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哲学论文 >

以趋善言性善—孟子人性论探究

发布时间:2017-12-01 14:25

  本文关键词:以趋善言性善—孟子人性论探究


  更多相关文章: 孟子 性善论 趋善论 儒家性善论


【摘要】:近年来,关于孟子人性论倾向的争论一直持续,人性论思想作为孟子哲学思想的核心,对中国文化的贡献毋庸置疑,对孟子人性论加以探讨研究便具有理论价值与现实意义。孟子提出了“性善论”,多数研究认为即人性本善,人的善性、良知是出于本能的天性。人性论在一个民族文化的传承中,受到诸多特定的观点的显著影响,我国对于传统儒家人性论的探讨并未摆脱早期孔子人性论、孟子性善论、荀子性恶论的基础。近年来,杨泽波、李英华等学者对孟子人性论进行解构,并论述了其中“趋善”的理论特征。因而,本文尝试对孟子人性论加以重构,并运用趋善论的观点对之进行论证分析。 本次研究着重论述了孟子人性论思想的产生环境,并具体分析了笔者对孟子人性论的解构思路以及论证过程。 全文主体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主要介绍了孟子人性论思想及其时代背景,并分析了目前普遍的对孟子人性论解读可能存在的误区。从孟子人性论思想对孔子人性论思想的继承与发展和孟子人性思想与战国时期的欲望膨胀两个方面分别进行了阐释。第二部分主要从趋善论的角度重新解读孟子的人性思想,将孟子性善论内容按照善内涵、导向、变化和最终目标几个要点进行分类并予以解析。从人性论涉及的基本环节与范畴和基于四项环节变化的“趋向”特征两个方面进行了探讨。第三部分主要探讨了趋善观点的主要思路及其逻辑论证。首先明确了孟子对趋善的表达和趋善论是对孔子的继承,然后重点探讨了孟子人性论中“天人贯通”对人性变化的暗示以及趋善论的解读是对孟子人性论传统认知中“自指矛盾”的消除。第四部分主要探讨趋善论对传统儒家性善论的理论深化。首先探讨趋善论本身的善是人的无意识追求和人性变化的优选方向,然后从孟子性善论与孔子、荀子的观点关联性出发,阐释了孟子趋善论与荀子性恶论的互补和善的作为是孟子性善论的核心目标,剖析了孟子性善论在儒家性善论思想中的地位,进而再次说明趋善观点的合理性。 通过几个层面的相互关联和逐步演进,本文构成了一个有机的思想整体,对孟子性善论中表面相悖的内容进行了更好的解释,也彰显出孟子人性观点的先进性。
【学位授予单位】:山东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B222.5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英华;荀子天人论的几个问题——兼论郭店竹简《穷达以时》[J];海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1年02期

2 王琦;李生龙;;善乎?恶乎?——论孔子人性论所蕴涵的两极趋向[J];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7年03期

3 杨泽波;性善论对中国文化的影响[J];中共济南市委党校济南市行政学院济南市社会主义学院学报;1999年01期

4 吕绍纲;性命说——由孔子到思孟[J];孔子研究;1999年03期

5 丁为祥;从《性自命出》看儒家性善论的形成理路[J];孔子研究;2001年03期

6 陈德述;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J];孔子研究;1997年01期

7 陈利权;孟子性善论思想探要[J];宁波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01年02期

8 陈元桂;;对孟子“性善论”的反思[J];文史博览(理论);2008年10期

9 向世陵;重民扬善 心仪自由——孟子思想研究[J];中国人民大学学报;1999年03期

10 李亚彬;孟荀人性论比较研究[J];哲学研究;1994年08期



本文编号:124142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zhexuezongjiaolunwen/124142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83b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