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庄子》之“忘”
发布时间:2017-10-11 02:37
本文关键词:论《庄子》之“忘”
【摘要】:本文主要是从庄子的工夫论入手,阐述“忘”在《庄子》中的地位。第一章主要是分析“忘”字的本义以及其在《庄子》中的具体含义,并创造性地提出“忘”字实为“无心”。在探讨字义的基础上,指出《庄子》之“忘”的最大特色是“以忘为得”。庄子探寻“真知”、“真我”的飞跃环节即是通过“忘”,庄子以为,“人不忘其所忘而忘其所不忘,此谓诚忘。”意思是指人不忘其应该忘掉的形,而忘了应该不忘的德。因此,庄子提出“忘”掉障碍,是形骸、小知、机心,“不忘”真知、真我、婴儿之心。依据“坐忘”、“心斋”之意,“同于大通”是在“忘”之后呈现出来的境界,这就表明庄子的“道境”不是“执”而得,而是“忘”而得。 第二章主要探讨“知”在《庄子》中的地位。《大宗师》有云:“知之能登假于道”,此言“知”之起化关乎人进入道境。“真知”是人对天道、性命的体察和认识,如何获得“真知”而登入道境庄子主张的方法还是“忘”。众所周知,庄子认为“道”是不可认识的,但庄子又说,道之崖略是可以描述的,以此为契机可以了解有关道的一些知识。与真知同时出现的还有“真人”这一理想人格。《大宗师》曰:“有真人而后有真知”,这就迫使我们不得不探讨什么是“真人”以及真人与真知的关系。 第三章主要探讨如何求得“真人”这一理想人格。真知的寻求暗含了庄子对知的重视,真知的获得必须进行真我的追寻。真知只是庄子为人之“游”而作的知识准备,至此离“游”仍有很多步骤,庄子以为想要“无所困苦”游于天地,除了达到“忘知”,获得真知,还要“丧我”、“坐忘”或者是通过“心斋”,以求得“真我”,达到“真我”的人是顺物之性,,体道之人。只有实现真我之人才有可能成为“真人”。 第四章指出,庄子之“真人”其形“登高不栗,入水不濡,入火不热”,其心“不知说生,不知恶死”,几乎神话般的描述“真人”其实质不过是“物化”之人而已。一旦人实现了“物化”,则人在生活中所遭遇的困苦和人的局限得以一一破除,内心的束缚一旦得到解除,人即“无所于忤”亦“无所于逆”,无所不适,而无所不游。在这一章中,笔者用“一体流变”解释了“物化”,用“无心”解释了“逍遥”。并认为无心之游即为“逍遥游”。 整篇论文以探寻“忘”字的本义为开头,以“忘”为工夫论作主干,以“忘”之字义与意义与“逍遥游”相合为结尾,通篇阐述“忘”在庄子人生修养中的核心作用,旨在揭示通往以“逍遥游”为代表的庄子理想生活的途径。
【关键词】:《庄子》 物化 忘 心斋 逍遥游
【学位授予单位】:湘潭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B223.5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9
- 引言9-13
- 第一章 “忘”字释义13-17
- 1.1 “忘”字考据13-14
- 1.2 《庄子》之“忘”的解释14-17
- 第二章 “忘知”以求“真知”17-27
- 2.1 知由心摄17-19
- 2.2 得中两行19-21
- 2.3 真知独见21-27
- 2.3.1 道不可言22-23
- 2.3.2 道之崖略23
- 2.3.3 得意忘言23-27
- 第三章 “忘我”以求“真我”27-43
- 3.1 静心凝神27-31
- 3.1.1 内外有别27-28
- 3.1.2 因物静心28-29
- 3.1.3 一志凝神29-31
- 3.2 虚以斋心31-36
- 3.2.1 心斋而虚31-33
- 3.2.2 坐忘而通33-35
- 3.2.3 以损为益35-36
- 3.3 丧我求真36-43
- 3.3.1 “吾”之含义37-38
- 3.3.2 “我”之含义38-40
- 3.3.3 “吾丧我”之义40-43
- 第四章 物化而能“游”43-56
- 4.1 物化43-48
- 4.1.1 一体之气43-45
- 4.1.2 形神两化45-46
- 4.1.3 成纯助化46-48
- 4.2 逍遥游48-56
- 4.2.1 “逍遥”义49-52
- 4.2.2 游之辨析52-54
- 4.2.3 逍遥游之象54-56
- 结语56-57
- 参考文献57-60
- 致谢60-62
- 附件 A:攻读学位期间所表发的学术论文62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树军;张鲁宁;;庄子“心斋”、“坐忘”思想与超个人心理学比较研究[J];河南社会科学;2011年01期
2 肖云恩;;“忘知之知”——试析庄子的“真知”[J];常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3期
3 刘笑敢;;“反向格义”与中国哲学研究的困境——以老子之道的诠释为例[J];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2期
4 刘涛;;庄子哲学中“忘”的诠释[J];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4期
5 李明钊;;庄子“心斋”、“坐忘”的解构思想探析[J];天府新论;2009年S1期
6 包兆会;二十世纪《庄子》研究的回顾与反思[J];文艺理论研究;2003年02期
7 李振纲;胥士元;;心灵苦旅中的生命放歌——解读《庄子·逍遥游》[J];现代哲学;2009年03期
8 毛国民;;“隐遁”与“坐忘”:埃克哈特与庄子实现人生至高境界之途径比较[J];现代哲学;2010年05期
9 韩强;试论庄子哲学体系的三个基本范畴[J];哲学研究;1980年08期
10 刘笑敢;试论“有待”、“无待”不是庄子的哲学范畴[J];哲学研究;1981年05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郭吉军;思与忘[D];西北师范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101006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zhexuezongjiaolunwen/10100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