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哲学发微
发布时间:2017-12-24 03:20
本文关键词:安全哲学发微 出处:《苏州大学》2016年博士论文 论文类型:学位论文
【摘要】:安全与安全感,既是一种社会结构的反映,又是一种个体感受的表达。安全与安全感的缺乏作为现代性后果的一种表情,究竟是什么造成的?贫困?技术?文化?还是信仰?诸如此类问题的设置,既需要科学的解构,更需要哲学的反思。本文试图以马克思主义哲学为指导,从安全问题入手深度考察当今全球安全表象的基本语境及人类社会安全理念的历史变迁,在分析政治学、经济学、社会学、军事学安全观的基础上寻求和建构安全哲学理论:即从对安全和安全感的本体论追问、认识论反思、方法论建构中,探寻安全哲学“出场”的可能;从中西安全思想资源中,挖掘和探析安全哲学的思想资源及其理论基础;进而以“发展—正义—交往”三位一体的框架体系,发微安全哲学理论的建构理路。基于以上思路,本文共分为七个章节,每个章节的主要内容如下:导论。借助描述研究的方法,从全球和中国的双维视角呈现当今人类社会的安全问题;进而,以生态危机下的“安全威胁”、社会危机下的“安全失序”、精神危机下的“安全焦虑”解析当今全球安全表象的基本语境;并从一元向多元、低层向高层、被动向主动三个方面阐述人类安全理念变迁的历史长河,提出寻求人民安康、社会安宁、国家安定、世界安全将构成全人类共同发展的价值目标。第一章,安全理论:科学视野与哲学可能。本章从政治学、经济学、社会学、军事学四个视角分析科学视野中的安全观,继而从“主体与客体的统一、主观与客观的统一、理想与现实的统一、静态与动态的统一”四个方面追问安全的本体论,从“谁带来危机、安全指向谁、安全依靠谁”三个角度反思安全的认识论,从“发展、正义、交往”三个维度建构安全哲学“出场”的方法论。第二章,安全哲学:思想资源与理论基础。本章从中国古代儒家、道家、法家的安全思想以及西方现实主义安全理论、自由主义安全理论、批判安全理论、建构主义安全理论中挖掘安全哲学的思想资源,从马克思经典作家的安全观中探寻安全哲学的理论基础和实践语境。第三章,发展:夯实安全的物质基础。本章从资本与生态安全、工具理性与社会安全、后现代主义文化与自我认同三个角度反思传统发展观的弊端,从科学发展观超越传统发展观、科学发展观引领安全实现两个维度重构发展观的当代转换,阐述了发展是时代的主题,也是人类社会获得安全的动力之源,解答了“人类需要什么样的发展?什么样的发展会造成安全危机?什么样的发展会引领安全实现?”第四章,正义:构建安全的制度理念。本章从“正义”的维度对“安全”这个主题展开研究,在自由主义、社群主义、马克思主义正义观的比较研究中对“何谓‘正义’?”予以回答的基础上,解答“正义能否维系安全、正义何以维系安全”的问题。关于“正义能否维系安全?”的问题,阐述了安全视角下“自由、平等、民主、包容”四个正义观念对应于个体、社会、国家、国际四个领域的积极作用,分析了正义维系安全的应然性与实然性,并从广度、深度、持续度三个方面探讨了正义维系安全的维度。关于“正义何以维系安全?”的问题,提出了正义维系安全的三个向度:正义共识主导安全理念、正义规则构建安全图景、正义行为保障安全实现。第五章,交往:完善安全的践行机制。本章按照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从两方面展开论述,在阐述交往的哲学内涵、分析安全的主体间性进而理清交往安全的内在逻辑的基础上,从“主—客”交往、“主—主”交往、“主—客—主”交往的历史嬗变中探讨自然安全、人际安全、多元安全存在的危机;进而,从敬畏观的确立、交往理性的培育以加强主体性重塑,从媒介意识形态、媒介建构性引导以强化媒介管理来探索在交往中走向安全的路径。结语。面对“未来是什么样子?”的种种预测所描述的充满危机、不安全的未来世界图景,“中国的崛起”的预测给世人展示了以“发展、平等、互信、合作、创新”的理念“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安全”的中国力量。未来世界的安全在哪里?面对全新的“大数据”时代,笔者认为在学界孜孜不倦的研究与反思中,在世人锲而不舍的追求与实践中,和平与安全的“世界梦”必将实现!
【学位授予单位】:苏州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B03
,
本文编号:132665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zhexuezongjiaolunwen/13266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