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马克思经济全球化思想的哲学阐释逻辑
本文关键词:马克思经济全球化思想的哲学阐释逻辑,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论马克思经济全球化思想的哲学阐释逻辑
作者:2015-08-25 14:05阅读: 次文章来源:未知
经济全球化已成为国内外学术界讨论的热点问题之一。其争论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如何界定经济全球化的内容和实质。二是如何认识经济全球化的历史过程及其给人类社会发展带来的影响。关于前一个问题,国内外学者从不同的角度作了研究,并形成各种不同的理论观点。美国经济学家奥多尔·拉维特把经济全球化理解为各国经济的开放、相互依赖以及经济一体化的过程。经济学家索罗斯则把经济全球化理解为资本的自由流动和全球金融市场及跨国公司对各国经济日益加强的支配。西方左翼学者也明确表示,经济全球化是资本主义制度的必然结果。
一、马克思经济全球化思想的哲学基础
对马克思经济全球化思想的任何阐释,都必须放到其哲学思想的背景中进行。正是通过揭示旧哲学的观念本体论的性质,马克思不仅完成了对旧哲学的清算,使哲学回归对现实世界的观照,而且实现了对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性和历史规律的揭示,为经济全球化思想的提出奠定了坚实的哲学基础。
(一)新哲学指出了一条通往现实世界的道路
在马克思看来,导致旧哲学陷人形而上学重重迷误的根本症结,就在于其抽象的理论建制封闭了哲学通往现实的道路。它必然导致哲学自身窒息了不可或缺的历史维度,丧失了超越当下既定存在、廓清事物发展规律,并关注现实、改变现实的批判品格。因而,“对哲学家们说来,从思想世界降到现实世界是最困难的任务之一”。①基于此,马克思认为,必须破除旧哲学将观念预设为本体的形而上学倾向,使哲学从思辨走向现实并面向时代。 通过对黑格尔思辨辩证法的批判借鉴,马克思揭示了哲学与世界之间的辩证关系,开辟出哲学通往现实的道路,促使哲学从理论思辨走向社会现实。唯物史观为推翻一切旧的生产关系和交往关系的基础确立了方法论原则。其实,对于经济全球化问题而言,马克思哲学观变革所造成的影响并非直接的,而是间接的。马克思所确立的新哲学为人类认识社会历史提供了新的世界观,基于这种世界观,人们对历史乃至由于普遍交往所造成的全球化问题的理解发生了巨大的变革。
马克思认为,旧唯物主义的“主要缺点是:对对象、现实、感性,只是从客体的或者直观的形式去理解,而不是把它们当做感性的人的活动,当做实践去理解,不是从主体方面去理解”。①也就是说,旧唯物主义是将世界看做既成的客体或对象,从而将现实世界自然化了。现实世界被抽象为一个独立于人们实践活动之外的自在自然界。唯心主义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主体”维度,却不能抓住人与世界的真实关系。“和唯物主义相反,唯心主义却把能动的方面抽象地发展了,当然,唯心主义是不知道现实的、感性的活动本身的。”②坚持将精神和意识当作本体的唯心主义,极大凸显了人们的主体力量,抽象地发挥了人们认识破解劳动和资本的矛盾实现对资本主义社会彻底的哲学批判
马克思所处的时代是资本占统治地位的时代。因此,随着哲学变革逻辑深人到社会历史领域,如何对自身所处其中的现有人类历史发展的阶段—资本主义社会进行彻底的哲学批判,就成为摆在马克思面前的一项根本任务。这也促使马克思由对社会现实的哲学批判转向对资本主义社会的批判。恩格斯指出,“资本和劳动的关系,是我们全部现代社会体系所围绕旋转的轴心”。⑤正是通过这一关系的研究,马克思看到了资本主义社会存在的问题以及资本主义主导的经济全球化的未来。
二、马克思经济全球化思想的世界历史理论基础
面向现实的哲学世界观和“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唯物史观的确立,为马克思分析人类社会以及资本主义社会的发展提供了世界观和方法论原则,由此,马克思对世界历史进行了全方位的探索。虽然马克思也多次在一般历史学的意义上使用“世界历史”这一概念,例如,多次使用“世界历史进程中”、“世界历史上的”、“世界历史意义的”等指称,但就马克思的世界历史理论而言,并非一般的历史学意义上的经验理论,,它实则是立足于历史发展,运用唯物史观对于世界历史的发展趋势、运行规律进行揭示的历史科学。质言之,就推动世界历史进程的根本原因和内在机制而言,马克思的世界历史理论既不同于维柯以诗性智慧和天意意图为标识的历史哲学,也不同于康德关于人类整体历史发展的自然意图和内在目的论的形而上学判定,更超越了黑格尔以绝对精神和理性的狡计为内核的唯心主义世界史观。从根本上说,马克思的世界历史理论是基于唯物史观的视野,对世界历史进行唯物主义考察的科学。它既超越了经验主义的实证又扬弃了形而上学的思辨,从而彻底追溯到了世界历史的发展根源、基础和内在生成机制,不但科学地解答了事实上一直制约着人们对于世界历史进行科学认识的“迷”和“惑”,也科学地洞察到了经济全球化的趋势和走向。
由此可见,马克思基于哲学变革和唯物史观所创立的世界历史理论,对世界历史形成发展的根源和趋势作了深刻的分析‘尤其是马克思对于资本主义及其历史地位和世界历史矛盾的分析,对于世界历史条件下无产阶级的解放和共产主义的实现、世界各民族对自身发展道路的探索等问题的研究,为其经济全球化理论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三、马克思经济全球化思想的实质
近年来,虽然学术界对马克思的经济全球化思想进行了比较全面的研究,然而,由于一些学者混淆了经济全球化、人类社会历史以及资本主义的关系,甚至将三者直接等同起来,特别是把经济全球化与资本主义的历史等同起来,造成了诸多的问题。在我们看来,要透彻理解马克思的经济全球化思想,就必须深人到马克思的经典文本和思想变革的历史之中,通过研究其哲学、唯物史观理论以及世界历史理论中对社会现实的观照、对人类历史发展规律的揭示、对资本主义社会的批判以及对世界历史发展的动力、趋势等的分析,以真正揭示隐含在其中的丰富的经济全球化思想。
有学者指出,“‘全球化’是世纪末每一个人都谈论的时髦词语,但150年前马克思就预见到它的许多后果”。③可以说,马克思经济全球化思想的提出,离不开其对传统形而上学的超越,对唯心史观的批判和对资本主义的全面审视以及对世界历史发展规律的深刻把握。这里,我们将进一步呈现马克思对经济全球化的基本观点,并以此为基础对经济全球化问题作出新的理解。
由此,资本主义国家主导的经济全球化难以摆脱资本主义基本矛盾这一历史规定的内在限制,反而使它在全球性的时空格局中更为激化。在这个意义上,旨在实现资本无限扩张的经济全球化进程,是不可持续的历史发展阶段,将进一步确证资本主义及其制度形态灭亡的必然性。
余论
上述分析表明,马克思经典文本中虽未出现“经济全球化”这一用语,但在马克思对世界历史及其资本主义社会的剖析中始终包含着丰富的经济全球化思想。马克思的经济全球化思想与其哲学观、唯物史观以及世界历史理论存在着紧密的内在关联。马克思的哲学观祛除了旧哲学的形而上学性,把哲学引向社会现实的分析,使哲学从“天上”降到“人间”;马克思的唯物史观从现实人的活动出发,科学地破解了历史发展之谜,探寻到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和趋势,为认识世界历史提供理论支撑;马克思的世界历史理论探寻到了人类社会由狭隘走向世界历史的动力、趋势,以及落后民族的发展道路问题,深人分析了资本主义的历史地位;经济全球化是资本主义开创世界历史的一个特定阶段。
从马克思的唯物史观和世界历史理论的高度,对资本主义的历史地位、经济全球化的审视表明,经济全球化的确具有两面性。一方面具有历史进步性,它的确在人类从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的转变中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推动了生产力和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创造了人类解放的物质基础。另一方面它又具有残酷性。资本主义不可克服的内在矛盾造成了许多全球问题。从马克思的唯物史观、世界历史理论和经济全球化的内容看,它既具有科学的维度,也具有价值批判的维度,是科学维度和价值维度的统一。
对这一思想的分析有助于我们从源头上认识经济全球化的实质及其发展趋势。如果仅从经济学角度看待经济全球化,有可能仅仅看到经济全球化是由生产力推动的纯经济效应,就会把资本直接推动带来的不合理的秩序看做天然合理的,只能为资本的全球霸权作合法性辩护。在我们看来,那些单纯地从生产力角度看待经济全球化的学者,看到了生产力发展带来普遍交往发展的进步,看到了经济全球化的客观性和必然性,这具有一定的合理性,但是我们不能简单地对经济全球化持机械唯物主义、宿命论的或实证主义的、无批判的立场。
本文关键词:马克思经济全球化思想的哲学阐释逻辑,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14061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zhexuezongjiaolunwen/1406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