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哲学论文 >

戊戌维新与辛亥革命时期的动力人格思想

发布时间:2017-12-24 15:20

  本文关键词:戊戌维新与辛亥革命时期的动力人格思想 出处:《学术交流》2017年07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动力人格 竞争 勇敢 戊戌维新 辛亥革命


【摘要】:社会进步必因群体的动力性,即动力人格。而中国传统文化,部分性地具有压抑性质。戊戌维新和辛亥革命时期的思想家们认为这种压抑来自"三纲"、"礼"和世俗文化,并对它们进行了批判。这些思想家还对动力性质的中国精神进行了倡导,提倡个性精神、竞争精神和勇敢精神,在理论上扭转了中国文化的性质,在实践上推动了民族精神的进步。
【作者单位】: 黑龙江大学建筑工程学院;
【分类号】:B25
【正文快照】: 人格是不同类型的自我,诸多的人格类型由不同比例的本我和超我组合而成,其中的霸气型便是动力人格,与之相反的是萎顺人格。这一观点在笔者的上一篇拙文《中国明清之际动力人格思想初探》中已经阐明[1]。人格没有好坏之分,只是作用不同。相对而言,动力人格强调人群进步,萎顺人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叶瑞昕;辛亥革命时期中西文化观研究及其发展趋势[J];北京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01年04期

2 章征科;辛亥革命时期乡村民变的特点及成因探析[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年02期

3 李喜所;辛亥革命时期学术文化的变迁[J];史学集刊;2003年01期

4 王彦章;辛亥革命时期日本对东三省政策之演变[J];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5期

5 肖泳;;女性刊物与女性意识的自觉——辛亥革命时期女性生存状态考论[J];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1期

6 江百炼;;辛亥革命时期女性自主意识的觉醒及其原因[J];湖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1期

7 简姿亚;薛其林;;辛亥革命时期长沙女学的兴办及影响[J];长沙大学学报;2011年01期

8 邱捷;;辛亥革命时期的农村与农民研究的新问题[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年01期

9 李帆;;辛亥革命时期的“夷夏之辨”和民族国家认同[J];史学月刊;2011年04期

10 王东曦;秦友莲;;辛亥革命时期的王兆培[J];政协天地;2011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张应超;;辛亥革命时期井勿幕的活动[A];纪念辛亥革命七十周年学术讨论会论文集(中)[C];1981年

2 史滇生;;辛亥革命时期孙中山维护国家统一的斗争[A];孙中山与辛亥革命——纪念辛亥革命90周年论文集[C];2001年

3 曾祥明;;辛亥革命时期黎平的社会氛围[A];辛亥革命与贵州社会变迁——贵州省纪念辛亥革命九十周年学术研讨会文集[C];2001年

4 杨隆昌;;贵州辛亥革命时期的黔北文人[A];辛亥革命与贵州社会变迁——贵州省纪念辛亥革命九十周年学术研讨会文集[C];2001年

5 周育民;;辛亥革命时期的“江苏统一”——兼论辛亥革命时期的苏沪行政关系[A];近代中国(第十二辑)[C];2002年

6 朱清华;;五彩龙——辛亥革命时期陕西龙票[A];纪念辛亥革命一百周年《中国钱币》2011年第一期增刊[C];2011年

7 阎书钦;;辛亥革命时期李大钊立宪派思想论析[A];李大钊研究论文集[C];1999年

8 魏建猷;;辛亥革命时期会党运动的新发展[A];纪念辛亥革命七十周年学术讨论会论文集(上)[C];1981年

9 俞辛q;李W痤,

本文编号:132889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zhexuezongjiaolunwen/132889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69d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