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哲学论文 >

论唐君毅的“儒佛之辨”

发布时间:2018-04-30 02:28

  本文选题:儒家 + 佛教 ; 参考:《西南大学》2015年硕士论文


【摘要】:儒佛之辨是从中国哲学史上从汉唐以后各个时期都反复议论的一个重要课题,也是一种文化现象。唐君毅作为新儒家的代表人物,对于这个问题也有着相当的重视。在其早年著作《人生三书》、《文化意识与道德理性》、《哲学概论》等书中,对这个问题均略有提及,其晚年恢弘大气的《生命存在与心灵境界》中则用两章内容专门对儒家和佛教思想加以总结评判。在唐君毅先生的思想体系中,心、境及其相互关系是一切思想的基石,当然作为整个思想体系中的一部分——儒佛之辨,也不能脱离了这个基石而悬空存在。心是发生一切认识和形成一切思想的最关键的条件,心对外物的感通作用则是另外一个必要的条件。不论是儒家还是佛教思想,都是此心通过对外物的感通而呈现的境的一种。关于儒佛之辨的整个讨论都必须放在心境关系的大框架里面才能得以进行。除此之外,儒学所具有的宗教性也为儒佛之辨提供了一个充分条件。在上述背景下,文章将重心——儒佛之辨的具体路向归结为了环环相扣四个方面,首先,是两种思想体系的人生观,这是儒佛之辨的最直观也是最根本的区别。因为最根本的生命价值观念的不同,所以出现了两种截然不同的学说。佛家为生灭之苦的人生观,儒家则为生生之乐的人生观。其次,由于根本生命价值观念的不同,决定了两种学问为学的起点也是迥然而异的。佛家由生灭之苦的人生观出发,寻找苦的根源并归结为“执”,从而决定了佛家为学的起点在于“破执观空”;追溯儒家生生之乐的人生观的来源,则在于在中国哲学人性论学说中占据主流的性善说。再次,在为学的方法上,儒家和佛家也走了两条不同的道路。佛家是通过对世间一切法的遍观来“破执观空”,也就是“遍观万法的横观”的方法论,与此相反,儒家则是根据人心性的次第发展和展开,逐一解决在这个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进而不断的将理论发展详实。最后,在期望达到的境界方面,儒家和佛家虽然有相似之处,但也不尽然相同。佛家强调的主要是一种思想和智慧上的“涅i梦拮 本辰,

本文编号:182268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zhexuezongjiaolunwen/182268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0c0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