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华悟道——论王阳明“致良知”的时间和机缘
本文关键词:九华悟道——论王阳明“致良知”的时间和机缘 出处:《孔子研究》2017年03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王阳明 “致良知” 九华之旅 九华悟道 自信
【摘要】:"致良知"是王阳明晚年为学宗旨。对于"致良知"的时间和机缘,学界只是笼统地声称其酝酿生成于宸濠、忠泰之变时期。通过对第一手资料——《江西诗》的爬梳和细读,我们发现"致良知"酝酿成熟于阳明第二次游历九华山期间。我们把阳明九华"致良知"之悟凝练为"九华悟道"。本文首先考证阳明九华之旅的次数和时间,指出阳明第二次游历九华山是在正德十五年三月,而非该年正月。正月,阳明只是在江上遥望九华。其次,通过对九华之旅前后诗歌主题和基调的对比,揭示在此次之旅中阳明已从宸濠、忠泰之变的灰暗心境突围而出,为"致良知"的成熟提供了条件。最后,通过细读阳明九华之旅留下的诗歌,我们发现九华的神奇给予阳明以深邃的启悟,神秘的体验赋予他极度的自信。"致良知"思想最终成熟。
[Abstract]:"to conscience" is Wang Yangming's academic purpose in his later years. For the time and opportunity of "making conscience", the academic circle only claims that it was conceived in Chen Haohao. The period of the change of Zhongtai. Through the first-hand data-"Jiangxi poetry" crawling comb and careful reading. We found that "to conscience" matured during Yangming's second trip to Jiuhua Mountain. We condensed Yangming's "to conscience" into "Jiuhua Wushu Road". This paper first examines the number and time of Yangming's Jiuhua trip. It is pointed out that Yangming's second trip to Jiuhua Mountain was in Zhengde on March, not on January of that year. On January, Yangming only looked at Jiuhua on the river. Secondly, by comparing the theme and tone of poetry before and after Jiuhua's trip. It is revealed that Yangming has broken out of the gloomy mood of Chen hao and Zhong Tai in this trip, which provides the condition for the maturity of "to conscience". Finally, through the careful reading of poems left by the trip of Yangming Jiuhua. We find that the magic of Jiuhua gives Yang Ming profound enlightenment, and the mysterious experience gives him extreme confidence.
【作者单位】: 南京大学;
【分类号】:B248.2
【正文快照】: 王阳明是明代著名“心学”大师,其成圣立德基于两次悟“道”。第一次是“龙场悟道”,第二次是“致良知”之悟。假如说“龙场悟道”奠定了阳明一生为学的路向——“心学”,那么“致良知”之悟则确立了阳明晚年“论学之宗旨”。(1)故学界对阳明这两次悟“道”一直关注有加。由于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周建华;王阳明南赣活动年谱[J];赣南师范学院学报;2002年02期
2 周建华;王阳明在龙南的活动和遗迹考释[J];南昌教育学院学报;2003年01期
3 曹家富;王阳明滁上讲学摭谈[J];滁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3年02期
4 吴艳玲;一代心学大师的思想起点和精神归宿——解读《王阳明全集》失收诗二首[J];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7期
5 任文召;;试析早年王阳明离道归儒的思想历程[J];北京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6年01期
6 徐春林;;论王阳明的生死哲学及其现代价值[J];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年04期
7 彭勇;;王阳明:悟“天理”易,悟“官道”难[J];领导文萃;2007年04期
8 李兴;;王阳明及其哲学思想平议[J];求索;2007年10期
9 宋道贵;;良知是造化的精灵——王阳明良知概念的实体化倾向[J];兰州学刊;2008年11期
10 薛俊武;;浅论王阳明的生死观[J];成功(教育);2008年1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毕诚;;王阳明的政教思想[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2)——中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2 李明友;;“得鱼而忘筌,,醪尽而糟粕弃之”——再论王阳明的经学观[A];浙东学术与中国实学——浙东学派与中国实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3 徐永文;;王阳明与书院关系考论[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2)——中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4 周翻翻;;浅析陈法与王阳明的思想正视贵阳“三创一办”[A];“新一轮西部大开发与贵州社会发展”学术研讨会暨贵州省社会学学会2010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5 林乐昌;;王阳明的讲学生涯和社会教化使命[A];浙东学术与中国实学——浙东学派与中国实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6 周翻翻;;浅析平坝第一进士陈法与王阳明的思想文化渊源[A];2011年贵州省社会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7 张永新;;王阳明的社会教化思想与活动浅析[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2)——中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8 余怀彦;;谁敲响了北约的丧钟?——王阳明、孔子、耶稣还是《可兰经》[A];“西方政治哲学”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11年
9 刘丽莉;;心灵和谐与社会和谐——从王阳明的心性之学谈起[A];“和谐发展与贵州小康社会建设”学术研讨会暨贵州省社会学学会2007年年会论文集[C];2007年
10 张学智;;从人生境界到生态意识——以王阳明“良知上自然的条理”为视角[A];中国哲学史学会2004年年会暨中国传统哲学当代价值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北京林业大学 王传书;全球视角下的王阳明[N];社会科学报;2010年
2 解玺璋;再谈王阳明为何畅销[N];中国新闻出版报;2012年
3 李欢 北京博闻春秋图书有限责任公司特约编辑;12王阳明为什么这样火?[N];中国图书商报;2012年
4 何郁;在修文“邂逅”王阳明[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3年
5 刘少雄;上杭兴起“王阳明与上杭”学术研究热[N];闽西日报;2009年
6 本报记者 蒋凤;“象祠与王阳明”高级学术论坛在黔西举行[N];毕节日报;2010年
7 厦门大学哲学系 乐爱国;王阳明:论自然知识[N];光明日报;2011年
8 解玺璋;该轮到王阳明了吗[N];中国新闻出版报;2011年
9 北京中医药大学管理学院院长 教授 博士生导师 张其成;王阳明的心学[N];东方早报;2012年
10 社科院历史所研究员 汪学群;王阳明“良知之学”的思想价值[N];北京日报;201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李洪卫;论王阳明的身心观[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2 林丹;王阳明哲学的现象学解读[D];北京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云;王阳明“本体——工夫”论的历史考察[D];山东师范大学;2002年
2 张帅;王阳明的格物思想与南赣治理实践研究[D];山东大学;2015年
3 王卿;个体主体性的价值与走向[D];山东大学;2016年
4 王思萌;王阳明身心关系哲学思想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6年
5 张颖;王阳明《大学》思想研究[D];河南大学;2010年
6 邱双成;王阳明“良知”思想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8年
7 李雪英;认识论视域中的王阳明哲学[D];中共中央党校;2005年
8 申淑华;王阳明《大学问》研究[D];吉林大学;2005年
9 张建华;王阳明良知学说阐释[D];吉林大学;2006年
10 郑贺;王阳明心性论思想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141028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zhexuezongjiaolunwen/14102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