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哲学论文 >

生成的主体间性:一种参与式的意义建构进路

发布时间:2017-12-26 05:27

  本文关键词:生成的主体间性:一种参与式的意义建构进路 出处:《哲学动态》2017年02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生成 主体间性 身体间性 协调 参与式的意义建构


【摘要】:通过将现象学的视角与动力系统的视角相结合,生成进路的主体间性思想为我们呈现了社会交互过程的两个层面:沿着现象学的思路,生成进路采用第一人称和第二人称相结合的方法、运用现象学的术语对主体共同参与的主体体验进行描述;沿着动力系统理论的思路,生成进路将主体间的交互过程看作一个具有意向性的、具身行动者之间的协调过程。由此,社会性的理解不是个体基于理论推理或模拟程序的结果,而是从主体与他人的实时交互过程中涌现出来的参与式的意义建构过程。
【作者单位】: 华东师范大学哲学系;
【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具身哲学视域中的社会认知研究”(15CZX015) 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当代认知科学视野中的具身性研究”(13YJC720015) 上海市哲社项目“具身哲学与认知科学联姻中的社会认知研究”(2014EZX001)的阶段性成果
【分类号】:B017
【正文快照】: 社会认知(social cognition)关注我们对自我和他人的判断、理解和评价。历史上,围绕这一主题展开的哲学讨论主要有:类比论证(密尔、罗素)、行为主义论证(赖尔)、符号语言论证(维特根斯坦、马尔科姆)、归纳论证(艾尔、施莱辛格)、假说-演绎证明与“云室痕迹”类比(福多、丘奇兰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振林;“主体间性”是个应该给予消解的无意义的概念吗?[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04期

2 张其学;;从二分思维到间性思维:构建平衡的文化生态[J];岭南学刊;2010年05期

3 马智;不宜用“主体间性”[J];人文杂志;1993年04期

4 吴承笃;;主体间性与真理:认识论视域下的困境[J];青年文学家;2013年02期

5 王仁宇;主体间性与交往[J];南都学坛;2001年02期

6 崔平;消解“主体间性”难题[J];天津社会科学;2005年01期

7 高秉江;;中西哲学与文化的主体间性问题[J];天津社会科学;2006年01期

8 闫金山;;对主体间性的理解及其运用[J];达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社会科学);2006年04期

9 虎小军;张世远;;主体间性:哲学研究的新范式[J];宁夏社会科学;2007年02期

10 徐代云;;浅谈哲学的主体间性问题[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07年06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2条

1 本报记者 周西苹;WTO挑战哲学[N];中国财经报;2002年

2 王凤才;哪里有蔑视,哪里就有反抗?[N];中国社会科学院报;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赵康;从主体性到主体间性:西方近代交流思想史[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1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李海霞;马克思哲学视域下的主体间性思想探究[D];华侨大学;2013年

2 徐涛;哈贝马斯主体间性与群体意识形态之间的关系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133600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zhexuezongjiaolunwen/133600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459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