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哲学的生存论特征及与儒家的分判
本文选题:老子 + 生存论 ; 参考:《哲学研究》2017年01期
【摘要】:诞生于轴心时代的中国先秦儒道两家,有着不同的理论特点和观照世界的方法。道家的创始人老子与儒家着重从现实人伦和道德修为立论不同,而是从宇宙万物的同一性角度思考世界的本原和存在方式,因而其理论本质上是一种生存论哲学和终极关怀。在这一层面,它与儒家有许多分野:如在宇宙论上,道家属本体论,儒家属生成(衍化)论;在行为根据上,道家提倡"道法自然",儒家崇尚"尊道贵德";在价值观上,道家持"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的平等观,儒家主张"天地之性人为贵"、"仁民而爱物"的差序伦理。这些在今天以传统资源应对工业化弊端的舆论场域,往往被纳入"天人合一"的框架笼统视之,这在本文看来是需要作细致分疏和分判的。最为重要的是,老子哲学的现代价值与其说是具体结论,不如说是方法,是其对世界整体构成和生存状态的根本看法。
[Abstract]:The Confucianism and Taoism of the pre-Qin period in China, born in the Axis Age, have different theoret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methods of viewing the world. Laozi, the founder of Taoism, is different from the Confucianists from the point of view of realistic human relations and moral practice, but thinks about the origin and mode of existence of the world from the point of view of the identity of all things in the universe, so its theory is essentially a kind of existentialism philosophy and ultimate concern. On this level, it has many distinctions from Confucianism: for example, in cosmology, the ontology of Taoist family members, Confucian generative (derived) theory; on the basis of behavior, Taoism advocates "Taoism is natural", Confucianism advocates "respecting Taoism and valuing virtue"; in terms of values, Taoism advocates "Taoism and nature", and Confucianism advocates "respecting Taoism and valuing virtue". Taoism holds the equal view that "heaven and earth are not benevolent and all things are cud dogs", and Confucianism advocates that "the nature of heaven and earth is precious to man" and "benevolence to the people and love of things". These fields of public opinion, which deal with the malpractice of industrialization with traditional resources today, are often taken into account in the framework of "the unity of nature and man", which needs to be carefully divided and judged in this paper. The most important thing is that the modern value of Laozi's philosophy is not so much a concrete conclusion as a method and its fundamental view of the whole world's constitution and living state.
【作者单位】: 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所;
【分类号】:B222;B223.1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曙光;“生存与发展”问题和生存论哲学[J];哲学研究;2001年12期
2 郭齐勇;中国哲学的生存论及其现代意义[J];哲学研究;2001年12期
3 郭齐勇;中国古代哲人的生存论智慧[J];华中建筑;2004年02期
4 金瑶梅;陈学明;;生存论视域中实践活动的当代反思[J];江西社会科学;2006年06期
5 李晓元;;“工作生存论”——哲学生存论的文化视界[J];学习论坛;2011年11期
6 邹诗鹏;“倾听”:哲学生存论的意义阐释与反省[J];江海学刊;1997年03期
7 邹诗鹏;大自然的生存论意义及对现代性的反省[J];学习与探索;1997年05期
8 李兆鹏;高金龙;;和谐社会基本内涵的生存论阐释[J];新课程(中旬);2012年06期
9 张曙光;开掘和发展马克思哲学的生存论思想[J];江汉论坛;2000年08期
10 邹诗鹏;昭现人学的生存论基础[J];哲学动态;2000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4条
1 王默涵;孟庆伟;;生存论视域下的技术存在论初探[A];首届、第二届中国科技哲学及交叉学科研究生论坛获奖文集[C];2009年
2 陶富源;;关于马克思生存论的几个问题[A];人学论丛:第九届全国人学研讨会论文集(2007)[C];2007年
3 杨建祥;;试析马克思“以人为本”的一个特定视域[A];2008年度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六届学术年会文集(马克思主义研究学科卷)[C];2008年
4 陶富源;汪盛玉;;马克思哲学视域中的海德格尔生存论批判[A];新中国人学理路——第十一届全国人学研讨会文集[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8条
1 陈遵沂;生存论哲学的意义境域探求[N];光明日报;2006年
2 杨耕;走近工程哲学[N];中华读书报;2011年
3 邹诗鹏 复旦大学哲学学院教授;生存论研究:我的“为己之学”[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年
4 中国政法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张秀华;工程的生存论阐释[N];光明日报;2011年
5 邹诗鹏;简论实践生存论[N];光明日报;2002年
6 张曙光;哲学生存论的彰显及其意义[N];光明日报;2001年
7 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 陈德中;真人与真知[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年
8 本报记者 郝日虹 张清俐;当代生存哲学研究正转向生存论[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周立秋;异化的生存论阐释[D];吉林大学;2009年
2 李龙;认识论的先验转向和生存论转向——以生存论维度重新理解认识论[D];吉林大学;2004年
3 吴宏政;历史生存论的观念[D];吉林大学;2004年
4 张有奎;马克思生存论视域中的现代性批判[D];复旦大学;2004年
5 梅景辉;生存与理解[D];华中科技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红莉;灵感的生存论阐释[D];华中科技大学;2007年
2 牛国永;实践生存论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2年
3 祝巍;海德格尔的“伦理问题”、生存结构和真理[D];山东大学;2015年
4 夏国永;马克思实践生存论思想及其当代价值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8年
5 王彦英;从生存论的角度看马克思哲学的“交往”[D];山东大学;2008年
6 尹华健;马克思哲学的实践生存论转向及其当代意义[D];西南政法大学;2008年
7 王路桃;马克思实践生存论的思想探析[D];江西师范大学;2012年
8 褚小山;论马克思实践哲学的生存论转向[D];四川师范大学;2004年
9 崔海荣;人的需要的生存论解读[D];黑龙江大学;2011年
10 孙爽;马克思哲学的生存论解读[D];黑龙江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191284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zhexuezongjiaolunwen/19128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