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哲学与当代世界
本文选题:中国哲学 + 时代 ; 参考:《哲学研究》2017年01期
【摘要】:哲学可以超越产生它的时代,而成为其他时代的同时代者。在这一点上,中国古代哲学与西方古代哲学并无区别。如果亚里士多德或康德、黑格尔可以是我们的同时代人,那么孔孟老庄也同样是如此。只要我们对现代性的思维偏见有足够警惕就会发现,哲学与其时代的关系并非简单的单线因果论所能解释。中国虽然没有产生"哲学"这个名称,但中国古代哲学具有西方人公认的几乎所有哲学的基本特征。中国传统哲学的整体性取向和将哲学作为一种生活方式的态度,足以证明它对于我们的时代具有十分现实的意义。
[Abstract]:Philosophy can transcend the era in which it was born and become contemporaries of other times. At this point, there is no difference between ancient Chinese philosophy and western ancient philosophy. If Aristotle or Kant, Hegel could be our contemporaries, so is Confucius and Mencius. As long as we are alert to the prejudice of modern thinking, we will find that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philosophy and its era is not explained by a simple one-line causal theory. Although there is no name "philosophy" in China, Chinese ancient philosophy has the basic characteristics of almost all philosophy recognized by Westerners. The holistic orientation of Chinese traditional philosophy and its attitude towards philosophy as a way of life can prove that it has very practical significance for our times.
【作者单位】: 复旦大学哲学学院;
【分类号】:B21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吕乃基;论现代性的哲学基础[J];浙江社会科学;2003年04期
2 杨国荣;哲学的建构与现代性的反思——现代性反思的哲学意义[J];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03期
3 ;“现代性”的反省与马克思哲学研究纵深推进的生长点[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3期
4 陈忠;;技术可选择,还是规则可选择?——“可选择现代性”的“规则论”意蕴[J];天津社会科学;2007年01期
5 何中华;;现代性与“人之死”[J];求是学刊;2010年04期
6 王琦;;现代性的内在矛盾与现代化发展的动力和困境[J];齐鲁学刊;2010年04期
7 岳强;;行走中的现代性:对现代性的再认识——一项观念史的研究[J];学理论;2013年28期
8 郗戈;;资本:历史唯物主义视野中的“现代性动力”[J];山东社会科学;2013年08期
9 A.里奇特尔斯 ,夏光;现代性与后现代性的争论[J];国外社会科学;1989年09期
10 梅泰·卡利内斯库;两种现代性[J];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版);1999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7条
1 俞吾金;;坚持现代性:历史大错位中的价值选择[A];北京论坛(2004)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哲学对话与文化交流”哲学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C];2004年
2 王锐生;;作为现代性的以人为本[A];“以人为本与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学术研讨会暨中国人学学会第12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3 陆静;;现代性、后现代主义与中国现代化[A];第二届中国科技哲学及交叉学科研究生论坛论文集(博士卷)[C];2008年
4 曾鹰;;现代性悖论与技术文化的批判策略探略[A];科技工作者的社会责任与和谐社会建设研究——第二届全国“科技与社会发展”中青年南方论坛论文集[C];2007年
5 韩震;;本质主义的重建及反思的现代性[A];全国“当代西方哲学的新进展”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8年
6 王荣江;;技术发展的二律背反与现代性的困境——对现代性的技术解构[A];科技工作者的社会责任与和谐社会建设研究——第二届全国“科技与社会发展”中青年南方论坛论文集[C];2007年
7 骆天银;;后现代主义对现代性的否定及其启迪[A];中国现代外国哲学学会年会年会暨西方技术文化与后现代哲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8条
1 沈湘平;后形而上学的现代性[N];中国社会科学院报;2009年
2 上海社科院哲学所 陈翔勤;现代性的时间分析[N];社会科学报;2002年
3 朱红文;现代性与人的发展[N];中国社会科学院报;2009年
4 华东师范大学副校长 童世骏;查尔斯·泰勒首次对话中国[N];社会科学报;2003年
5 哥伦比亚大学哲学系 艾格儿·比尔格拉米 南京大学文学院 王爱松 邵文实 译;现代性的焦虑与反思[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3年
6 张弘(华东师大中文系教授);虚无的“纯学术”[N];社会科学报;2002年
7 黑龙江大学哲学院 樊志辉;自由意志与戒律[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年
8 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所 毛崇杰;文化何为?[N];社会科学报;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李静;现代性、后现代性与建设性[D];吉林大学;2008年
2 冯晓坤;马克思人学视域下的现代性独立人格建构[D];沈阳师范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188606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zhexuezongjiaolunwen/18860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