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哲学论文 >

论叔本华的死亡观

发布时间:2017-11-05 12:30

  本文关键词:论叔本华的死亡观


  更多相关文章: 叔本华 死亡 悲观主义


【摘要】:死亡是每个人都会思考和面临的问题,也是几乎每个哲学家都会谈到的话题。在叔本华笔下,这个问题尤为重要。因为,一方面,他认为死亡是真正激励哲学、给哲学以灵感的守护神。引领他个人走上哲学道路的正是痛苦和死亡的问题,他想要通过哲学达到的目标就是理解世间的痛苦和克服对死亡的恐惧。另方面,叔本华的死亡观和他的基本哲学思想密切相关,涉及了其体系中的几乎所有重要问题。因此,对他的死亡观的研究就特别有意义。本文从叔本华本人走上哲学之路的起点——思考痛苦和死亡、力图理解痛苦并克服对死亡的恐惧——出发,尽量按他自己很可能采取的思路来安排他的观点的顺序和推进我自己的论述。本文主体部分由五个章节组成。第一章指出,叔本华为什么看重死亡问题,他要处理死亡问题的主要动机是什么。叔本华的原文清楚地告诉我们,正是关于痛苦和死亡的问题激励他走上了哲学道路,他把理解痛苦和克服对死亡的恐惧作为目标。而要以哲学的方式克服对死亡的恐惧,就首先要弄清死亡时发生了什么。这就是第二章要讨论的内容。叔本华最终得出的结论是,死亡时意识消失但作为生物的本质的生存意欲不灭。本文先后讨论他为此提供的经验论据和先验论据,并通过指出其先验论证的主要问题而表明,经验事实才是他的生物本质不变论的主要理由。在生物本质不变论的基础上,我们自然而然地得出结论:一旦人们对死亡有了正确的认识,就不该再怕死了,永生的前景展现在我们面前,使我们获得莫大安慰。但是,事情没有这么简单,因为在叔本华眼中人生是痛苦而虚无的,人的本质不灭意味着人将世世代代遭受痛苦。这就牵涉到他的悲观主义。第三章就讨论悲观主义。这一章指出,叔本华的悲观主义是他的两大个人倾向——即对世间的痛苦(和死亡)的深切感受和对欲望之强烈非理性的感受——的结合,并讨论两者是如何结合的,并存在哪些问题。第四章讨论在悲观主义的基础之上叔本华关于死亡之意义所说的诸多观点。这一章的最后总结了死亡问题在叔本华体系中的地位:死亡问题是激励叔本华走上哲学道路的两大动力之一,他起初把克服对死亡的恐惧作为他的哲学的两大目标之一;虽然在他的哲学的具体推进过程中,死亡问题最终显得不如痛苦问题——即如何理解世间的痛苦并与之达成和解——那样重要,但它仍然是其哲学的主要问题之一,是他花大量笔墨、结合他的体系中的其他许多方面深入讨论的话题。
【学位授予单位】:复旦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B516.41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汤用彤,钱文忠;叔本华思想中的东方因素[J];中国文化研究;2001年03期

2 威尔·杜兰特;叔本华为什么那么痛苦?[J];出版参考;2003年20期

3 李刚,张华;论叔本华“意志”范畴的内涵及地位[J];江西师范大学学报;2004年02期

4 邓喜道;简述叔本华意志论中的三个悖论[J];湖北社会科学;2005年01期

5 高山杉;;《静v嫖募匪菔灞净髌房荚璠J];世界哲学;2007年02期

6 王增福;黄小晏;;简析叔本华“意志”范畴的内涵[J];理论学习;2007年06期

7 宋孔翊;夏朝丰;;论叔本华的悲剧价值观[J];江汉论坛;2007年06期

8 王嘉军;;叔本华崇高理论研究之概观[J];中文自学指导;2008年06期

9 熊哲宏;;叔本华:整个世界的蔑视者[J];全国新书目;2008年17期

10 李彬勇;;叔本华的寓言解读[J];金融管理与研究;2008年10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徐宏力;;叔本华的东方之梦[A];东方丛刊(1993年第4辑 总第七辑)[C];1993年

2 宛小平;;对“叔本华的悲观主义美学"一词的质疑[A];美学在中国与中国美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3 刘诗;樊富珉;;社会网分析方法在分析团体治疗历程中的运用——以《叔本华的治疗》为例[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4 赵庆麟;;王国维悲剧性格的文化渊源[A];时代与思潮(3)——中西文化交汇[C];1990年

5 李步楼;;理性主义和非理性主义[A];全国外国哲学学术研讨会——纪念“芜湖会议”暨“两学会”成立30周年论文集[C];2008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上海交通大学讲席教授 高宣扬;西方掀起重评叔本华的新浪潮[N];社会科学报;2011年

2 北京大学哲学系 赵敦华;叔本华:从笑与哭中入思哲学[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3年

3 陈圣生;重新发现叔本华的价值[N];文艺报;2002年

4 汪沛;我们应遵守的规则[N];西南电力报;2002年

5 宕子;口才欠佳的学者就不配在大学任教吗?[N];深圳商报;2010年

6 ■本报主笔 许知远 ■记 者 黄继新;约翰·格雷:我们正在步入一个非常艰难的时期[N];经济观察报;2003年

7 寿静心;面对金钱的选择[N];中国经济时报;2001年

8 向坤茂;文艺的乐观主义与悲观主义[N];文艺报;2007年

9 马俊;酒,,填满理性和荒谬之间的空白[N];东方早报;2005年

10 范仄;偏爱艰深[N];中国教育报;200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曾峥;叔本华和尼采论艺术与人生[D];武汉大学;2013年

2 黄文前;自由意志——叔本华哲学思想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3年

3 王荣祥;走出失乐园[D];复旦大学;2010年

4 史凯峰;充分根据律及其适用范围[D];复旦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智刚;叔本华“崇高”思想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09年

2 刘炎;斯密与叔本华的同情观比较研究[D];河南科技大学;2011年

3 陈s

本文编号:114424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zhexuezongjiaolunwen/114424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5bb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