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哲学视域中主体性和主体间性的建构
本文关键词:语言哲学视域中主体性和主体间性的建构,,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2009年第1期总第146期
外语学刊
FOREIGNLANGUAGERESEARCH
2009,No.1SerialNo.146
★专题研究
如果引进与诠释是中国语言哲学建立和发展的前提,那么专题研究则是其核心所在。本期刊发编者按:
成晓光、杜世洪和赵玫三位先生的成果《语言哲学视域中主体性和主体间性的建构》、《关于语言源于“音乐习得机制”的哲学思考》和《后现代绘画语言的哲学反思》,旨在给亲爱的读者朋友奉送多维度推进语言哲学研究的精神大餐。
语言哲学视域中主体性和主体间性的建构
成晓光
(东北师范大学,长春130024;辽宁师范大学,大连116029)
*
提 要:言语使用形成人的独特的生存方式。在基本言语层面,言语建构人的主体性,为人类表征世界提供资源。在功能言语层面,功能性言语标记又使主体间性成为可能。本文在语言哲学的视域中考察主体性和主体间性的建构过程,指出,人的主体性在语言作用下走向主体间性是一种哲学必然。
关键词:主体性;主体间性;功能性言语;语言哲学;语言建构
中图分类号:B08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0100(2009)01-0009-7
ConstructionofSubjectivityandIntersubjectivityfrom
thePerspectiveofthePhilosophyofLanguage
ChengXiao-guang
(NortheastNormalUniversity,Changchun130024,China;LiaoningNormalUniversity,Dalian116029,China)Discoursehasshapedtheuniqueformofhumanlife.Onthelevelofprimarydiscourse,discourseconstructsthehumansub-jectivityandprovidesresourcesforhumanrepresentationsoftheworld,andonthelevelofmetadiscourse,metadiscoursemarkerssuppliespossibilitiesforhumanintersubjectivity.Thispaper,fromaperspectiveofthephilosophyoflanguage,examinesthecon-structionprocessesofsubjectivityandintersubjectivityandhypothesizesthatthereisaphilosophicalnecessityforhumansubjec-tivitytodevelopintointersubjecitivity.
Keywords:subjectivity;intersubjectivity;metadiscourse;thephilosophyoflanguage;languageconstructions
1 引言
在西方哲学发展的三个阶段,最根本的问题就是人在哲学研究中的地位。在这个问题上,哲学经历了由前主体性到主体性再到主体间性的历史过程。本体论阶段的哲学属于前主体性哲学。这时的西方哲学是从人的视域之外来探讨所谓“客观”世界的本体及其起源。近代认识论阶段进入本体性哲学,企图在坚持以人的主观视角为看待世界的唯一合法视角的前提下,统一主客二
分的世界。但到了语言哲学阶段,主体性哲学的人类中心主义和忽视主体与主体之间关系的历史局限性受到质疑,主体间性哲学应运而生。哲学不再从笛卡尔绝对先验的“我思”出发,而是建立在主体与客体的自然相互关系以及主体与主体的社会相互关系的日常生活经验基础之上。这一切改变都源于哲学对语言的反思和对语言学研究成果的运用。由于语言和世界同构,对语言的考察就成了了解人类生存状态最好的,也可能是唯一
*本文系教育部人文社科研究规划项目“汉英亚言语的修辞语用功能对比研究”(07JA740015)的阶段性成果。
本文关键词:语言哲学视域中主体性和主体间性的建构,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12437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zhexuezongjiaolunwen/1243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