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马克思的群众观及其哲学变革.doc 全文免费在线阅读
本文关键词:马克思的群众观及其哲学变革,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网友ying_zhiguo03近日为您收集整理了关于论马克思的群众观及其哲学变革的文档,希望对您的工作和学习有所帮助。以下是文档介绍:期马克思以前的哲学,并没有把人民群众当做哲学的研究对象,马克思关注人民群众的生活,并把无产阶级的人民群众当做其哲学研究的切入点。马克思之前的哲学家试图通过思维意识来创造、改变世界,没有意识到人民群众的重要性,在研究社会历史的发展时把人民群众排除在外,认为历史是脱离群众的历史。在他们眼里只有统治阶级才能创造历史,统治阶级的精神生产也能够改造历史。马克思在中学时期开始接触社会底层的人民群众,研究人民群众的生活困苦,也正是从那时起马克思的哲学思想开始萌芽。马克思最先接触的是黑格尔的哲学思想,哲学思想的形成也会受黑格尔的影响。马克思认为哲学的世界是“真理的彼岸世界”,当时的马克思还未形成唯物史观理论。(二)马克思哲学思想的发展期对于哲学基本问题的研究并不能仅仅局限于哲学家的世界,这样只会脱离现实生活,只有真正的贴近生活,才能更好的研究哲学。在马克思眼里,群众是生活在社会中的大多数人,他们从事着社会生活、生产活动,并且具有提高社会生产力,改变社会生产关系,推动社会进步的力量。哲学家关注的问题要从统治阶级的力量变为人民群众的世界,才能真正实现哲学基本问题的变革。马克思在批判黑格尔的哲学思想后,开始进一步研究费尔巴哈的哲学理论,撰写了《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进一步分析了社会生活的现状,人民群众的重要性,逐步形成以人民群众为中心的哲学思想。马克思的群众观并不是要消灭哲学,只是对哲学基本问题的改变。哲学家认为哲学家的世界就是哲学的基本问题,马克思试图推翻这种理论,提出现实生活中的人民群众是影响、改造世界的人,哲学的基本问题,不能脱离现实的生活。(三)马克思哲学思想的成熟期《共产党宣言》的发表使马克思的哲学思想走向成熟,此时马克思的群众观思想也基本形成。马克思用群众观确立了其哲学思想的未来研究方向,他认为哲学应该与现实的生活紧密相连,这样的哲学才是“时代精神的精华”。哲学的研究不能脱离现实生活独立存在,只有人民群众才能创造自己的历史,当然历史也不是人人都可以创造的,历史也会存在英雄主义、个人主义,他们的存在会对历史的发展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要想真正的改变落后的生活状况,还需要大多数的人民群众共同努力,通过社会革命推翻旧制度,建立属于人民群众的共产主义社会。马克思的群众观理论是其哲学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群众观的形成也推动了哲学思想的发展。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物质生活、精神生活的推动者,同时也是历史发展的见证者和历史成果的享受者。哲学问题的研究不能脱离群众,只要建立为人民群众服务的意识,才能更好的研究哲学,推动社会的发展。注释: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0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82.7.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84.汪学平.论马克思主义群众观及其当代价值.长江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3).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82.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585,57,220.德意志意识形态(节选本).北京:人民出版社.2003.23-24.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10.4.
<12
播放器加载中,请稍候...
系统无法检测到您的Adobe Flash Player版本
建议您在线安装最新版本的Flash Player 在线安装
本文关键词:马克思的群众观及其哲学变革,,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14673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zhexuezongjiaolunwen/1467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