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密市人民医院恶性血液病患者血流感染病原菌的种类与耐药性分析
本文关键词:高密市人民医院恶性血液病患者血流感染病原菌的种类与耐药性分析
【摘要】:目的:了解我院血液内科恶性血液病患者血流感染的发生情况,分析恶性血液病患者发生感染的临床特点、感染相关因素、常见感染部位、病原菌及其对抗生素的耐药性,为临床合理应用抗生素提供可靠的实验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4月~2015年4月在高密市人民医院血液科病房进行治疗的1005例恶性血液病患者中并发血流感染者的临床资料、分离的病原菌种类及其对抗生素的耐药性及特点。结果:1005例恶性血液病患者中,121例患者继发血流感染,疾病分布主要为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26.4%)、急性骨髓性白血病(19.8%)及恶性淋巴瘤(14%)。其中血流感染患者的肺部与上呼吸道为原发感染次数最多的部位,比率分别为24.8%和21.5%。其中74例(74株菌株)血液样本培养为阳性,包括革兰阳性菌40株,占54.1%,革兰阴性菌31株,占41.9%,真菌3株,占4.1%。居前三位的致病菌分别为表皮葡萄球菌(20.3%)、大肠杆菌(16.2%)和肺炎克雷伯菌(16.2%)。药敏试验结果表明:葡萄球菌对万古霉素和利奈唑胺高度敏感,而对克林霉素、青霉素、红霉素及磺胺甲恶唑耐药性较高;大肠杆菌和肺炎克雷伯菌对头孢哌酮/舒巴坦和亚胺培南高度敏感,对头孢唑林、头孢呋辛、头孢他啶、头孢匹胺、氨苄西林及头孢噻肟耐药率较高。结论:本院恶性血液疾病患者血流感染以革兰阳性菌为主,其病原菌对大多数临床常用抗生素的耐药率较高,应加强病原菌耐药性的监测,为临床医生合理应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
【关键词】:感染 恶性血液病 中性粒细胞减少症 耐药性
【学位授予单位】:青岛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R733;R730.43
【目录】:
- 摘要2-3
- Abstract3-5
- 引言5-6
- 第一章 材料与方法6-9
- 1.1 临床资料6
- 1.2 主要仪器与试剂6-7
- 1.3 质控菌株7
- 1.4 标本采集7-8
- 1.5 细菌的分离培养与抗生素敏感性试验8
- 1.6 统计学分析8-9
- 第二章 结果9-14
- 2.1 血流感染的发生率9
- 2.2 血液系统恶性肿瘤患者并发血流感染的疾病分布9
- 2.3 恶性血液病患者发生感染部位分布9-11
- 2.4 病原菌分布11
- 2.5 药敏试验结果11-14
- 第三章 讨论14-19
- 小结19-20
- 参考文献20-22
- 综述22-33
- 参考文献30-33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33-34
- 附录34-35
- 致谢35-36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玲,刘月波,尹列芬,刘琳,张铀;恶性血液病患者血清免疫抑制酸性蛋白的测定及临床意义[J];中国癌症杂志;2000年02期
2 佟力,李继梅,孔晋星,郝萍,唐睿珠,王秦秦;恶性血液病患者核仁组成区嗜银蛋白表达活性的研究[J];云南医药;2001年06期
3 张颢,陶艳玲,屈雪菊;恶性血液病患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表达及临床意义[J];山东医药;2004年04期
4 韩悦,吴德沛,张日,孙爱宁;恶性血液病患者化疗后出血的临床分析[J];苏州大学学报(医学版);2005年05期
5 叶兵;;恶性血液病患者出血自我评估的可行性和实用性;血小板计数和出血的相关性[J];国际输血及血液学杂志;2006年05期
6 张翠芹;;恶性血液病患者的院外护理[J];社区医学杂志;2009年17期
7 王秀华,张学忠,陈明伦,王自正,王书奎,徐燕丽,沈正善,田韧,孟钵,戴宇东,张益红;恶性血液病患者化疗后输注脐血血浆的研究[J];江苏医药;2000年10期
8 何定珠,汤洁娅,金莱,胡慧仙,魏斌,徐卓茂;恶性血液病患者红细胞免疫功能检测及其意义[J];白血病;2000年05期
9 梁炳照,方明;恶性血液病患者血清TNFα的测定及其意义[J];广东医学;2001年12期
10 傅丽娟,殷素珍,王萍;恶性血液病患者的医院感染特点及易患因素分析[J];浙江临床医学;2001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韩悦;吴德沛;张日;孙爱宁;王兆钺;阮长耿;;恶性血液病患者化疗后出血状况的分析[A];2005年华东六省一市血液病学学术会议暨浙江省血液病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5年
2 洪鸣;李建勇;吴汉新;陆化;钱思轩;盛瑞兰;张闰;张晓艳;卢瑞南;徐卫;吴雨洁;周小玉;汪承亚;;老年恶性血液病患者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动员临床研究[A];2005年华东六省一市血液病学学术会议暨浙江省血液病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5年
3 洪鸣;李建勇;吴汉新;陆化;钱思轩;盛瑞兰;张闰;张晓艳;卢瑞南;徐卫;吴雨洁;周小玉;汪承亚;;老年恶性血液病患者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动员临床研究[A];第10届全国实验血液学会议论文摘要汇编[C];2005年
4 张颖;孙爱华;陈幸华;朱莉;吴静;;恶性血液病患者心理健康状况分析及护理[A];第11次中国实验血液学会议论文汇编[C];2007年
5 孙达春;张爱华;;恶性血液病患者血液粘滞度测定及临床意义探讨[A];迎接新世纪——2000年全国微循环与血液流变学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0年
6 王丽昕;王育红;;恶性血液病患者化疗后医院感染的临床分析[A];第十一届山西省血液病学术年会暨国家级及山西省继续医学教育学习班资料汇编[C];2010年
7 韩凤来;周虹;龚胜蓝;黄正霞;李津婴;贾莺歌;冯正康;;恶性血液病患者血清叶酸及唯生素B_(12)的测定意义[A];第九届全国实验血液学会议论文摘要汇编[C];2003年
8 寿黎红;张慧英;;提高晚期恶性血液病患者生活质量中药治疗的临床观察[A];2011年浙江省中医药学会血液病分会学术年会暨国家中医临床研究基地血液病研究2011高峰论坛暨国家级继续教育中西医结合血液病新进展学习班文集[C];2011年
9 林,
本文编号:67006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zlx/6700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