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制作与西方哲学传统——阿伦特与马克思的多元性维度之争
本文关键词:劳动、制作与西方哲学传统——阿伦特与马克思的多元性维度之争 出处:《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17年10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作为马克思主义的当代重要批评者,阿伦特认为马克思片面地颂扬"劳动",以"制作"的模式来理解政治事务,这都表明马克思仍然持留在西方哲学敌视"多元性"的传统轨道之中。阿伦特则将人之多元性视为人之为人的根本尊严所在,对多元性的揭示与捍卫正是她对马克思之批评的源初动机所在。但是,得到仔细、公正考察的马克思思想并未简单地陷于无视多元性的西方传统思想中,其劳动观念也不能以传统思想方式得到理解,这正是阿伦特之批评的根本失误所在。
【作者单位】: 中山大学哲学系;
【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马克思主义实践哲学与全球化时代的人类理想”(16JJD710015)的阶段性成果
【分类号】:B03
【正文快照】: 从1952年开始,汉娜·阿伦特(HannahArendt)以古根海姆财团(Guggenheim Partners)资助的课题“分析马克思本身(Marx analysis it-self)”为契机,展开了对马克思政治思想的专题性思考,这代表了阿伦特政治思想的一个明显的“转向”:从“极权主义起源之思”转向对“人的境况之思”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曾纪茂;阿伦特论人的境况[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3年07期
2 周凯建;阿伦特论马克思[J];兰州学刊;2004年04期
3 王宝霞;;阿伦特的“公共领域”概念及其影响[J];山东社会科学;2007年01期
4 汪海;;站在“行动”的立场上——读阿伦特《人的条件》[J];中国图书评论;2010年03期
5 陈高华;;意义追寻与理性思考——阿伦特的哲学之思[J];中共天津市委党校学报;2010年06期
6 舒红跃;;对阿伦特技术观的解读与追问[J];自然辩证法研究;2011年08期
7 龙佳解;;思考人的本质性活动的两种范式:劳动与行动——评阿伦特对马克思劳动理论的批评[J];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3期
8 李志军;;现代历史意识与唯物史观——兼论阿伦特的历史观[J];理论月刊;2013年04期
9 陈胜云;;马克思与阿伦特劳动哲学观比较[J];兰州学刊;2013年08期
10 赵萍丽;;“行动”与积极生活——解读阿伦特的《人的条件》[J];中共浙江省委党校学报;2006年03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4条
1 洪兆惠;走进那片秋天的林[N];辽宁日报;2007年
2 本报记者 傅小平;汉娜·阿伦特成阅读热点[N];文学报;2006年
3 郑维伟 复旦大学政治学系;汉娜·阿伦特眼中的苏格拉底[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2年
4 浙江大学哲学系 应奇;哲学、政治与文化三重奏(上)[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6条
1 马吉芬;阿伦特公共领域的世界性问题研究[D];黑龙江大学;2011年
2 朱亚男;汉娜·阿伦特的公共领域理论研究[D];辽宁大学;2013年
3 李娟;同情与政治:阿伦特的政治存在论[D];吉林大学;2014年
4 刘颖;公共领域的三重批判[D];东北师范大学;2014年
5 李志军;回到前哲学的政治[D];吉林大学;2010年
6 陈高华;思考与判断:汉娜·阿伦特的哲学—政治之思[D];北京师范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康晓薇;马克思劳动观与汉娜·阿伦特劳动观之比较研究[D];内蒙古大学;2015年
2 栾志锋;汉娜·阿伦特行动范畴研究[D];内蒙古大学;2015年
3 张力元;马克思与阿伦特“劳动”概念比较研究[D];兰州大学;2015年
4 刘如霞;回到“行动”本身—阿伦特行动理论研究[D];兰州大学;2015年
5 刘丽虹;无思的恶与行动的思[D];兰州大学;2016年
6 李倩;思何以可能—汉娜·阿伦特的“精神生活”[D];兰州大学;2016年
7 冯方依;阿伦特视野中马克思的劳动观[D];兰州大学;2016年
8 安美霖;马克思与阿伦特的幸福观比较研究[D];西安外国语大学;2016年
9 许婷;现代性反思:解读阿伦特《人的境况》思想[D];安徽大学;2016年
10 刘雪洁;论马克思自由观与汉娜·阿伦特自由观的差异[D];内蒙古大学;2016年
,本文编号:133109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zhexuezongjiaolunwen/13310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