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环境十三五规划_马克思主义环境哲学辩证法理念
本文关键词:新生态哲学论纲,,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吉林大学》 2011年
马克思主义环境哲学辩证法理念
刘纯
【摘要】:从人类作为地球的“主人”开始,一步一步对环境进行实践性的改造,环境就作为一个被动的客体接受着人类的行为,但近年来人类发现在环境面前自身却表现出无助和渺小,不仅对环境的开发和利用仅仅停留在最肤浅的阶段,并不能真正的抓住环境的内在规律,而且随着人类的进化和科学技术的发展,消耗性能源的大规模开采、核能被广泛应用于军事、生产与消费的不合理发展等等这一切的对环境的肆意浪费和破坏,都使人类和环境的关系越来越微妙的改变着,全世界地震的频繁发生、北极冰川的急剧减少、气候的反常的与日俱增这种种的环境问题已经被作为全球性最重要问题拿到桌面上,人类与环境之间的关系也愈来愈复杂并已经威胁到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更有人认为人类毁灭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的同时就是毁灭人类自己。 人类如何能合理的对待环境就成为了一个当今世界最值得人反思的哲学问题,进一步说也是一个关乎当代人类命运的世界性课题。现今人类越来越希望运用自身的思维去把握去反省人与环境的关系,这样环境哲学就应运而生了。要实现生态学转向并构建环境哲学,已成为国内外哲学界的普遍共识。如何达到人与环境的和谐发展成为一种新的环境发展观,如何在不同的文化、不同的生产方式、不同的世界观价值观领域来完成全人类共同面对的人与环境的哲学问题,成为当今环境哲学最迫不急待需要完成的,环境哲学面临的一场巨大变革已经不可避免。 国内外环境哲学均面临一个主要问题,是人类中心主义思想和非人类中心主义思想的明显对立。但很多研究者却仅仅从单方面思想来研究环境哲学。前者主张以人为本的机械的实践的自然观,虽然承认自然的客观先在性,但其理解却以人的主体绝对化的能动的把握客观环境;后者则以自然环境为载体,立足于自然整体的尺度理解人同自然的关系,虽然在进步方面显然是个倒退却是为人类生存提出了理论的可行性。 马克思主义环境哲学思想是我们解决上述对立的出发点和立足点。虽然马克思并没有撰写过系统的环境哲学,但我们透过马克思主义的学术思想,我们随处可以见到马克思主义环境哲学思想的精华。本文正是运用马克思主义环境哲学中的两种辩证法作为指导,为真正解决人类中心主义与非人类中心主义的理论争端,最终实现人与自然的终极解放进行阐述:一是自觉的辩证法,而自觉的辩证法是要尽可能地把握自然环境的一切方面和人与自然的一切联系,并在自然环境的自我运动与自我变化中进行细致的观察,要用人与自然的自身与外在的联系,实践的对自然环境做出最完整的定义。二是否定辩证法,否定辩证法是用否定自己的方式来肯定自己和发展自己,人要使自己对事物的认识与事物的存在相一致,就必须在肯定该事物的同时承认与其相对的否定性的存在。事物对自身的否定是事物自身发展的重要手段;如一事物不能否定自己,看不到其自身的对立面,那它就失去了前进的动力,也就失去了自己存在的根本,成为僵死的存在,也就成为非存在的存在。也就是说人类中心主义要想在环境哲学中继续前进和发展,不但要对其本身进行发展的同时也要对其对立面非人类中心主义做出客观的评价和认知,反之非人类中心主义亦然。而人类在自然环境面前也既要面向人类史的同时认知和尊重环境发展史,才能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才能实现人与自然的共同解放。人与自然的解放是人的对象性活动,是人与自然之间主客体相互作用的活动,因此自然的解放和人的解放是相辅相成的。就是说主体要有与自己不同的另一种现实,而客体也要有与自己不同的另一种现实同时存在。自然的解放与人的解放两者是相一致的,从宏观的角度看,人的解放本身就是自然解放的一部分。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吉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1
【分类号】:B82-058
【目录】:
下载全文 更多同类文献
CAJ全文下载
(如何获取全文? 欢迎:购买知网充值卡、在线充值、在线咨询)
CAJViewer阅读器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刘福森;;新生态哲学论纲[J];江海学刊;2009年06期
2 岛崎隆,冯雷;马克思的实践唯物主义与环境思想的形成[J];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02年06期
3 刘福森,曲红梅;“环境哲学”的五个问题[J];自然辩证法研究;2003年11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浩斌;;试论马克思恩格斯的实践正义观及其理论构建[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年04期
2 王海斌;;论马克思实践观的主体向度[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年01期
3 邵艳军;;试论生态马克思主义与马克思生态思想的内在联系[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2年01期
4 何志鹏;;“自然的权利”与权利理论的发展[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6年02期
5 袁家群;论人的最高本质及其同劳动、社会的关系——关于马克思和恩格斯“人的本质学说”的新探索[J];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年02期
6 汤文曙;陈明秀;;社会历史中的自然观——兼谈卢卡奇的“自然是一个社会范畴”[J];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年02期
7 汤文曙;;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社会哲学及其基本范畴[J];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年02期
8 周琦;;马克思异化劳动理论的剖析及其当代意义[J];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年02期
9 芮必峰;健全的社会与健全的传播——试论弗洛姆的传播思想[J];安徽大学学报;2003年01期
10 陶富源;关于价值、人的价值的几个问题[J];安徽大学学报;2003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孙玉锁;;《管子》的成人命题:既仁且智,是谓成人[A];安徽省管子研究会2011年年会暨全国第六届管子学术研讨会交流论文集[C];2011年
2 郭世东;;论《管子》对生态伦理思想与实践的发展[A];安徽省管子研究会2011年年会暨全国第六届管子学术研讨会交流论文集[C];2011年
3 陆心宇;;我在这里——近代经济学和哲学文本空间中的自我[A];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评论(9)[C];2011年
4 陶达;;马克思全面自由发展理论视阈下“幸福指数”体系的构建[A];2011年贵州省社会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5 王熙恩;;科学批评主体观的缺失与重建[A];黑龙江省文学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6 曾建平;丁玲;;环境人权:伦理学维度的审视[A];“第二届中国伦理学青年论坛”暨“首届中国伦理学十大杰出青年学者颁奖大会”论文集[C];2012年
7 杨通进;;人对动物负有何种道德义务[A];“第二届中国伦理学青年论坛”暨“首届中国伦理学十大杰出青年学者颁奖大会”论文集[C];2012年
8 刘诗贵;肖凤仪;;社会公众推进消费文明的实践探讨[A];“第二届中国伦理学青年论坛”暨“首届中国伦理学十大杰出青年学者颁奖大会”论文集[C];2012年
9 杨佳倩;;马克思社会发展理论的思想进程[A];政府管理创新理论与实践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10 梁爱民;;论美与“人的本质对象化”——对马克思主义美学经典命题的理解[A];新世纪美学与艺术——江苏省美学学会第七届会员大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卫先;后代人权利论批判[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2 赵一强;知识社会价值的道德分析[D];苏州大学;2010年
3 任雪萍;企业管理价值生态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10年
4 杨玲;文化交往论[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5 朱新春;莱布尼茨自然有机论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0年
6 孙峰;当代中国德育价值观的变革[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7 白雪峰;当代中国大学人文精神的培养[D];辽宁大学;2010年
8 田庆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化研究[D];辽宁大学;2010年
9 吴建平;人类自我认知与行为对生态环境的影响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1年
10 宋桂霞;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收入分配差距调节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史秀利;人类的生态危机[D];河北大学;2009年
2 郑璇;土地资源有效利用的法律规制[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3 张占民;论科学发展观指导下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发展[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4 周珊珊;马克思实践本体论问题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5 胡警月;马克思与阿尔都塞意识形态比较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6 于海霞;主体间性视域下高校德育主体间矛盾的消解[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7 张超;高校校园网络文化建设[D];长春理工大学;2010年
8 赵文静;奥康纳的双重危机理论及对我国生态社会建设的启示[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9 周晶;建国以来中国共产党生态文明思想探析[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10 姜佳杞;和谐社会视域下的干群矛盾及调节机制探析[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刘福森;;生态伦理学的困境与出路[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3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环境哲学专业委员会第一次筹备会议纪要[J];自然辩证法研究;1998年12期
2 李亚宁;论环境哲学[J];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3期
3 葛纪红;试析斯奈德环境哲学的形成[J];江苏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1期
4 沈铭贤;发展呼唤价值理念的变革——读王正平《环境哲学》断想[J];伦理学研究;2005年06期
5 韩立新;“新发展观和环境哲学”学术研讨会[J];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5期
6 刘耳;西方当代环境哲学概观[J];自然辩证法研究;2000年12期
7 庐峰;“新发展观与环境哲学”学术研讨会侧记[J];哲学动态;2004年10期
8 陈国谦;关于环境问题的哲学思考[J];哲学研究;1994年05期
9 程亦欣;环境哲学三题[J];哲学研究;2004年10期
10 刘余莉;“环境问题与环境哲学”国际研讨会综述[J];哲学动态;2005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余谋昌;;生态文明时代的环境伦理[A];三生共赢论坛·2009北京会议会议材料[C];2009年
2 安红卫;;哈贝马斯交往行为理论对重构环境伦理的启示[A];第二届中国科技哲学及交叉学科研究生论坛论文集(硕士卷)[C];2008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苏小红;[N];中山日报;2010年
2 刘兵;[N];人民日报;2010年
3 记者吕莎 通讯员 吴玑超 刘跃 黄坚亮;[N];中国社会科学报;2009年
4 郇庆治 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N];中国社会科学报;2009年
5 徐迅雷;[N];中国经济导报;2005年
6 王正平 上海师范大学跨学科研究中心;[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7 ;[N];中国社会科学报;2009年
8 ;[N];北京日报;2001年
9 清华大学 雷毅 中国社会科学院 杨通进 中共广东省委党校 佘正荣 南京林业大学 王国聘 哈尔滨工业大学 叶平;[N];社会科学报;2004年
10 本报记者 何自英;[N];科技日报;200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吴建平;人类自我认知与行为对生态环境的影响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1年
2 王现伟;从绝对理性到有限理性[D];吉林大学;2013年
3 欧索罗娃·塔基雅娜;俄罗斯宇宙主义思想家对人与自然关系的认识[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2年
4 王继创;整体主义环境伦理思想研究[D];山西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周玉杰;环境哲学新走向—环境实用主义[D];西南大学;2012年
2 方红波;从环境哲学的视角看庄子思想[D];西北大学;2003年
3 杨静;论恩格斯的环境哲学思想[D];大连理工大学;2006年
4 李耀懿;长江流域水资源与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相关性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03年
5 张士英;生态女性主义视角下的环境哲学若干问题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07年
6 朱清桃;马克思的环境哲学思想及其当代意义[D];黑龙江大学;2008年
7 胡雅娟;城市垃圾扩散现象引发的环境哲学思考[D];成都理工大学;2008年
8 石巧燕;从当代环境哲学视角看恩格斯的自然观[D];宁波大学;2012年
9 赵艳芳;论马克思恩格斯环境哲学思想的现实意义[D];太原理工大学;2012年
10 刘纯;马克思主义环境哲学辩证法理念[D];吉林大学;2011年
本文关键词:新生态哲学论纲,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14014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zhexuezongjiaolunwen/1401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