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哲学论文 >

《荀子》礼学范畴的理论基点与渊源

发布时间:2018-04-02 22:23

  本文选题:礼学范畴 切入点:理论基点 出处:《河北学刊》2017年04期


【摘要】:荀子继承先秦儒家经典《中庸》、《大学》、《论语》、《孟子》有益成分,创立了新的理论体系。礼为荀子思想的核心范畴。从社会群治角度讲,礼为政治经济学范畴;从进德修身角度讲,礼又隶属道德伦理范畴。在《中庸》提倡的"天下达道"、"国家九经",《大学》论述的"三纲八条目",《论语》精心结撰的"克己复礼",《孟子》所谓"收放心"、"仁者四端"、"知言养气"等诸多思想中,礼因事关进德修身和社会群治而成为先贤论述的核心思想。荀子把战国末期人性特点概括为"性恶",并将其作为礼学范畴的基点,进一步建立了"养人之欲"、"化性起伪"、"解蔽"、"知道"、"礼"、"分"、"群"等系列理论范畴,跻身古典政治经济学,从教育心理学的高度描绘了群治和修身的最高境界,开创了有别于孔孟的新学术,更具经世致用性。荀子礼学范畴可以概括为一个理论基点,两个理论原理,对当代政治学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Abstract]:Xunzi inherited the Confucian classics of the Pre-Qin Dynasty, the mean, the University, the Analects of Confucius, and Mencius, and created a new theoretical system.Ritual is the core category of Xunzi's thought.From the point of view of social group governance, ritual belongs to the category of political economy, and from the angle of morality and self-cultivation, it belongs to the category of morality and ethics.Among the many ideas advocated by the mean, such as "the Tao of the World", "the Nine Classics of the State", "the three principles and eight items" discussed by "University", the meticulous compilation of the "Replenishment of oneself", the so-called "reassurance", "the four ends of benevolence" and "knowing speech and nourishing Qi" and so on, "Mencius", etc.Ritual has become the core thought of the sages because it is related to moral cultivation and social governance.Xunzi summed up the characteristics of human nature in the late warring States period as "sexual evil", and took it as the basic point of the category of propriety, and further established a series of theoretical categories, such as "the desire to cultivate people", "change from nature to false", "uncover", "know", "ceremony", "division", "group" and so on.From the perspective of educational psychology, it depicts the highest state of mass governance and self-cultivation, and creates a new academic which is different from Confucius and Mencius and is more practical in the world.The category of Xunzi's Rites can be summarized as a theoretical basis point and two theoretical principles, which has important guiding significance for the development of contemporary political science.
【作者单位】: 天津师范大学文学院;邯郸学院文史学院;
【分类号】:B222.6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徐迎花;;先秦礼学核心思想探微[J];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04期

2 兰甲云;陈戍国;邹远志;;古代礼学文献的分类及其学术意义[J];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05期

3 扬举;初论《老子》与礼学在思维谱系上的家族相似[J];孔子研究;2000年02期

4 段国超;礼学研究的重要收获——读杨雅丽《礼记研究》[J];孔子研究;2003年02期

5 姚才刚;先秦礼学研究的创新之作——评《晚周礼的文质论》[J];江汉论坛;2005年05期

6 魏殿朝;;浅析老子的礼学思想[J];漳州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1期

7 刘永青;;清代礼学研究的特点[J];齐鲁学刊;2008年06期

8 王玲莉;朱人求;;哲学视域中的诸子礼学——读陆建华《先秦诸子礼学》[J];淮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年02期

9 姚艳霞;章启辉;;论李光地的礼学思想[J];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3期

10 余亚斐;;“和”与礼学的本体论意义[J];道德与文明;2011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3条

1 殷慧;肖永明;;北宋礼学思想发展的二重路径[A];中国宝鸡张载关学与东亚文明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2 王宵兰;;传统礼学思想的天人和谐观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构建[A];当代法学论坛(2009年第1辑)[C];2009年

3 林乐昌;;张载礼学论纲[A];中国宝鸡张载关学与东亚文明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4条

1 李宗桂;诸子礼学的取向和指归[N];光明日报;2009年

2 山东大学历史文化学院 赵满海;经学的没落与礼学研究的新生[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3年

3 华中师范大学中国近代史研究所 焦徽;曾国藩的礼学思想[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3年

4 张有智;儒家礼学与传统文化[N];山西日报;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李江辉;晚清江浙礼学研究[D];西北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冯琦;朴世采礼学思想研究[D];山东大学;2015年

2 秦兆吉;东晋礼学复兴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4年

3 黄辉;略论先秦礼学的三次发展[D];上海师范大学;2005年

4 郑艳;蓝田吕氏礼学思想及乡村实践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7年

5 苏江燕;《礼记》中的礼学生命观与生命教化论[D];江西师范大学;2012年

6 曹国洲;《礼记》所见的礼学和人的完善思想初探[D];西北大学;2011年

7 李杰;论荀子的礼学思想[D];中共中央党校;2000年

8 赵炎峰;孔子礼学思想的哲学诠释及其政治文化意义[D];河南大学;2007年

9 王燕;孟子对孔子礼学思想的发展及其影响[D];河南大学;2013年

10 雷森;荀子礼学研究[D];西南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170239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zhexuezongjiaolunwen/170239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643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