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哲学论文 >

论孔子的孝道思想及其转化和发展

发布时间:2018-01-12 10:28

  本文关键词:论孔子的孝道思想及其转化和发展 出处:《齐鲁学刊》2017年02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孔子 孝道思想 礼与仁 转化和发展


【摘要】:孔子对孝作了两个方面的解读:一是以礼解孝,一是以仁解孝。孔子前期主要继承三代之礼,主张以礼解孝,由于礼体现为制度性规范,以礼解孝,则孝极易沦为外在形式,因此孔子后期则着眼于以内在仁爱之情解孝,为孝礼奠定了深厚和坚实的伦理情感基础。以仁解孝,更能够反映和契合孔子原创性的仁的思想。他引仁入礼,以仁释礼,以仁解孝,孝道思想实现了从外在向内在的转变,其内涵较以往更加充实和丰富,这是孔子对孝道思想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然而,孔子同时又兼顾两者,并不偏废,只是有所侧重。以礼解孝和以仁解孝既各自独立又融为一体,成为孝道思想不可缺失的组成部分。
[Abstract]:Confucius interpreted filial piety from two aspects: one is to understand filial piety by ceremony, the other is to understand filial piety by benevolence. Then filial piety is easy to degenerate into external form, so Confucius focused on understanding filial piety within the love of benevolence, which laid a deep and solid ethical emotional foundation for filial piety, so as to understand filial piety with benevolence. It can reflect and accord with Confucius' original thought of benevolence. He induces benevolence into the ceremony, interprets it with benevolence, interprets filial piety with benevolence, and the thought of filial piety realizes the change from external to inner, and its connotation is more substantial and abundant than before. This is the creative transformation and innovative development of Confucius' filial piety thought. However, Confucius gave consideration to both at the same time, not partial to scrap, but only focused on. Filial piety with courtesy and filial piety with benevolence are both independent and integrated. To become an integral part of filial piety.
【作者单位】: 临沂大学传媒学院;
【分类号】:B222.2
【正文快照】: 据杨伯峻先生统计,“孝”字在《论语》中凡19见[1](P242),虽然出现的次数并不算多,但孝道思想却是孔子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通过对该书中与孝相关语句的梳理后发现,孔子主要从两个方面对孝进行了解读:一是以礼解孝,礼是孝的载体和外在表现形式,孝通过礼得以表达和实现;一

【相似文献】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李福军;;试论孔子“有教无类”思想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影响[A];孔学研究(第十五辑)——云南孔子学术研究会第十五次暨海峡两岸第八次孔子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2 江朝源;;由改造思想想到孔子[A];孔学研究(第十六辑)——云南孔子学术研究会第十六次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3 马开j;;略论孔子[A];孔学研究(第一辑)——云南孔子学术研究会首次学术研讨会暨海峡两岸首次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94年

4 高鹏飞;;必也正名乎——试论孔子研究中的是与非[A];孔学研究(第一辑)——云南孔子学术研究会首次学术研讨会暨海峡两岸首次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94年

5 陈增辉;;孔子的社会和谐理论及其现代生命力[A];《与孔子对话——论儒学的现代生命力》——上海文庙第三届儒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6 杨爱民;;孔子政治思想小议[A];孔学研究(第一辑)——云南孔子学术研究会首次学术研讨会暨海峡两岸首次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94年

7 刘家贵;;孔子经济思想散论[A];孔学研究(第一辑)——云南孔子学术研究会首次学术研讨会暨海峡两岸首次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94年

8 杨爱民;;试论孔子的主流文化建设思想[A];孔学研究(第五辑)——云南孔子学术研究会第五次学术研讨会暨海峡两岸第三次孔学研讨会论文集[C];1998年

9 孔庆福;;21世纪需要一位新孔子[A];孔学研究(第四辑)[C];1998年

10 韩跃红;王惠玲;;孔子的人道主义精神[A];孔学研究(第四辑)[C];199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孔子在中国与世界历史上的十种形象[N];解放日报;2007年

2 俞晓群;孔子曰——中华文明全球化的一个标牌[N];辽宁日报;2007年

3 演讲人 杨朝明;真实的孔子[N];光明日报;2010年

4 刘悠扬;“孔子精神不是止疼片”[N];深圳商报;2010年

5 本报记者 刘蓓蓓;鲍鹏山:对孔子要怀着敬畏之心[N];中国新闻出版报;2010年

6 记者 宋合意;孔子文化周在巴黎拉开帷幕[N];中国文化报;2010年

7 通讯员 韩开 晨刊记者 庞洪波;孔子文化周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隆重开幕[N];济宁日报;2010年

8 曹静;孔子,浮沉于美国人的中国观[N];解放日报;2012年

9 ;四问:当今孔子思想的传承与发展[N];人民政协报;2012年

10 吴晓;重读孔子[N];中华读书报;201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天圣;孔子民族观与宗教观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0年

2 王锟;孔子与20世纪三大社会思潮[D];西北大学;2002年

3 杨松贺;德在孔子思想体系中的地位[D];华中师范大学;2002年

4 李军政;从“义以建利”到“志于道”[D];首都师范大学;2014年

5 高连福;孔子与马克思的人学思想及其会通[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6 陈卫;孔子的人格[D];吉林大学;2011年

7 邢千里;中国历代孔子图像演变研究[D];山东大学;2010年

8 洪晓丽;仁:作为道德本体的构成[D];复旦大学;2008年

9 黄梓根;孔老关系研究[D];湖南大学;2007年

10 贝尔库;孔子与亚里士多德的道德和政治关系比较研究[D];复旦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康娜;孔子“孝”思想及其现代价值研究[D];山东大学;2008年

2 黄峰;论孔子“道”的思想及其终极关怀意义[D];华北电力大学(北京);2011年

3 高丽波;孔子立志思想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4 孔令华;孔子“严事”人物考论[D];曲阜师范大学;2012年

5 陈士银;孔子人格述论[D];兰州大学;2013年

6 马媛媛;孔子生死观研究[D];郑州大学;2013年

7 李琼;孔子的生死观[D];湘潭大学;2012年

8 田园;孔子进退观及其践行[D];上海社会科学院;2013年

9 高明文;试析茶山学视角下的孔子天命思想[D];延边大学;2015年

10 卢彦晓;孔子“义”思想研究[D];郑州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141386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zhexuezongjiaolunwen/141386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53f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