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哲学论文 >

清代学人的价值取向与乾嘉考据学的形成

发布时间:2018-03-04 20:49

  本文选题:清代学术 切入点:思想史 出处:《哲学研究》2017年06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清代学术思想何以由宋明理学之谈心论性,一变而为考据学?晚清以来的前辈学者多有论究,迄今已形成几种主要的诠释理论,分别从政治、社会和学术自身发展等层面,做了富有启发性的解释。然而,这一学术史公案并未因此而成定论。究其原因,乃在于这些诠释理论更多地侧重从"外缘"的视角进行观察,而对作为思想学术创造主体的思想家、学者的主观能动作用重视不够。其实,自清初至乾嘉,学人之所以群趋于训诂考据一途,其背后实蕴涵着一套信仰和价值系统,即通过考经证史以"明道救世"。因此,对清代学术思想成因的解释,不仅需要关注外缘因素,更应在此基础上深入抉发内缘性因素,方能建构一个自足的解释系统。
[Abstract]:Why did the academic thought of Qing Dynasty change from the talking and discussing nature of Song Ming's Neo-Confucianism to textual research? Since the late Qing Dynasty, scholars of the older generation have made a lot of research. So far, several main theories of interpretation have been formed, which have made enlightening explanations from the political, social and academic aspects of their own development. However, This case of academic history has not come to a conclusion. The reason lies in the fact that these hermeneutical theories focus more on observing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outer edge", and on the thinkers who are the subject of ideological and academic creation. In fact, from the beginning of the Qing Dynasty to Qianjia, the reason why the scholars tend to go through the textual research of exegesis contains a set of belief and value system, that is, "saving the world from the Ming Road" by examining the history of the classics. To explain the causes of academic thought in Qing Dynasty, we should not only pay attention to the external factors, but also develop the inner edge factors on this basis, so that we can construct a self-sufficient explanation system.
【作者单位】: 中南民族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历史系;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
【基金】: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满汉文化整合与明代遗民的变迁研究”(编号12BZS035)的阶段性成果
【分类号】:B249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孔定芳;;论戴震学术思想之三期变化[J];哲学研究;2014年01期

2 徐道彬;;戴震辨伪成就述论[J];古籍整理研究学刊;2007年01期

3 黄爱平;乾嘉汉学治学宗旨及其学术实践探析——以戴震、阮元为中心[J];清史研究;2002年03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6条

1 孔定芳;林存阳;;清代学人的价值取向与乾嘉考据学的形成[J];哲学研究;2017年06期

2 曹江红;;惠栋与卢见曾幕府研究[J];中国史研究;2012年01期

3 侯书勇;;由《性命古训辨证》看傅斯年的学术思想与方法[J];齐鲁学刊;2010年03期

4 黄爱平;;百年来清代汉学思想性问题研究述评[J];清史研究;2007年04期

5 王青芝;;谈乾嘉学者对《史记》的考据性研究[J];兰州学刊;2006年10期

6 雷平;近十年来大陆乾嘉考据学研究综述[J];史学月刊;2004年01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海静;;清代学术称谓考——从近代学者的论述谈起[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01期

2 武晓阳;;追忆师者风范,继承优良传统——柴德赓先生《清代学术史讲义》出版座谈会纪要[J];史学史研究;2013年03期

3 祁龙威;;梁启超与清代学术史——《清代学术概论》疏证发凡[J];扬州师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88年02期

4 杜蒸民;一本研究清代学术的入门书──重读梁启超的《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J];史学史研究;1994年02期

5 赵毅;兼采诸家,新意叠出的学术新著──《清代学术与文化》评介[J];史学集刊;1995年01期

6 王云云;;梁启超《清代学术概论》读后[J];华夏文化;2008年01期

7 王永男;;清代学术的嬗变[J];黑龙江史志;2013年19期

8 王保顶;论清代学术的基本特征[J];社会科学辑刊;1990年05期

9 武少民;张舜徽论清代学术[J];古籍整理研究学刊;2005年02期

10 李帆;;章太炎论清代学术[J];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王法周;;惠栋与清代学术[A];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青年学术论坛1999年卷[C];1999年

2 刘巍;;钱穆与胡适梁启超关于清代学术史整理的思想交涉——以戴震研究为例[A];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青年学术论坛1999年卷[C];199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9条

1 丁波;刘家和先生与《清代学术史讲义》[N];中华读书报;2013年

2 郭毅生 孟晓旭;解读清代学术史[N];光明日报;2003年

3 关永礼;传薪学术有三书[N];光明日报;2013年

4 徐士友 华中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清代学风与地域学术的双重变奏[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3年

5 陈祖武;漫谈清代学术[N];光明日报;2005年

6 尹媛萍;沿着历史发展顺序看清代学术史[N];团结报;2012年

7 杨艳秋;梁启超与《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N];光明日报;2007年

8 卢毅;善疑求真言自由[N];学习时报;2008年

9 本报记者 杜羽;讲义逾甲子 学术薪火传[N];光明日报;201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尚小明;学人游幕与清代学术[D];北京大学;199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王燕燕;《郑堂札记》与清代学术[D];鲁东大学;2016年

2 艾辽慧;章太炎与梁启超清代学术研究之比较[D];陕西师范大学;2014年

3 吴岩;《清代学术概论》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07年

4 靳路遥;“学术”背后的“思想”[D];北京语言大学;2004年



本文编号:156724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zhexuezongjiaolunwen/156724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184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