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维坦》的政治实践路径研究——阿尔都塞的霍布斯研究述评
本文选题:阿尔都塞 + 霍布斯 ; 参考:《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7年06期
【摘要】:长期以来,学界忽视了《利维坦》的政治实践价值,即文本对现实的干预作用。依托于英国内战的时代背景,霍布斯提出要重视"想象"与"梦境"在人的认识过程中发挥的微妙作用。在他看来,这正是使英国君主制得以保留,并实现国内和平的关键。从构思新国家意识形态的政治实践需要出发,霍布斯以人们经历的死亡现实为基础,以想象的死亡构思出——"一切人反对一切人"的战争,指出:如果拒绝承认君主作为监督者会惩罚那些企图破坏和平的危险人物,那么,人们所希望的和平将不可能到来。借助于这种巧妙的话语转变,君主从统治者的形象转化为和平守护者的形象。其中,文本与现实、文本与主体、以及个体间相互承认及其"实践"对文本的回应等三重关系的依次转换是实现君主公共人格转换的关键。尽管如此,由于契约地位不对等、君主权限制的局限性以及私人与公共人格的冲突,绝对君主制造的守护者形象仅是假象。不过,透过阿尔都塞意识形态理论开启的全新领域,我们重新认识了绝对君主制国家的意识形态起源。
[Abstract]:For a long time, scholars have neglected the political practical value of Leviathan, that is, the interference of text to reality. Based on the background of the British Civil War, Hobbes put forward to attach importance to the subtle role of imagination and dream in the process of human cognition. This, in his view, was the key to keeping the British monarchy and achieving domestic peace. Based on the reality of death experienced by people, Hobbes conceived the war of "all against all" based on the reality of death experienced by people, based on the need of political practice to conceive a new national ideology. Point out: if the refusal to recognize the monarch as a supervisor will punish those dangerous people who try to break the peace, then the peace that people want will not come. With the help of this ingenious discourse, the monarch was transformed from a ruler to a guardian of peace. Among them, the transformation of the triple relationship between text and reality, text and subject, mutual recognition among individuals and the response of practice to text is the key to realize the transformation of monarch's public personality. However, due to the unequal contractual status, the limitation of sovereign restrictions and the conflict between private and public personality, the guardian image created by the absolute monarch is only an illusion. However, through Althusser's theory of ideology, we reunderstand the ideological origin of absolute monarchy.
【作者单位】: 天津工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基金】:天津市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规划资助项目:TJZX16-004 北京地区高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研究协同创新中心建设项目(编号:PXM2017_014204_500095)的资助
【分类号】:B561.59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文喜;消解自我(主体):阿尔都塞的马克思诠释[J];中共浙江省委党校学报;2001年03期
2 张一兵;问题式:阿尔都塞的核心理论范式[J];哲学研究;2002年07期
3 汤建龙;;对阿尔都塞的一种症候式解读——张一兵《问题式、症候阅读与意识形态》评介[J];山东社会科学;2006年01期
4 金瑶梅;胡绪明;;解读阿尔都塞“理论上的反人道主义”理论[J];晋阳学刊;2008年01期
5 王慧;;阿尔都塞晚期著作[J];国外理论动态;2008年03期
6 赵文;;阿尔都塞的晚期写作[J];国外理论动态;2009年01期
7 吴超男;;评价阿尔都塞——理论上反人道主义思想[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9年10期
8 陈燕;;人道主义与反人道主义——阿尔都塞“理论反人道主义”思想初探[J];丽水学院学报;2012年04期
9 艾蒂安·巴里巴尔;吴子枫;;阿尔都塞和“意识形态国家机器”[J];现代中文学刊;2013年02期
10 T.斯特朗 ,陈胜华;评《阿尔都塞的著作:结构主义的马克思主义》[J];国外社会科学;1986年07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6条
1 张盾;;怎样理解马克思开辟的哲学道路——评阿尔都塞对马克思哲学观的激进解读[A];第五届马克思哲学论坛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形态研究会议论文集(下)[C];2005年
2 仰海峰;;表象体系、主体幻觉与意识形态国家机器的职能——阿尔都塞意识形态理论探析[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3 俞吾金;;究竟如何理解并翻译阿尔都塞的重要术语Overdetermination/Overdetermined?[A];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评论(9)[C];2011年
4 金瑶梅;;试论阿尔都塞后期自我反思的三大缘起[A];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评论(7)[C];2009年
5 干成俊;;意识形态辩证法——阿尔都塞《意识形态与意识形态国家机器》解读[A];全国外国哲学学术研讨会——纪念“芜湖会议”暨“两学会”成立30周年论文集[C];2008年
6 陆凯华;;内容与虚无:阿尔都塞的哲学起点——论阿尔都塞《高等研究资格论文》中的黑格尔主义立场[A];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评论(11)[C];2013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6条
1 庞晓明;阿尔都塞的理论遗产及其当代意义[N];中国社会科学院报;2009年
2 南京大学 张一兵;解构之雨:阿尔都塞最后的思想哭泣[N];社会科学报;2010年
3 张汝伦;屈心抑志,忍尤攘垢[N];东方早报;2013年
4 本报书评人 宫敬才;作为精神病人和哲学家的阿尔都塞[N];中华读书报;2014年
5 本报特约记者 陆兴华;当代艺术:审美平等下的艺术行动[N];社会科学报;2013年
6 南京大学哲学系 蓝江;当代法国马克思主义的逻辑走向[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金瑶梅;阿尔都塞“理论上的反人道主义”研究[D];复旦大学;2008年
2 谈立玲;阿尔都塞的政治哲学研究[D];武汉大学;2011年
3 朱晓慧;“政治”哲学家阿尔都塞——阿尔都塞意识形态理论研究[D];复旦大学;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均涛;历史科学何以可能—阿尔都塞对历史唯物主义的一种辩护[D];云南师范大学;2015年
2 贺志强;论阿尔都塞的马克思主义观[D];四川师范大学;2015年
3 邵雪梅;阿尔都塞“认识论断裂”说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6年
4 王一成;阿尔都塞再生产视域中的意识形态理论研究[D];南京大学;2016年
5 陈雪雪;阿尔都塞意识形态国家机器理论研究[D];郑州大学;2016年
6 张东旭;阿尔都塞意识形态理论探析[D];大连海事大学;2016年
7 惠成刚;阿尔都塞意识形态国家机器理论研究[D];内蒙古大学;2017年
8 刘喜英;阿尔都塞的马克思主义观[D];河南大学;2009年
9 侯绪云;阿尔都塞“理论的反人道主义”研究[D];黑龙江大学;2013年
10 郭岩峰;阿尔都塞“马克思的理论反人道主义”理论评析[D];大连理工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192330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zhexuezongjiaolunwen/19233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