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哲学论文 >

“哲学”、“思想”抑或“文化基质”——先秦诸子的意义指向

发布时间:2017-12-28 14:22

  本文关键词:“哲学”、“思想”抑或“文化基质”——先秦诸子的意义指向 出处:《江海学刊》2017年02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先秦诸子 意义指向 文化基质 哲学 思想


【摘要】:关于先秦诸子的意义所指,现代以来的学者或倡导"哲学"说,或主张"思想"说,各执一端。从客观的角度讲,后者似乎更周全些。但是问题依然存在,因为"思想"趋向形而上层面,要求系统性和深刻性,而诸子的本旨却落实在形而下层面。他们的诸多思考着重于日常生活的需要,并非只指示崇高的精神和超越的存在,而且对于形而上的关注主要也是为了阐述形而下活动的意义。由此看来,我们还应该从汉民族文化的"基质"这一角度来认识先秦诸子的价值。文化中有哲学和思想,涵括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成为文化的基质更是对于民族历史根本性的贡献。
[Abstract]:On the pre Qin meaning, since modern scholars advocate or "philosophy", or that "thought" said one. From an objective point of view, the latter seems more thoughtful. But the problem still exists, because "thought" tends to the metaphysical level, which requires systematicness and profundity, and the purpose of all the people is in the lower level. Many of their thoughts focus on the needs of everyday life, not only indicate the existence of lofty spirit and transcendence, but also concern for metaphysics. From this point of view, we should also understand the value of the pre Qin scholar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he "matrix" of the Chinese culture. In culture, there are philosophies and ideas, including all aspects of social life, and the matrix of culture is the fundamental contribution to the history of the nation.
【作者单位】: 浙江科技学院人文与国际教育学院;
【分类号】:B22
【正文快照】: 先秦诸子在中国历史上具有无与伦比的地位。卡大学堂”改名“北京大学校”,设置“哲学门”,1914年“中尔·雅斯贝斯曾提出“轴心时代”说,认为公元前500年国哲学门”开始招生。这以后,“哲学”成为通行的汉语词前后,“在中国,孔子和老子非常活跃,中国所有的哲学流汇和学科门类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张涅;《老子》“道”的依附性与原始巫术思维[J];江海学刊;2001年03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张涅;;“哲学”、“思想”抑或“文化基质”——先秦诸子的意义指向[J];江海学刊;2017年02期

2 梁一群;;前诸子时期的“道”——关于古义之“道”及春秋“天道”思想的考述[J];中共宁波市委党校学报;2012年04期

3 马德邻;《老子》和早期中国哲学的形上语境[J];学术月刊;2003年07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7条

1 雷恩海;“绘事后素”的意义指向及其在画论中的表现[J];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4期

2 吴夷;;庄子的“真”对中国画的意义指向[J];西北美术;2010年02期

3 薛亚利;;价值的? 工具的?——仪式的意义指向[J];民俗研究;2011年03期

4 逯艳;;“东风”隐含的多重意义指向[J];淄博师专学报;2011年01期

5 郝青松;;未完成、不确定、修正与批判——中国当代抽象艺术的现实存在[J];中国艺术;2013年01期

6 赵莉,丁海宴;“1”和“10”——重估影视概念之十一[J];现代传播;2003年02期

7 ;[J];;年期



本文编号:134636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zhexuezongjiaolunwen/134636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5fa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