荀子师道观研究
发布时间:2017-10-12 09:04
本文关键词:荀子师道观研究
【摘要】:荀子师道观,即在人性易趋向“恶”的前提下,以“礼法”为核心,通过“学”、“思”、“辨”、“问”、“行”的方式对儒家经典进行学习,以达到儒家王道理想政治的一种教育观。战国时期的政治局势促使儒家教化发生变化,像孟子那样只强调“内圣”,也不能适应时代潮流,不能使儒家学说发扬光大,养士之风的盛行以及私学的发展,这些都是荀子师道观产生的社会因素;荀子认为人性天生,趋向“恶”的倾向较大,因此,他强调人性和教化的关系,同时,根据人性和“礼”的关系,“礼”和“师”的关系,将“礼”作为桥梁,把人性和“师”联系起来,为荀子师道观的产生提供了人性基础。荀子师道观还强调在“虚壹而静”、“锲而不舍”等教学原则下,将以《礼》《乐》为代表的儒家经典和“法”作为教学的主要内容,同时在总结孔孟教学方法的基础上,提倡学、思、辨、问、行相结合的教学方法。荀子师道观对后世影响深远,对儒家经典的提倡得到了汉代学者及统治者的赞同,荀子关于人性的教化理论,也被汉儒认可;在社会上,“天地君亲师”观念创立的意义重大,荀子强调的“礼法”统一,使得他建立新型的“礼”学系统,内在注重“礼”教化,外在强调“法”的约束,对中国学术和政治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关键词】:荀子 师道观 性恶论
【学位授予单位】:郑州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B222.6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9
- 第一章 绪论9-12
- 第二章 荀子师道观的产生12-25
- 第一节 荀子师道观中的“师”12-16
- 一 “师”的出现及概念的转化12-14
- 二 荀子对于“师”的界定14-16
- 第二节 荀子师道观产生的社会原因16-21
- 一 社会政治的变化及其对儒家教化的影响16-19
- 二 养士之风的盛行与私学的繁荣19-21
- 第三节 人性论在荀子师道观中的地位21-25
- 一 荀子人性论与教化的关系21-22
- 二 荀子人性论与礼、师的关系22-25
- 第三章 荀子师道观的内容25-39
- 第一节 教学的原则25-27
- 一 虚壹而静25
- 二 锲而不舍25-26
- 三 去塞除弊26
- 四 学以致用26-27
- 第二节 教学的内容27-33
- 一 以礼乐为代表的儒家经典27-30
- 二 对“法”的高度关注30-33
- 第三节 教学的方法33-39
- 一 学33-34
- 二 思34-35
- 三 辨35-36
- 四 问36-37
- 五 行37-39
- 第四章 荀子师道观的影响39-43
- 第一节 对教学的影响39-41
- 一 对后世儒家经典教育的影响39-40
- 二 人性论教化的影响40-41
- 第二节 对社会的影响41-43
- 一 天地君亲师观念的提倡41-42
- 二 礼法并用42-43
- 结语43-44
- 参考文献44-47
-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47-48
- 致谢48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宋玉顺;;荀子师论初探[J];管子学刊;1992年02期
2 赵俊杰;刘卫彬;韩凤英;;先秦儒家师道观研究[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6年04期
3 王永平;;荀子学术地位的变化与唐宋文化新走向[J];学术月刊;2008年06期
4 江林昌;;诗的源起及其早期发展变化——兼论中国古代巫术与宗教有关问题[J];中国社会科学;2010年04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丁小丽;孔孟荀“名分”思想研究[D];北京师范大学;200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谢王彬;先秦儒家师道研究[D];汕头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101781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zhexuezongjiaolunwen/10178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