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胡适的“中国哲学史”研究
发布时间:2017-11-16 15:09
本文关键词:论胡适的“中国哲学史”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中国哲学史 学科意识 科学方法 实验主义 范式变革
【摘要】:胡适认为“人物传纪是历史的来源”,对“关系一国生命”或“造福一方、影响全国”的关键人物的研究,则可为社会取法,且可为后人借鉴。即使基于仄狭的学术研究角度,“誉满天下,谤亦随之”的胡适也称得上是中国近现代思想史上如此般的历史人物。 胡适之学广博,涉及了政论、文学、史学、哲学、教育等诸多领域,而卓然成书,卷帙浩繁的,当属中国哲学史一门。但其意义尚不在数量,主要在于贡献:开凿混沌,运用现代的观点整理中国哲学的遗产,从横向上推动中国哲学的发展同西方哲学的交流与互通;开了风气,立足文化的本位创建中国哲学的范式,展现和完成中国哲学内部现代化的进程。 胡适“中国哲学史”研究的理论尝试和具体实践始终从未间歇。首先,笔者采用“分割研究”的方法,一方面主要考察了胡适“中国哲学史”研究的分期,系统整理初创、转向、成熟阶段内的理论成果;另一方面具体分析了胡适“中国哲学史”研究的内容:阐释先秦诸家思想的逻辑体系、考证中古时期学派的理论渊源、挖掘中国学术史上的科学传统。其次,笔者采用“综合研究”的方法,重点归纳了胡适“中国哲学史”研究的特质:学科意识的自觉、实验主义的指导、科学方法的重视。最终,笔者以胡适“中国哲学史”研究为整体对象,作出了公允的、理性的评析:一方面,胡适“中国哲学史”研究从思想内容、范式变革上开了学界风气之先,推动了“中国哲学”的现代性转换;另一方面,胡适“中国哲学史”研究在史实问题、处理方式上引得学者诸多质疑,,暴露了“科学方法”的内在性限制。
【学位授予单位】:湘潭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B2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吴根友;论胡适“近世哲学”概念对中国哲学史研究的意义[J];安徽大学学报;2005年04期
2 杜蒸民;;浅谈胡适《中国哲学史大纲》在哲学史上的地位[J];安徽史学;1985年02期
3 解启扬;胡适的墨学研究[J];安徽史学;1998年04期
4 杜蒸民;胡适与儒学[J];安徽史学;1994年04期
5 屈光峰;胡适的哲学史观初探[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5期
6 欧阳哲生;;胡适对儒学的双重反省[J];传统文化与现代化;1995年01期
7 董德福;梁启超与胡适关于《中国哲学史大纲》的论辩刍议[J];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8年03期
8 胡明;;胡适与《淮南王书》[J];传统文化与现代化;1993年03期
9 臧宏;中国哲学史研究百年反思[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年01期
10 欧阳哲生;重评胡适《中国哲学史大纲》的历史地位[J];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1994年01期
本文编号:119274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zhexuezongjiaolunwen/11927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