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哲学论文 >

从偶性、偶然性到“偶-在”——对张志扬哲学的一个“地形学”阐释

发布时间:2018-01-07 02:29

  本文关键词:从偶性、偶然性到“偶-在”——对张志扬哲学的一个“地形学”阐释 出处:《海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7年02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偶性 偶然性 偶-在 张志扬


【摘要】:张志扬的“偶在论”是检讨西方哲学的产物,但这种“检讨”本身已经不再仅限于西方哲学的范围,而是一种有着“文化间性”的新哲学。相对于实在先于偶性的传统本体论,“偶在论”则首先以偶性来颠倒实在,以偶然性来颠倒必然性,并最终指向了一个包摄偶性与实在、偶然性与必然性于其中的悖论性相关的“偶-在空间”。这种“地形学”意义上的“偶-在空间”能够容纳多样性于一个非辩证法式同一的统一性中,因而,张志扬的“偶在论”是一种极具跨文化潜力的中国现代哲学。
[Abstract]:Zhang Zhiyang's "the Theory of being on me" is the product of reviewing western philosophy, but this kind of "review" itself is no longer limited to the scope of western philosophy. It is a new philosophy with "interculturality". Compared with the traditional ontology that reality precedes idiosyncrasies, "I in theory" first inverts the reality with the duality and the inevitability with the contingency. And finally points to a inclusion and reality. "even in space", which is related to the paradox of necessity. This kind of "even-in-space" in the sense of "topography" can accommodate diversity in the unity of a non-dialectical identity. Zhang Zhiyang's "the Theory of duality" is a kind of modern Chinese philosophy with cross-cultural potential.
【作者单位】: 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
【分类号】:B262
【正文快照】: “重新解释了西方哲学史”,这是海德格尔对自己一生思想劳作的定位。相较于盎格鲁-撒克逊传统的哲学,德国哲学则尤为注重历史性(Geschichtlichkeit)。“哲学就是哲学史”,此一命题可谓是对德国哲学之精要的一个简明概括,当然,我们应该警惕这个“概括”(Abstrakt),因为概括在某

【相似文献】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刘鄂培;竺士敏;;宋明理学对中国现代哲学之影响[A];海峡两岸论朱熹——纪念朱熹诞辰865周年暨朱熹对中国文化贡献学术会议论文集[C];1995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苏州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 尤小立;中国现代哲学与考据学的纠结[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4年

2 张耀南;西洋哲学:通向中国现代哲学的一座桥[N];光明日报;2003年

3 汤一介;中国现代哲学的三个“接着讲”[N];解放日报;2006年

4 方松华;激荡的思想旅程[N];解放日报;2004年

5 余墨 整理;断裂中的传统与异域中的自由[N];中国图书商报;2001年

6 桑 地;四月书市竞风流[N];光明日报;2000年

7 ;批评让我们更深刻[N];中国图书商报;2001年

8 陈乐民;对我影响最大的十种书[N];南方周末;2003年

9 牟钟鉴;尊重宗教是无神论的新高度[N];中国民族报;2014年

10 记者卢山;孔子与国学新认识学术研讨会在我市召开[N];唐山劳动日报;2008年



本文编号:139061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zhexuezongjiaolunwen/139061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a2d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