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文化生成
本文选题:人 切入点:文化 出处:《北京交通大学》2017年博士论文 论文类型:学位论文
【摘要】:人的问题是一个古老而又常新的问题,也是哲学探究的最高目标。人的自我认识,既是人类形上致思本性和情结的体现,也是我们前进的起点。人是唯一一个具有意识和自我意识的存在,是一个需要建构的存在,也是一个经常迷失的存在,人类是否对自己有个清醒和正确的认识,关乎到人类生存的价值和意义,关乎到人类生活的姿态和目标。当代社会,尽管科学昌盛,技术发达,物质充沛,但人的问题非但没有真正解决,相反倒是处在深刻的危机之中。人类自我认识和自我觉醒的征程,任重而道远。本文以马克思实践哲学和社会发展理论为指导思想,吸取哲学人类学、精神分析学、文化人类学、人学和文化哲学的基本理论和研究成果,利用逻辑、历史和现实相结合的方法,从人和文化的本质相关性入手,探讨了人的特殊性、文化的本质、人与文化的关系以及人的文化生成的具体历史性。希望通过对人的文化本性的揭示,提高人类自我认识、自我创造和自我实现的主动性和自觉性,从而不断向自由自觉迈进;也为教育特别是思想政治教育提供科学依据和理论指导,使教育真正落到实处。本文认为,人是一个特殊的存在。他不仅是一个一般的存在,而且是一个有生命的存在;不仅是一个有生命的存在,而且是一个“人”的存在。作为一个与其他物相同的存在,他按照自然给定的法则生存;作为一个与其他物存在不同的存在,他按照自己的方式生活。人是唯一一个自己创造自己的存在!这个过程就是一个“人”的创造和文化生成的过程:人类按照自己的理想在自然界之外创造了一个新的世界。从此,这个世界就变成了“文”的世界,人也因为“文”变成了“人”。换句话说,人因为文化才创造了世界,而在创造世界的过程中成为了人。人的生成和文化的生成是同一过程的两个方面。教育的作用和意义,就是唤醒人类的文化自觉,帮助人们更好地认识自我、创造自我和实现自我。文章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第一章绪论部分主要是引出问题,提出研究目的,概括研究状况,确立正确的研究思路和方法。第二章通过对历史上关于人的问题研究的考察,阐述了人的本质的生成性以及与文化的密切相关性。揭示了人的生成性特征和生成性存在,认为人永远处于未完成状态之中,永远处于不断的超越和创造之中。第三章通过对文化本质的分析和理解,说明文化对人具有本体的意义。并从生成论的角度,阐述了人的文化生成的因素,探讨了人的文化生成的内在机制。揭示了文化产生的原因、动力、内容、取向和过程。第四章具体展示人的文化的现实图景。人的文化特征和文化生成从人的多方面活动中表现出来。文化以价值观、思维方式、文化模式和文化圈的形式得以展现。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都是文化的具体展开。第五章以中国文化与西方文化为例,通过对比说明文化是人的安身立命之所。不同的地理环境、不同的文化基因、不同的文化结构滋养和塑造了不同的人。第六章结语部分概括总结论文观点,提出进一步研究的问题和进一步研究的方向。总结并揭示人的文化生成思想对人的重要意义和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启发作用。
[Abstract]:The problem is an old and new problem, but also the highest goal of philosophical inquiry. People's self understanding, not only embodies the human metaphysical thinking and complex nature, is also the starting point of our advance. Man is the only one there is a consciousness and self-consciousness, is a need to construct the existence of also, an often lost, whether humans have a clear and correct understanding of their own, relates to the value and meaning of human existence, is closely related to human life attitude and goals. In modern society, although the science and technology developed, material prosperity, energetic people but did not really solve the problem, on the contrary is in deep crisis. Human self cognition and self awakening journey, go15. Based on Marx's philosophy of practice and theory of social development as the guiding ideology, from the philosophical anthropology, psychoanalysis, cultural anthropology, The basic theory and research achievements, human science and philosophy of culture using the logic method of combining history and reality, starting from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human nature and culture, discusses the particularity of the essence of cultur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people and culture and the cultural formation of specific historical culture by revealing the nature of hope. People, improve human self cognition, self creation and initiative and consciousness of self realization, so as to continuously to freedom forward; especially for education to provide a scientific basis and theoretical guidance for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so that education is truly implemented. This paper argues that the person is a special existence. He is not only a a general existence, but a life existence; not only is an existence of life, and is a "person". As the same with other objects, according to the natural law of life given him Deposit; as a different existence with other beings, he lived in their own way. Man is the only one of his own existence! This is a process of the generation of "human" creation and culture: human according to their own ideals to create a new world in nature since. In this world, it becomes "the world", also because of "text" into "people". In other words, because the culture that created the world, and in the process of creating the world has become a generation and culture. People are the two aspects of the same process. The role and significance education, is the awakening of human cultural consciousness, to help people understand themselves better and create self and self realization. This article mainly from the following aspects: the first chapter is the introduction part mainly leads to problems, put forward the research purpose, the general research situation The establishment, research ideas and methods of the right. The second chapter focuses on the research on the issue of human history, expounds the close relationship between generation of human nature and culture. To reveal the existence of the generation characteristics and generation, that is always in the unfinished state, always in constant transcendence and creation. The third chapter through the analysis and understanding of the essence of culture, that culture has ontological significance to people. And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produce, expounds the cultural formation of human factors, discusses the inherent mechanism of cultural generation people. Reveals the reasons, culture motivation, content, orientation and process. The fourth chapter shows realistic picture of human culture. The cultural characteristics and cultural formation reflected from the aspects of cultural activities. The values, ways of thinking, form of cultural patterns and cultural circle of Show. Material culture, system culture and spiritual culture is the concrete expansion of culture. In the fifth chapter China culture and the western culture as an example, by comparing the culture is human settlement. The different geographical environment, different cultural gene, cultural structure and different nourishment make different people. The sixth chapter is the conclusion summarizes the views of this paper, further research problems and further research. To summarize and reveal the inspiration of people's ideological and cultural formation has important significance for people and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学位授予单位】:北京交通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7
【分类号】:B038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许士密;论大众文化的人文提升[J];理论导刊;2005年05期
2 张怡;;文化本质范畴的厘定与文化理论的科学性[J];江汉论坛;2011年10期
3 李权时;;论文化本质[J];学术研究;1991年06期
4 周玉国;文化需要市场,也需要引导[J];思想政治工作研究;1996年05期
5 史少博;文化与哲学[J];山东行政学院山东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0年02期
6 李德顺;文化:跨世纪的话题[J];新视野;2000年01期
7 关飞进;;先进文化的基本特征[J];粤海风;2000年04期
8 高飞乐;论文化的本质规定[J];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2001年05期
9 曾小华;文化、制度与制度文化[J];中共浙江省委党校学报;2001年02期
10 王理;《读火》读出文化[J];河南消防;2002年09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聂振斌;;文化的本质与美学理论建构[A];中华美学学会第六届全国美学大会暨“全球化与中国美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2 潘春跃;樊玉然;李雨静;;我国现代盐文化之我见——也谈我国盐文化的理论范式[A];盐文化研究论丛(第六辑)[C];2013年
3 赵立彬;;从“文化”到“文化学”:一门新学科在中国的经历[A];中国现代文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4 李丽;;文化公共性与公共性文化建设[A];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08年哲学年会论文集[C];2008年
5 薛永武;;文化研究·文化产业与商品生产[A];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道路·事业——山东省社会科学界2008年学术年会文集(2)[C];2008年
6 陆军恒;;大学文化的深厚积淀[A];《大学的文化传承创新与文化育人》专家论坛论文集[C];2012年
7 江旭云;许斗斗;;技术风险规约与先进文化建设[A];“文化建设与和谐社会”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8 张瑞兰;;马克思主义与文化自觉[A];马克思主义与文化新自觉——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十届学术年会文集(2012年度)马克思主义研究学科卷[C];2012年
9 崔巍;;全球化视域下的政治文化演进分析[A];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五届学术年会文集(2007年度)(政治·法律·社会学科卷)[C];2007年
10 曾耀农;丁红;;运用文艺传播提升社区文化的品位[A];湖南省城市文化研究会第六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臧动 (作者系深圳市龙岗区教育局长);构建当代学校文化的若干思考[N];中国改革报;2007年
2 富强邋周久枨;构建优良的监管文化[N];金融时报;2007年
3 上海社会科学院创意产业研究中心主任、研究员 厉无畏邋同济大学出国培训学院副院长 于雪梅;解放文化生产力 促进文化大繁荣[N];文汇报;2008年
4 本报记者 黄辉;廉政文化,如何植根社会生活中[N];中国纪检监察报;2009年
5 高振华 倪晓英;文化自觉:更高层次的发展观[N];苏州日报;2009年
6 欧阳坚;肩负历史责任 兴起文化建设新高潮[N];光明日报;2010年
7 西北师范大学 郭国昌;发展文化切忌泛产业化[N];人民日报;2010年
8 文化部党组副书记、副部长 欧阳坚;文化是国家发展民族振兴的强大力量[N];中国文化报;2010年
9 欧阳坚;文化是决定中国未来的重要力量[N];扬州日报;2011年
10 浙江省江山市烟草专卖局(分公司) 陈旭东;把廉政文化建设推向深入[N];东方烟草报;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翟媛丽;人的文化生成[D];北京交通大学;2017年
2 刘琼;历史唯物主义视域下中国文化软实力建设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5年
3 刘凯;文化产业创新促进文化产业发展研究[D];东北大学;2014年
4 姜雪;大学文化形成机制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5年
5 张云鹏;文化权:自我认同与他者认同的向度[D];吉林大学;2005年
6 钟星星;现代文化认同问题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14年
7 戴大明;“读经”与文化自觉[D];西南大学;2008年
8 赵吉林;中国消费文化变迁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09年
9 张冉;文化自觉论[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10 田志闯;当代中国廉政文化建设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耿鹏丽;当代大学生对待大众文化的态度及引导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5年
2 吴飞;写作文化:作为社会生活到作家创作的中介[D];四川师范大学;2015年
3 解胜利;公共文化服务中的认同建构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5年
4 于春艳;毛泽东文化价值观及其当代意义[D];四川师范大学;2015年
5 南美娜;从梁启超病例看中西文化之争[D];宁夏大学;2015年
6 董雪娟;莫妮卡·阿里《砖巷》中文化身份问题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5年
7 宋娟娟;文化产业的文化传承功能研究[D];安徽工程大学;2015年
8 邹玉磊;当代中国主导性与多样性的文化软实力建设模式研究[D];南京财经大学;2015年
9 王雅瑞;习近平文化自觉思想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15年
10 徐臻伟;仡佬族民俗文化传承、保护和开发研究[D];西北民族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160630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zhexuezongjiaolunwen/16063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