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秦儒家礼义思想的主体性探析
本文关键词:先秦儒家礼义思想的主体性探析
【摘要】:我国自古以来就以“礼仪之邦”闻名。礼文化源远流长,贯通数千年的历史,对我国传统文化的影响久远深长。关于礼的起源与定义,学术界众说纷纭,莫衷一是,至今仍无定论。但学术界大都认同,礼大致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外在的礼文仪节。如名物、制度、仪式等。古代礼仪有着严格的等级差异,等级名分不同,所要遵循的礼数亦不相同。宫室车马、服饰饮食、奉养祭祀,都要与名分成正比,绝不能僭越。二是内在的礼义情实。君仁臣忠、父慈子孝、夫和妻柔、长慧幼顺等伦理纲常,一方面规范了贵贱尊卑,长幼秩序,另一方面也凸显了仁爱、忠诚、慈慧、孝敬等内在美德。无论是外在的礼仪,还是内在的礼义,都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随着时代的变化不断迁移损益。夏、商两代的祭祀文化、巫傩文化被认为是礼的雏形。后有周公制礼作乐,把人间的德行融入到礼仪当中,强调敬天保民,明德慎罚,并根据这种思路制定了周初一系列典章制度,对后世产生了十分深远的影响。及至春秋末年,礼崩乐坏,人心沦丧,孔子标举道德旗帜,试图以此恢复三代之礼的权威,从而开启了先秦儒家礼学。孔子将“礼”由“礼仪”逐渐提升为天经地义、民之所生的形而上的终极层次的“礼义”,并且援“仁”入礼,初步将“礼”与“仁”融合起来。孔子之后,孟子强调“仁”的价值,从人性本善的价值观出发,用仁改造礼,使礼由强制性的社会政治规范转变为内在的道德范畴,仁与礼实现了进一步的圆融。荀子择取“礼”,从性恶的价值观出发,将礼的功用发挥极致,并纳德于礼的制约之下。孔子重仁,纳仁入礼;孟子以仁节礼,仁体礼用;荀子援法入礼,以儒为宗,以礼统法。礼学从孔子到孟子再到荀子的发展历程,无不体现了人的主体意识的发展。先秦时期,人的主体意识经历了从群体“类”意识到个体意识的发展过程。西周时期,人们开始有了区别于自然万物的群体“类”意识,但对自身的认识还很模糊,还没有明确的个体意识。到了春秋战国,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与社会的不断进步,人们对自己的认识也在不断深化,在此时期产生的儒家学说,就深刻体现了对人生命和价值的思考。孔子作为儒家学说的创始人,以“仁”、“礼”作为其思想的核心内容,将原始的、受天命神学思想束缚的人,变成了由自身内在伦理道德要求支配的人,彰显了人自身的价值,并将人的个体意识从群体中剥离了出来。孟子继承并发展了孔子的思想,充分发挥了其“仁”的理论,并提出人性本善之说,将人与社会发展的根源归结于人自身的主观努力,进一步高扬了人的主体人格。荀子总结前人思想,以“礼”作为其思想体系的核心,并提出性恶论,强调人应该相信并重视自身的力量,另外,他还提出“明分使群”的命题,深入剖析了人的社会属性,将人的个体价值与社会价值统一了起来,实现了人的主体意识发展的又一次飞跃。本文通过对孔孟荀礼学思想的系统梳理,旨在探讨先秦儒家礼学思想中所体现出来的人的主体性的发展轨迹,揭示先秦礼学不断发展深化的过程,以及人在礼学发展过程中所起到的主导作用。
【学位授予单位】:曲阜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B222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能宪;;“礼义之邦”考辨[J];文艺研究;2013年02期
2 高秉涵;;论礼义的现代价值[J];济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04期
3 苗年生;;何必“舍…………陪君子”[J];党政论坛;1988年09期
4 奕兵;就“礼”而言[J];道德与文明;1989年04期
5 王振华;;“礼义”的含义及其发生[J];文史知识;2010年06期
6 杨万江;;论现代祭天礼及其礼义和程序[J];原道;2012年02期
7 殷慧;;文化软实力视野中的“礼义之邦”国家形象[J];齐鲁学刊;2012年01期
8 樊婧,王引兰;礼义廉耻的历史作用及其现代意义[J];管子学刊;1997年02期
9 王秀臣;;“礼义”的发现与《孔子诗论》的理论来源[J];江海学刊;2006年06期
10 邓杰;;“忠孝礼义”研究的价值与传播问题[J];扬州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禹志兰;崔建国;;礼义廉耻的历史意义和现实应用[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2)——中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2 万本根;蔡方鹿;;弘扬易经之道的优秀传统,,恢复中华礼义之邦[A];孔学研究(第六辑)——云南孔子学术研究会第六次暨海峡两岸第四次孔子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99年
3 习应玄;;智者不惑[A];孔学研究(第十九辑)——云南孔子学术研究会第十九次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2年
4 李中生;;《荀子》“法正之治”考辨[A];东方丛刊(1994年第3、4辑 总第十辑)[C];1994年
5 夏云选;;弘武德精神,创跆拳道特色校[A];国家教师科研专项基金科研成果(神州教育卷)[C];2013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能宪;“礼义之邦”与“礼仪之邦”考辨[N];太原日报;2013年
2 中国艺术研究院副院长 研究员 文学博士 王能宪;岂止一字之差[N];光明日报;2012年
3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 冯玉军 余钊飞;不法先王,不是礼义[N];人民法院报;2010年
4 姚伟钧 王希辉;礼义之蛋[N];光明日报;2013年
5 张学宽;当委员是荣誉更是责任[N];各界导报;2006年
6 冯念学;法律人的“礼义廉耻”[N];法制日报;2013年
7 张同廷;兼有公正的清廉才是好公仆[N];临汾日报;2006年
8 秋风;大国崛起的“软力量”[N];21世纪经济报道;2006年
9 ;辨荣耻 促和谐[N];湖北日报;2006年
10 郎振勇;礼义派出所“量体裁衣”打造贴身式服务[N];太行日报;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王启发;礼义新探[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邱彬;先秦儒家礼义思想的主体性探析[D];曲阜师范大学;2016年
本文编号:125935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zhexuezongjiaolunwen/12593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