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向性研究的两种进路:区别与趋同
本文选题:意向性 + 两种进路 ; 参考:《学术交流》2017年09期
【摘要】:在布伦塔诺重启意向性研究之后,这一领域逐渐出现了现象学的和分析哲学的两种研究进路。胡塞尔等运用现象学的方法,把意向性和意识相结合,视意向性为一种具有超越自身性的本原性存在。安斯康姆等运用分析的方法,把意向性和实践相结合,视意向性为"为什么行动"的理由。不过,吉勒特和麦克米兰从理论上进行的思考,以及约翰·塞尔等在意向解释上的实践,均已表明这两种进路之间其实存在着互补的必要性和趋同的可能性。
[Abstract]:After Brentano restarted the study of intentionality, two approaches of phenomenology and analytical philosophy appeared gradually in this field. Husserl and others use phenomenological methods to combine intentionality with consciousness and regard intentionality as a kind of original existence with transcendence. Anscomm and others use analytical methods to combine intentionality with practice and regard intentionality as the reason for "why to act". However, the theoretical thinking of Gillette and McMillan, as well as John Searle's practice in intention interpretation, have shown that there is in fact a complementary necessity and possibility of convergence between the two approaches.
【作者单位】: 广东机电职业技术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广东科贸职业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部;
【基金】:广东省高校思政研究会课题“社会治理和社会工作方法在高校管理中的应用研究”(2015SZY038) 广东高职院校文化素质教育课题“高职形势与政策课开放式教学研究”(WHSZ15YB012)
【分类号】:B089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柳海涛;;塞尔论集体意向性[J];社会科学论坛;2010年10期
2 韩连庆;;技术意向性的含义与功能[J];哲学研究;2012年10期
3 刘占峰;论社会认知中的意向性[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年06期
4 刘景钊;论意向性的认识功能与实践功能[J];石家庄学院学报;2005年05期
5 倪梁康;;现象学背景中的意向性问题[J];学术月刊;2006年06期
6 张志林;;分析哲学中的意向性问题[J];学术月刊;2006年06期
7 张志扬;;“指非指”:第三类检讨“意向性"的尝试[J];学术月刊;2006年06期
8 维之;;意向性概念的理论根据质疑[J];自然辩证法研究;2006年10期
9 高新民;;意向性难题的中国式解析[J];哲学动态;2008年04期
10 高新民;;现当代意向性研究的走向及特点[J];科学技术与辩证法;2008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4条
1 丛杭青;戚陈炯;;集体意向性:整体主义与个体主义之争[A];第十三届全国科学哲学学术会议浙江大学代表团论文集[C];2007年
2 吴彩强;;意向性和背景[A];第十三届全国科学哲学学术会议浙江大学代表团论文集[C];2007年
3 李恒威;;意向性的起源:同一性、自创生和意义[A];第十三届全国科学哲学学术会议浙江大学代表团论文集[C];2007年
4 吴彩强;;Intentionality等于Intensionality吗?[A];第十三届全国科学哲学学术会议浙江大学代表团论文集[C];200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3条
1 刘景钊;理解心智:塞尔意向性理论的意义[N];光明日报;2005年
2 华侨大学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 李忠伟;心灵哲学中的“意向性”有三样态[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4年
3 张帆 上海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意向性与社会语境:对行动的哲学分析[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范民;胡塞尔意向性学说:历史的回顾与分析[D];复旦大学;2004年
2 黄妍;论集体意向的本性[D];武汉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巴丽;论塞尔的集体意向性[D];西南大学;2011年
2 吴紫阳;论海德格尔存在问题的三重来源[D];东北大学;2014年
3 张贵平;合作与塞尔的集体意向性理论[D];深圳大学;2017年
4 吴科;言语行为与意向性[D];山西大学;2009年
5 邢起龙;塞尔的意向性理论探微[D];华中师范大学;2005年
6 郑海玲;约翰·塞尔言语行为理论中的意向性问题[D];黑龙江大学;2007年
7 刘冠帅;浅析塞尔的意向性理论[D];吉林大学;2013年
8 马小东;意向性与生命[D];上海社会科学院;2013年
9 孙兆洋;论塞尔的集体意向性[D];山东大学;2014年
10 刘笑;塞尔的集体意向性理论研究[D];东华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202348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zhexuezongjiaolunwen/202348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