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柯知识考古学的认知和主体变革——以中西文化差异问题为例
本文选题:考古学 + 陈述 ; 参考:《哲学动态》2017年05期
【摘要】:福柯的知识考古学对认知和主体进行了许多变革,本文认为这些变革主要涉及用非话语性的话语来描述差异,用非过去性的过去来理解现实,用非否定性的差异来批判线性时间的文化理解方式,以建立非主体性主体的方式来面对差异文化的实存样式。这为面对中西文化差异问题增添了一种新的路径。这种考古学路径不是从文化本身的学理上融合差异,不以知识化或真理化的文化形式御使主体认同,而是从文化发生、发展的历史事件中发现其共存的事实,以其多样性、多变性和多层性与主体自身的可能性存在并置。在这种非真理强迫性的主体空间中,首先完成主体的自我反殖民,以其主体自身存在的自由和自洽将差异文化变成身外之物。
[Abstract]:Foucault's intellectual archaeology has made many changes in cognition and subject. This paper argues that these changes mainly involve the use of non-discourse discourse to describe differences and the use of non-past past to understand reality.The non-negative difference is used to criticize the cultural understanding of linear time and to face the existential style of the difference culture in the way of establishing the non-subjectivity subject.This adds a new path to the problem of cultural differences between China and the West.This kind of archaeological path does not merge the differences in the theory of culture itself, does not use the intellectual or truthful cultural form to protect the identity of the subject, but finds the fact of its coexistence from the historical events of the occurrence and development of the culture and its diversity.Variability and multilayer exist side by side with the possibility of the subject itself.In this kind of non-truth-compulsive subject space, the self-anti-colonization of the subject is first completed, and the culture of difference becomes something else with the freedom and self-consistency of the subject itself.
【作者单位】: 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
【分类号】:B565.59;G04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中西文化差异之根[J];湖北社会科学;1988年10期
2 于杰;都是刮痧惹的祸——从《刮痧》谈中西文化差异[J];山东外语教学;2003年04期
3 肖腊梅;浅谈中西文化差异与文化教学[J];当代教育论坛;2004年05期
4 韩洁;;中西文化差异与文化教学策略浅论[J];民族论坛;2006年10期
5 李峥;;中西文化差异视角下的广告语设计[J];山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7年04期
6 张丽丽;;在互动和转型中理解中西文化差异[J];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6期
7 林雪莲;;论跨文化交际中的中西文化差异[J];科技信息(科学教研);2007年36期
8 朱建;;论消除中西文化差异的对策[J];新疆职业大学学报;2007年04期
9 侯根香;;从传统节日看中西文化差异[J];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年02期
10 朱建;;消除中西文化差异的对策[J];消费导刊;2008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6条
1 蒋栋元;杨峻;;关于“和谐”——从美学角度看中西文化差异[A];第六届中国跨文化交际研究会年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5年
2 黄金鑫;;中西文化差异在诗歌中的反映[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13年年会暨海峡两岸翻译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3年
3 赵瑞芳;;中西文化差异及其发展前景[A];孔学研究(第三辑)——云南孔子学术研究会海峡两岸第二次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96年
4 左玉河;;文化的时代性与民族性:五四以后中西文化差异之比较[A];中国现代文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5 骆京京;;中西文化差异与英语导游口译[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13年年会暨海峡两岸翻译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3年
6 王素丹;;从英语课堂纠错片段看中西文化差异[A];语言与文化研究(第十二辑)[C];2013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2条
1 李林;范曾纵论中西文化差异[N];河南日报;2007年
2 张晶鑫;“义仆救主”情节折射出的中西文化差异[N];中华读书报;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苏旭丽;中西文化差异在离婚现象中的体现[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175706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zhexuezongjiaolunwen/175706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