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哲学论文 >

穷竭与潜能:阿甘本与德勒兹论内在性

发布时间:2018-05-14 09:49

  本文选题:穷竭 + 潜能 ; 参考:《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7年02期


【摘要】:德勒兹和阿甘本同时都谈到了实现生命的潜能需要穷竭,即悬置一切意义、一切语言、一切感觉的纯粹的生命的可能。在悬置了一切之后所剩余的纯粹生命的界面,就是内在性的界面。在内在性的界面上,德勒兹认为我们可以通过分子革命的方式去生成一个无羁绊的生命,无羁绊的生命被视为在穷竭了一切可能之后的希望。而阿甘本否定了这种返回到纯粹生命的可能,因为这种纯粹生命是比当下的生存性生命更为恐怖的赤裸生命。赤裸生命不是解放,而是生命的耗竭。阿甘本提出生命不可能脱离形式,而真正的态度是在当下实现穷竭式的"最高的贫困",在规则和法律的裂隙中,让创造性的生命形式涌现出来。
[Abstract]:Both Deleuz and Aghambon both speak of the need for exhaustion in the realization of the potential of life, that is, the suspension of pure life possibilities of all meaning, all language, and all senses. The interface of pure life that remains after all is suspended is the interface of immanence. On the intrinsic interface, Deleuze believes that we can create an unfettered life through a molecular revolution, and unfettered life is seen as hope after exhausting all possibilities. Forrest Gump denies the possibility of returning to pure life, because it is a naked life that is more terrifying than the present one. Naked life is not liberation, but the exhaustion of life. Aghambon argues that life cannot be separated from form, and the real attitude is to realize the "highest poverty" of exhaustion in the present, and to let creative forms of life emerge in the fissure of rules and laws.
【作者单位】: 南京大学哲学系与马克思主义社会理论研究中心;
【分类号】:B546;B565.59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关注德勒兹(专栏)[J];世界哲学;2006年04期

2 潘科;;本质漂移的趣味和意义 读《德勒兹论福柯》随感[J];中国摄影家;2008年07期

3 王志敏;;德勒兹走向了自己的反面[J];艺术评论;2009年12期

4 伊莎贝拉·伽霍尔;夏莹;;德勒兹、马克思与革命:如何理解“仍是马克思主义者”的内涵[J];江海学刊;2010年05期

5 尹晶;;吉尔·德勒兹:东方与西方——“2012中国开封德勒兹国际研讨会”综述[J];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6期

6 江小平;G.德勒兹谈富科[J];国外社会科学;1987年09期

7 张法;德勒兹与思想重构[J];天津社会科学;2001年05期

8 程党根;德勒兹对福柯哲学思想形成影响探析[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3期

9 麦永雄;后现代湿地:德勒兹哲学美学与当代性[J];国外理论动态;2003年07期

10 栾栋;;德勒兹及其哲学创造[J];世界哲学;2006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4条

1 程党根;;德勒兹的游牧政治试验[A];法国哲学的现代与未来全国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4年

2 崔增宝;;德勒兹或单子世界的复魅[A];全国“当代西方哲学的新进展”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8年

3 程党根;;主体之命运:从“我思”主体到“身体”主体[A];全国“当代西方哲学的新进展”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8年

4 于奇智;;德勒兹—伽塔利与欲望机器认识论[A];“西文知识论”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汪民安;德勒兹世纪[N];中华读书报;2000年

2 贵州省社会科学院民族研究所 蔡熙;德勒兹的概念创造[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3年

3 徐敏;德勒兹意象:一个幽灵或一种理论实践[N];中华读书报;2000年

4 记者 魏东柱;2012中国开封德勒兹国际研讨会举行[N];开封日报;2012年

5 唐纳(书评人);块茎生成逃逸之路的可能性[N];中国图书商报;2012年

6 安靖 法国图卢兹第二大学哲学理性与知识研究所;德勒兹先验经验论的两条基本原则[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3年

7 美国明尼苏达大学 彭耘;梦醒之间的象[N];中华读书报;2001年

8 吴弘毅;哲学,在生命中运动成长[N];光明日报;2006年

9 陈侗;灵魂充满了模糊的褶子[N];文汇报;2001年

10 姜宇辉 华东师范大学哲学系;“抵抗”同一性[N];中国社会科学报;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石岩;德勒兹和加塔利微观权力思想研究[D];黑龙江大学;2014年

2 程党根;游牧政治试验—德勒兹后现代政治哲学研究[D];浙江大学;2004年

3 张岩磊;创造概念的大师[D];吉林大学;2012年

4 邰蓓;德勒兹生成思想研究[D];北京外国语大学;2014年

5 姜宇辉;审美经验与身体意象[D];复旦大学;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贺滟波;比较视域中的德勒兹[D];鲁东大学;2012年

2 王连丽;德勒兹的欲望理论探析[D];四川师范大学;2015年

3 李超;装置与历史[D];陕西师范大学;2015年

4 韩东;表现问题与德勒兹式的文学批评[D];陕西师范大学;2015年

5 史媛;批评与临床[D];北方工业大学;2016年

6 张东来;浅析吉尔·德勒兹的哲学思想[D];延边大学;2016年

7 冯亚丽;《德勒兹与政治》第一章翻译报告[D];河南大学;2016年

8 黄丽汀;比较视域中的德勒兹后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D];福建师范大学;2016年

9 白海瑞;奔跑的竹子—论德勒兹的生成理论[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10 胡新宇;德勒兹的“感性美学”初探[D];浙江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188736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zhexuezongjiaolunwen/188736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4c5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