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心观视域下的孟子工夫论研究
本文选题:孟子 + 身心观 ; 参考:《上海师范大学》2016年硕士论文
【摘要】:工夫论,或称修养工夫论,它与本体论一样都是中国哲学尤其是儒家哲学中重要的一环。广义来说,工夫论主要关乎的是为实现特定目标所进行的实践行为过程的理论,在这一过程中,思与行或者说心与身的修养都是工夫论所涉及的内容,而工夫修养的目的即在于人对于天道的追寻以及人自身的整全的实现。在儒门内,与工夫论相关文献最早可见于《尚书》,之后《论语》中孔子及其弟子的诸多关于修养方法的讨论可视为工夫论明确的开端,而到了孟子处工夫论被赋予较为完整的形态,孟子心性之学以性善为根据,注重内省的先验道德与外在德行仁政的实施并行,为后世儒家工夫论奠定了内外兼修,内圣外王的理想人格模式。孟子思想的特色之一就在于其不把身与心视作相互对立的两橛,而是认为二者可以经过工夫修养相互贯通,达到身心一如的境界。具体而言,孟子的工夫论在个体性层面以“气”的中介性作用为基础,这是贯通身心的工夫得以能实现的本体性前提预设。气在人体中一方面连接着内在心性,另一方面连接着外在形体,于是在本体论上有着“心—气—形”一体的理论结构。与此相对应的,在每一环节的修养中,孟子以“尽心”、“养气”、“践形”为其工夫论的主要方法。本文的主要写作目的:一是讨论在个体修养活动中讨论孟子工夫论中是如何把生理性的形躯身体转化为由心的道德意识所统摄的“德性身体”的,即身心如何由分离转化合一;二是讨论在个体的与他人社会间,德性化的身体并不是工夫论的终点,人应由个体的修养推诸于政治活动的实践中,以期达到社会的正义与王道仁政的实现,即由“内圣”到“外王”是如何实现的。
[Abstract]:Gongfu theory, or theory of self-cultivation, is as important as ontology in Chinese philosophy, especially in Confucian philosophy. In a broad sense, the theory of time is mainly concerned with the theory of the process of practical behavior in order to achieve a specific goal. In this process, thought and action, or the cultivation of mind and body, are all the contents of the theory of time. The purpose of time cultivation lies in the pursuit of the Tao of Heaven and the realization of the perfection of man himself. In Confucianism, the literature related to the theory of Gongfu was first found in the Book of Shang Shu. After the Analects of Confucius and his disciples, many discussions on self-cultivation methods can be seen as the clear beginning of the theory of Gongfu. When Mencius was given a more complete form, Mencius' study of mind and nature was based on nature and goodness, and paid attention to the parallel implementation of the transcendental morality of introspection and the implementation of external virtue and benevolence, which laid a foundation for the internal and external revision of the Confucian theory of work in later generations. The ideal personality model of the inner and outer kings. One of the characteristics of Mencius' thought is that it does not regard body and mind as two opposite chunks, but think that they can pass through each other through time cultivation and reach the same state of body and mind. Specifically, Mencius' theory of Gongfu is based on the intermediary function of Qi on the individual level, which is the presupposition of Noumenon premise which can be realized through mental and physical work. Qi is connected with the inner mind on the one hand and the external body on the other, so it has the theoretical structure of "heart-qi-shape" in ontology. Corresponding to this, Mencius takes "heart", "nourish qi" and "practice form" as the main methods of his theory of work. The main purposes of this paper are as follows: one is to discuss how the physiologic body and body are transformed into the "moral body" controlled by the moral consciousness of the mind in the activities of individual cultivation, that is, how the body and mind are transformed from separation into unity; Secondly, it is discussed that between individual and other society, the body of virtue is not the end of the theory of time, and that one should be pushed by individual cultivation into the practice of political activities in order to achieve social justice and the realization of royal benevolence. That is, from the "inside" to the "outside king" is how to achieve.
【学位授予单位】:上海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B222.5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袁鲁仁;《旷世大儒──孟子》简介[J];中国哲学史;2001年02期
2 张立环;《孟子》的民本、仁政思想及其启示[J];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学院学报;2002年05期
3 杨海文;孟子故里“圣地化”的基本内涵——评刘培桂《孟子与孟子故里》[J];孔子研究;2003年03期
4 华蔼仁,蔡世昌;《孟子》的实践性和精神性[J];中国哲学史;2004年02期
5 栗子;怎样读《孟子》[J];华夏文化;2005年01期
6 许化冰;;孟子“仁政”行政组织思想及启示[J];科技信息(科学教研);2007年13期
7 胡发贵;;千年误读:驳孟子“迂阔”论[J];现代哲学;2007年03期
8 杨东;;试论孟子“民本思想”之真义[J];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2期
9 安宏林;;试论孟子四题[J];人才开发;2008年09期
10 张照华;;孟子思想之当代价值[J];天府新论;2009年S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张静互;;孟子“礼”概念的三重含义——作为“门”、“心”、“人伦”的“礼”与其教育内涵[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2)——中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2 赵庆伟;;孟学研究的历史考察[A];中国历史文献研究会第26届年会论文集[C];2005年
3 闫学军;王雷震;;试析孟子管理思想的几个特点[A];第八届中国青年运筹信息管理学者大会论文集[C];2006年
4 杨国勇;;亚圣孟子与儒学的弘扬和发展[A];史海侦迹——庆祝孟世凯先生七十岁文集[C];2005年
5 刘鄂培;;孟子与《孟子》一书撷要——兼论孟子思想的文化价值[A];《国学论衡》第一辑——甘肃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会学术论文集[C];1998年
6 吉萍;;孟子思想与现代企业管理价值观[A];孔学研究(第五辑)——云南孔子学术研究会第五次学术研讨会暨海峡两岸第三次孔学研讨会论文集[C];1998年
7 邓志伟;;孟子的同心观[A];中国哲学社会科学:自主创新——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十届学术年会文集(2012年度)青年学者文集[C];2012年
8 廖群;;郭店楚简与孟子研究[A];儒学与二十一世纪文化建设:首善文化的价值阐释与世界传播[C];2007年
9 季庆阳;杨慰;白延军;;试析孟子思想与道家的关系——兼论早期儒道之间的关系[A];学习“十六大精神”哲学思考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10 王杰;;超凡入圣:孟子的自我道德修养及理想人格塑造[A];国际儒学研究(第十七辑)[C];201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王慧茹 李法强;孟子:继往开来的儒门亚圣(下篇)[N];中国文化报;2007年
2 郭思阳 记者 谢小芳;首家孟子研究院辽师揭牌[N];大连日报;2011年
3 侯西木;还原一个真实孟子[N];中国新闻出版报;2011年
4 通讯员 宝奎 洪涛;邹城“五个一”打造孟子廉政文化品牌[N];济宁日报;2011年
5 记者 罗容海;孟子公开课在孟子故里邹城开讲[N];光明日报;2013年
6 本报记者 张杰;在国际对话中深化孟子研究[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3年
7 本报通讯员 张长青 张云雷 胡恩姣;传统文化馥郁孟子故里[N];济宁日报;2014年
8 本报记者 陈菁霞;齐思敏:孟子是中国的,也是世界的[N];中华读书报;2014年
9 喜书;以现代的形式表述“孟子”[N];中国保险报;2001年
10 袁鲁仁;《旷世大儒——孟子》简评[N];光明日报;200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凯;孟子的诠释思想[D];山东大学;2008年
2 郭伟宏;赵岐《孟子章句》研究[D];山东大学;2008年
3 董祥勇;孟子“中道”思想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4 万光军;孟子仁义思想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5 周淑萍;两宋孟学研究[D];西北大学;2004年
6 李华;孟子与汉代《诗经》学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7 李晓英;先秦儒道对“德”“道”的诠释[D];河南大学;2007年
8 赵庆伟;清代孟学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2年
9 沈锦发;孟子内圣外王思想之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10 徐桂秋;孟子文艺思想研究[D];辽宁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丁宏伟;《孟子》论辩艺术研究[D];河北大学;2008年
2 姜德高;孟子若干思想研究[D];烟台大学;2011年
3 刘会新;孟子良贵说及其现代价值[D];天津师范大学;2005年
4 季庆阳;孟子的思想渊源浅探[D];西北大学;2002年
5 陈阵;《孟子》管窥:空疏的整体观思维[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3年
6 张绍娜;孟子公正思想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14年
7 段雪妍;孟子“王道”思想探析[D];河北师范大学;2015年
8 刘娓;孔孟孝治思想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5年
9 戴晓猛;孟子人性论在当代道德教育中的价值[D];辽宁师范大学;2015年
10 周量航;孔墨之争与孟子的回应[D];华东师范大学;2016年
,本文编号:190512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zhexuezongjiaolunwen/19051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