且Neogenin、HJV、BMP6三者之间均无相关关系。3.血清中Neogenin的表达水平与肿瘤组织中的表达无相关关系。
【关键词】:Neogenin s-HJV BMP6 Hepcidin 血清 肿瘤性贫血 Neogenin HJV BMP6 Hepcidin 肿瘤组织 肿瘤性贫血
【学位授予单位】:苏州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R730.5
【目录】:
- 中文摘要4-7
- Abstract7-11
- 研究背景11-19
- 参考文献17-19
- 第一部分 肿瘤患者血清中Neogenin的表达特点及其 与s-HJV、BMP6、Hepcidin的关系19-25
- 材料与方法19-22
- 结果22-23
- 讨论23-25
- 第二部分 肿瘤组织中Neogenin的表达特点及其与HJV、BMP6、Hepcidin的相关关系25-32
- 材料与方法25-26
- 结果26-29
- 讨论29-32
- 结论32-33
- 参考文献33-37
- 综述37-46
- 参考文献42-46
- 在学期间已发表与待发表的论文目录46-47
- 中英文对照缩略词表47-48
- 致谢48-49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崔大明;车晓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与抗肿瘤研究进展[J];复旦学报(医学版);2006年04期
2 蔡孝良;;肿瘤组织的一些酶现象[J];青岛医学院学报;1962年02期
3 董河,黄辉,马玲;肿瘤性疼痛误诊20例分析[J];中国疼痛医学杂志;1998年03期
4 张肖晗;;中西医结合治疗肿瘤性贫血的临床观察[J];四川中医;2007年05期
5 廖辉;骆益宙;黄璜;刘曼佳;余浩;赵怡;张义芳;;586例肿瘤患者贫血发生率调查[J];癌症进展;2007年06期
6 陈衍智;李萍萍;;肿瘤性发热的诊治进展[J];中国肿瘤临床;2012年06期
7 俞孝庭;肿瘤的发源方式及其意义[J];蚌埠医学院学报;1985年03期
8 路艳蒙;近年激素与肿瘤关系的研究进展[J];内蒙古医学院学报;1999年01期
9 陈争春;陈军芳;黄勇进;;肿瘤出芽的研究进展[J];中国现代医药杂志;2014年01期
10 马焱鑫;骆松芝;何苍龙;王冬梅;杨乐;史力强;;18F-FDG-PET-CT肿瘤治疗后非肿瘤性摄取的临床研究[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1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娜仁;邵荣光;;减毒沙门氏菌在肿瘤治疗中的应用[A];第十二届全国抗生素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3年
2 张成侠;冯志刚;刘东芳;刘燕芬;云晓蕊;沈丹薇;;肿瘤性贫血患者一氧化氮水平的测定[A];第五届全国中医药免疫学术研讨会——暨环境·免疫与肿瘤防治综合交叉会议论文汇编[C];2009年
3 朱雄增;;学习和掌握肿瘤的WHO分类提高病理诊断和研究的水平[A];中华医学会病理学分会2006年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6年
4 胡成进;陈奎香;;Kallikreins基因家族与肿瘤[A];全国临床免疫检验研讨会暨第六届全国临床免疫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9年
5 朱雄增;;学习肿瘤的WHO分类,转变观念,提高肿瘤诊断和治疗的水平[A];第四届中国肿瘤学术大会暨第五届海峡两岸肿瘤学术会议教育集[C];2006年
6 胡永成;;四肢肿瘤性病理骨折的诊断和治疗[A];2009第一届贵州骨科论坛论文汇编[C];2009年
7 孟潘炜;卢陈英;王祖飞;赵中伟;徐民;;螺旋CT及重建技术对肿瘤性肠梗阻的诊断价值[A];2005年浙江省放射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5年
8 朱学骏;;副肿瘤性天疱疮[A];中华中医药学会皮肤科分会学术会议、全国中医药防治皮肤病成果与技术交流大会、全国中西医结合皮肤科治疗新技术临床推广应用高级研修班文献汇编[C];2004年
9 李福秋;夏建新;金菊花;王敬医;;副肿瘤性天疱疮1例[A];2011全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1年
10 朱学骏;陈喜雪;涂平;王爱平;;副肿瘤性天疱疮的诊断、病因和治疗[A];中华医学会第十二次全国皮肤性病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6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李健东;面瘫久治不愈要警惕肿瘤[N];健康报;2006年
2 冯琳;重庆发现首例副肿瘤性天疱疮[N];中国医药报;2005年
3 王海;采用超声波膨化技术提高治疗肿瘤效果[N];科技日报;2004年
4 罗刚;副肿瘤性天疱疮发病机理阐明[N];健康报;2003年
5 孙扬;北大一院发现副肿瘤性天疱疮发病机理[N];中国医药报;200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肖樟生;由肿瘤特异性启动子mTERT promotor驱动的m4-1BBL基因治疗小鼠肝细胞肝癌的实验研究[D];苏州大学;2009年
2 赵燕颖;天然长双链RNA(dsRNA)与人参二醇皂苷(PDS)联合抗肿瘤作用的研究[D];吉林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史玉娟;肿瘤患者Neogenin、HJV、BMP6、Hepcidin的表达特点及其与贫血的相关关系[D];苏州大学;2015年
2 任志刚;纳秒脉冲电场对肿瘤生长的抑制作用及其机制研究[D];浙江大学;2012年
3 党涛;VEGF诱导HUVEC成型及对ephrinB2、EphB4和KDR的影响[D];第三军医大学;2006年
4 李安明;反义技术在肿瘤治疗中的研究及进展[D];郑州大学;2005年
5 张元国;兔VX2肿瘤侵犯下腔静脉动物模型的建立和生物学行为观察[D];重庆医科大学;2012年
6 罗智刚;脑干血管网织细胞瘤的诊断与治疗[D];武汉大学;2005年
7 尹智伟;MSCT三维重组对肺内局限性磨玻璃影的诊断价值[D];青岛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66570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zlx/6657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