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总体义务到开放道德——论柏格森的道德哲学
本文选题:柏格森 + 道德哲学 ; 参考:《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7年06期
【摘要】:柏格森在其晚年著作《道德与宗教的两个来源》中,系统地提出了他的道德哲学。在柏格森看来,以往的各种道德哲学流派,都试图从某种原则出发推导出各种道德规范。然而柏格森认为道德是社会现象,应该从社会的角度加以考察。因为人是一种社会动物,总是生活在一定的社会群体之中,每个社会群体都会自发地形成各种各样的道德规范,这些道德规范的总和被称作总体义务。柏格森将这种自发形成的社会视为一种封闭社会,将其形成的道德视为一种封闭道德。柏格森认为,还存在一种超越自然形成的家庭、社会、国家的泛及全人类的道德,这种道德只能通过某些英雄人物的人格和行动创造出来,从而形成开放道德和开放社会。封闭道德和开放道德出自人类的两种不同的情感,二者最终都可以回溯到作为一切道德之源和万物之源的生命冲力。
[Abstract]:In his later years , Sir Alex has systematically put forward his moral philosophy in the two sources of moral and religion in his later years . In his view , all kinds of moral philosophy have been tried to derive various moral norms from a certain principle .
【作者单位】: 上海交通大学人文学院哲学系;
【基金】:教育部青年项目(15YJC720003) 上海哲社一般项目(2015BZX002) 上海交通大学人文社科学术领域文化专项项目(16JCWH08)
【分类号】:B565.51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詹宇国;国内外柏格森哲学的研究状况[J];北京行政学院学报;2005年05期
2 尚杰;;悖谬乃哲学的姿态——对柏格森的重新解读[J];哲学动态;2009年02期
3 蔡其胜;胡光;;柏格森哲学中生命的自由本质[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05期
4 张峰;;柏格森研究现状分析[J];文学教育(上);2013年11期
5 摩罗特-西尔;周煦良;;柏格森在今天对我们的意义[J];现代外国哲学社会科学文摘;1965年02期
6 贺麟;亨利·柏格森的哲学[J];学习与思考;1983年03期
7 戚文藻;;柏格森直觉主义今议[J];福建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4年01期
8 姚全兴;柏格森创造观述评[J];社会科学;1985年09期
9 李海涛;;论柏格森时间[J];法国研究;1988年02期
10 B·罗素;强以华;;柏格森哲学[J];法国研究;1988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4条
1 朱鹏飞;;梁启超对柏格森“绵延——直觉”说的接受与发展[A];中国现代美学与文论的发动:“中国现代美学、文论与梁启超”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选集[C];2008年
2 高宣扬;;重新评价柏格森及其对当代哲学研究的现实意义——《创造的进化》发表100周年纪念[A];全国外国哲学学术研讨会——纪念“芜湖会议”暨“两学会”成立30周年论文集[C];2008年
3 姚全兴;;梁启超与柏格森生命美学[A];中国现代美学与文论的发动:“中国现代美学、文论与梁启超”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选集[C];2008年
4 王礼平;;差异与表象的毁灭——略论德勒兹与柏格森之间的渊源关系[A];全国“当代西方哲学的新进展”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4条
1 王礼平 浙江大学哲学系;柏格森:寻回“差异”[N];中国社会科学报;2009年
2 叶秀山;做哲学的辛苦[N];人民政协报;2000年
3 北京大学哲学系 赵敦华;创造进化的动力来自生命自身[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3年
4 ;法国哲学的中国视角[N];解放日报;201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王礼平;存在的呐喊[D];复旦大学;2005年
2 赵伟;时间与创造[D];复旦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晶晶;柏格森历史观探析[D];黑龙江大学;2010年
2 张琼;柏格森哲学中的“绵延”概念解析[D];吉林大学;2006年
3 陈淑静;柏格森的时间理论[D];河南大学;2003年
4 薛春梅;对柏格森直觉理论的探讨[D];黑龙江大学;2007年
5 邢晓红;柏格森记忆理论研究[D];黑龙江大学;2013年
6 徐光明;从时间走向绵延—柏格森的生命哲学思想研究[D];云南师范大学;2015年
7 梁艳;柏格森的时间哲学研究[D];山西大学;2015年
8 张爽;马克思实践视域下柏格森创造性思想研究[D];辽宁大学;2015年
9 陈丹玉;柏格森“绵延”概念的审美时间性问题探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6年
10 田皓;“时间是什么”是个好问题吗?[D];浙江大学;2016年
,本文编号:193048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zhexuezongjiaolunwen/19304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