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黑格尔从康德主义到柏拉图主义的转向
本文选题:青年黑格尔 切入点:柏拉图转向 出处:《学术交流》2017年06期
【摘要】:黑格尔在其思想形成与发展初期曾有一次重要转向,即从康德主义向柏拉图主义的转向。康德理性思想对黑格尔早期思想有着重要影响,黑格尔一度把康德理性看作是解决人与宗教、人与世界相对立的理论武器。通过康德理性思想,黑格尔开始关注对立问题。然而,法兰克福时期的黑格尔发现,康德理性同样会导致人的理性与感性的对立,由此,黑格尔从康德思想转向可以实现"统一性"的柏拉图思想。柏拉图思想是黑格尔青年时期实现自己理想的重要理论依据。黑格尔完美继承了柏拉图辩证法思想的"对立统一"和"差别与联系的统一"两大特征,从而提出自己辩证法的雏形。
[Abstract]:Hagel and the early stages of development had an important turn formed in its thought, namely to realism from Kantian to Platon. Kant's thought have an important influence on Hagel's early thought, Hagel was seen as the solution to Kant's rational man and religion, theoretical weapon of man and the world is opposite. By Kant's thought, Hagel begin to pay attention to the opposite problem. However, Hagel in Frankfurt found that Kant's will also cause people's rational and emotional confrontation, thus, Hagel from Kant's thought can be achieved to the "unity" of Platon thought. Platon thought is an important theoretical basis for the Hagel youth to realize their ideal. Hagel inherited the perfect Platon dialectics the thought of "unity of opposites" and "the difference and the relation between" the unity of the two major characteristics, so as to put forward their own dialectics shape.
【作者单位】: 东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部;
【分类号】:B516.35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赵广明;柏拉图的神[J];世界宗教研究;2001年04期
2 范志军;;文化柏拉图主义[J];科学文化评论;2007年04期
3 P.B.布朗;黄颂杰;;苏联对柏拉图主义的研究(综述)[J];哲学译丛;1980年02期
4 夏光;;德鲁兹的反柏拉图主义哲学[J];国外社会科学;2006年06期
5 B.黑尔,王路;反柏拉图主义的认识论论证[J];哲学译丛;1994年03期
6 苟东锋;;近代中国哲学中的柏拉图主义——以孔子正名思想研究为中心[J];武陵学刊;2012年03期
7 梁中和;;“柏拉图式的爱”的神哲学意义[J];宗教与哲学;2012年00期
8 徐戬;;灵魂的“密钥”——柏拉图的“口传”与“书写”[J];中国图书评论;2009年11期
9 黄秦安;柏拉图主义数学真理的神学化及其解构[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年03期
10 侯永刚;一次颠倒柏拉图主义的尝试——论费尔巴哈的感性原则[J];兰州学刊;2005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姚介厚;;经院哲学中的亚里士多德主义和柏拉图主义之论争[A];“理性、信仰与宗教”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4条
1 曾怡 法国巴黎索邦大学哲学系;游弋于经典与阐释之间[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年
2 黑龙江大学哲学学院 罗联军;柏拉图主义深刻影响中世纪早期教父哲学[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4年
3 熊哲宏;菲奇诺《柏拉图〈会饮〉的评论》与“柏拉图式的爱情”之由来[N];中华读书报;2008年
4 吉林大学哲学社会学院 孙利天;哲学:思想的移居(上)[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宋成;科学诞生“源”与“流”的哲学研究[D];吉林大学;201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朱少峰;柏拉图“洞喻”的意象阐释[D];西北师范大学;2012年
2 王哲;古典与近代哲人对启蒙的不同态度[D];西南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172975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zhexuezongjiaolunwen/17297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