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格物”考证
发布时间:2017-11-01 15:25
本文关键词:《大学》“格物”考证
【摘要】:本文首先对“格物”问题在历史上的地位做一个说明,其次客观的论列郑玄孔颖达司马光朱熹和王阳明的解读。为了更加明显地展示学术流变的脉络,,笔者将以客观的态度,在总结古人的基础上,运用“以经解经”的方法,把“格物”还原到全文之中,来做一番分析。为了避免解释“格物”时,出现以己意说经的弊端,笔者运用同样的方法对“格”字进行一番考证,从而找到各家对“格”训解的源头,并综合《大学》本文、十三经文献以及先秦儒家思想背景等的分析,从而得出如下结论:“格”者“革新”之意,“格物”者具备两方面的含义:一者以认识论为基础,不断革新对人、事物的认识。二者以道德论为核心,革除不合理之物欲。格物所包含的知识与道德的双重含义是有联系的:由于我们对外物或是自我认识不清,故而会产生贪求与厌恶等各种情感,从而损伤内在的德行。
【关键词】:大学 三纲 格物
【学位授予单位】:四川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B244.7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6
- 目次6-7
- 前言7-9
- 1 释“格物”问题的缘起9-13
- 1.1 “格物”说的出处9
- 1.2 “格物”诠释简述9-13
- 2 从汉至明主要“格物”论13-25
- 2.1 郑、孔“格物”说13-14
- 2.1.1 郑玄“格物”说13-14
- 2.1.2 孔颖达“格物”说14
- 2.2 李翱“格物”说14-15
- 2.3 司马光“格物”说15-18
- 2.4 程朱“格物”说18-21
- 2.4.1 二程“格物”说18-19
- 2.4.2 朱熹“格物”说19-21
- 2.5 陆王“格物”说21-25
- 2.5.1 陆九渊“格物”说21-22
- 2.5.2 王阳明“格物”说22-25
- 3“格物”之义证25-52
- 3.1 “格物”的全文背景25-41
- 3.1.1 化民易俗的大学之道25-28
- 3.1.2 “明德”中的内外之明28-32
- 3.1.3 三纲中的伦理学内涵32-41
- 3.2 “格物”的训诂与引申41-52
- 3.2.1 “格”与“物”的考据42-45
- 3.2.2 “格物”引申义45-52
- 结语52-53
- 参考文献53-55
- 后记55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朱翔飞;《大学》“格物”解平议[J];孔子研究;2003年01期
2 赵法生;;孟子性善论的多维解读[J];孔子研究;2007年06期
3 陈声柏;朱熹、王阳明格物致知思想之比较——兼论阳明学与朱子学的关系[J];兰州大学学报;1998年01期
4 任继愈;朱熹格物说的历史意义[J];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1年01期
5 冷天吉;格物致知意义生成的多元维度[J];商丘师范学院学报;2005年03期
6 张帆;;近代“格致学”的传播与辨义[J];学术研究;2007年10期
7 张岱年;中国哲学关于理性的学说[J];哲学研究;1985年11期
8 黄开国;战国儒家人性论渊源[J];哲学研究;1992年07期
本文编号:112742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zhexuezongjiaolunwen/11274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