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哲学论文 >

刘一明易学生命哲学思想研究

发布时间:2017-12-26 01:02

  本文关键词:刘一明易学生命哲学思想研究 出处:《山东大学》2017年硕士论文 论文类型:学位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刘一明 易学 生命哲学 象数体系


【摘要】:刘一明系清朝乾嘉年间西北地区全真龙门派第十一代高道、著名内丹家,对于清代西北地区道教事业的发展有重要影响,同时他本人也是整个清代全真道教中最有威望者之一。其著作颇丰,涉及易、医、内丹诸领域。刘氏曾因少年患病而悟前所学竟不能穷究性命之理。后得遇真师指点,遂悟"修真之道,穷理尽性至命之学也。"生命问题是道教哲学一以贯之的问题,亦是刘氏生命哲学思想体系中贯穿始终的问题,并由之引发了其对生命本原、本质及价值的思考,进而产生了内丹体系、修炼法门等一系列问题。刘氏在阐发生命哲学问题时多有引用易学思想,在此过程中,其革新了传统道教内丹学,融摄了儒释二教的思想内涵,丰富了传统道教的内容,建构了具有易学特色的生命哲学思想体系。刘氏继承老子"道生万物"的宇宙生成论思想,结合《易传》"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定吉凶,吉凶生大业"的思想,提出其具有易学特色的生命本原论,认为虚无太极即先天真一之气,乃万物生化之祖气、根本,有太极而有阴阳,而有四象,而有八经卦、六十四别卦及后天世界之万事万化。而人则是在此基础上禀受天地阴阳五行之气,故具身心性命及仁义礼智诸德。这就从根本上回答了人从何处来的问题。基于此,刘氏认为此气在先天,性命如一而为中;在后天分而为性命,在某种程度上则表现为阴阳二气的流行发用;另一方面,身心性命的先后天之分、真假之别,实源自其背后阴阳二气之真假,世人昧于此而只识得后天幻化之身心。因此,刘氏认识到生命之本质即在于先天真一之气的流行发用。若阴阳归于其中正之道,则人不昧于虚假幻化之身心,而能复见法身。而人的生命价值即在于会阴阳、全五行而复还本来天理,守护元关正气,日习日善,进而成仙证道。刘氏认为既明性命真假之理及生命价值之所在,则须及时进行修养工夫。刘氏一方面提出修行者假借后天性命返还先天性命,以先天性命化解后天性命的炼养原则;另一方面,其提出了以性命为体,阴阳为用的修炼方法,即以其易学象数体系做支撑,结合其独具特色的火候功力理论和药物说,对内丹炼养功夫进行指导。同时,以《易传》思想为其道德伦理观提供形上学依据,进行修行积德、苦己利人的功夫。通过一系列内外功夫修炼,刘氏希望达到由后天人心用事、道心遮蔽的状态返还到阴阳和合的状态,再进而返还到先天纯阳的始极状态,这是对当下生命的一种超越。这种理想境界是生命本真的回归,也是其易学生命哲学的最终指向。果能至此,则可"随缘度日,坐卧歌吟,逍遥自在,无思无虑,如一池秋水,碧而且深。虽有风吹,而无波浪,有何烦恼惊恐乎?"
【学位授予单位】:山东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7
【分类号】:B221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仲宇;攻克人生的关卡——刘一明《通关文》的现代价值[J];中国宗教;2004年09期

2 刘仲宇;;通关与身体健康 读刘一明《通关文》有感[J];中国道教;2013年03期

3 张文玲;浅议刘一明“道德同一”观[J];中国道教;1998年01期

4 刘宁;刘一明的天人合一思想初探[J];社会科学研究;2004年06期

5 刘宁;刘一明的天人合一思想初探[J];宗教学研究;2004年03期

6 刘宁;;刘一明的精气神思想初探[J];宗教学研究;2006年03期

7 徐恩栓;;略说刘一明《易理阐真》的丹易合一思想[J];中国道教;2007年02期

8 詹石窗;;刘一明诗歌的道教内涵及其审美旨趣[J];商丘师范学院学报;2012年04期

9 陈伟华;;刘一明的阴阳思想探析[J];铜仁学院学报;2012年04期

10 李远国;;刘一明“九要八法”概述[J];中国道教;1993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于兴汉;;刘一明道教教育思想述论[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2)——中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王永平;清代刘一明的道学思想[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6条

1 宋宇;清代刘一明丹道思想特色分析[D];中央民族大学;2016年

2 王楠;刘一明易学生命哲学思想研究[D];山东大学;2017年

3 王景霖;刘一明的易学本体论探析[D];华侨大学;2013年

4 贾海辉;刘一明老学思想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5 赵相彬;刘一明内丹思想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6 计拓;刘一明三教合一思想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133515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zhexuezongjiaolunwen/133515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7d5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