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哲学论文 >

杨朱“异端”形象的历史生成

发布时间:2018-06-20 23:55

  本文选题:杨朱 + 崇孟 ; 参考:《社会科学论坛》2017年03期


【摘要】:杨朱"异端"形象的生成带有鲜明的时代印记,经历了由"显学"到边缘化,进而又被作为"异端"代表的演变过程。先秦时期杨朱之学较为流行,虽然多被指摘,但只有孟子将其视为"异端"。而两汉时期不管是汉初推尊黄老还是汉武帝独尊儒术,杨朱皆处于边缘地位,"异端"形象并不凸显。魏晋时期由于玄学兴起,加之张湛《列子注》问世,杨朱的形象略有起伏,但是并没有成为热点问题。至唐宋时期伴随着"崇孟"与"排佛老"思潮的兴起,杨朱被列为"异端"代表广为诟病。理学的兴盛与科举的发展,强化了杨朱的"负面"形象,唐宋时期所塑造的"杨朱像"一直延续到晚清。
[Abstract]:The formation of Yang Zhu's "heresy" image has a distinctive epoch mark, and has gone through the process of evolution from "prominent learning" to "marginalization" and then being regarded as the "heresy" representative. Yang Zhuzhi was popular in pre-Qin period, although it was criticized, only Mencius regarded it as heresy. However, in the Han Dynasty, Yang Zhu was in a marginal position, and the "heresy" image was not prominent either in the early Han Dynasty or in the Han Dynasty. Due to the rise of metaphysics and the appearance of Zhang Zhan, Li Zi, Yang Zhu's image fluctuated slightly in Wei and Jin dynasties, but it did not become a hot issue. During the Tang and Song dynasties, Yang Zhu was widely criticized as "heresy" with the rise of "worshiping Meng" and "anti-Buddha". The prosperity of Neo-Confucianism and the development of imperial examination strengthened the "negative" image of Yang Zhu, which was molded in Tang and Song dynasties until the late Qing Dynasty.
【作者单位】: 信阳师范学院历史文化学院;
【基金】:信阳师范学院“南湖学者奖励计划”资助
【分类号】:B223.3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7条

1 何爱国;;从“禽兽”到“权利哲学家”:论杨朱学派新形象的近代构建[J];历史教学问题;2015年05期

2 曹峰;;对名家及名学的重新认识[J];社会科学;2013年11期

3 徐丽华;;杨朱及其思想研究评议[J];太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2期

4 于霞;杨朱“为我”思想新探[J];唐都学刊;2004年01期

5 尹楚彬;杨朱学说新论[J];安徽大学学报;1996年05期

6 陈鼓应;杨朱轻物重生的思想——兼论《杨朱篇》非魏晋时伪托[J];江西社会科学;1990年06期

7 丁怀轸 ,丁怀超;张湛与魏晋玄学的终结[J];苏州大学学报;1987年02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李玉诚;《韩非子》历史思想研究[D];山东大学;2014年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苟东锋;;“控名责实”何以可能——儒家名分思想初探[J];道德与文明;2017年02期

2 李玉诚;;杨朱“异端”形象的历史生成[J];社会科学论坛;2017年03期

3 晋荣东;;近20年名辩本质多元诠释的成绩与问题[J];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7年01期

4 曾昭式;;《黄帝四经》的“正名—用名”逻辑研究[J];华北水利水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年04期

5 杨武金;;作辩经以立名本——墨家辩学与逻辑学[J];思想与文化;2015年02期

6 曹峰;;先秦道家的“无名”与“有名”[J];思想与文化;2015年02期

7 晋荣东;;历史分析与文化诠释——一种名辩研究的新方法[J];思想与文化;2015年02期

8 丁亮;;论中国名学天命的历史根源[J];思想与文化;2015年02期

9 苟东锋;;“新名学”刍议[J];思想与文化;2015年02期

10 苟东锋;;名教的内在理路——由此而论儒家的价值理想如何落实[J];社会科学;2015年12期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曹峰;;战国秦汉时期“名”“法”对举思想现象研究[J];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年06期

2 万光军;;孟子辟墨杨纵横论[J];泰山学院学报;2010年02期

3 曹峰;;孔子“正名”新考[J];文史哲;2009年02期

4 管宗昌;;杨朱学派的名实观及文学表现[J];理论界;2008年05期

5 陈利维;;论杨朱的生存哲学[J];科技信息(学术研究);2008年07期

6 熊月之;;《清史·西学志》纂修的一点心得——晚清逻辑学译介的问题[J];清史研究;2008年01期

7 赵逵夫;;论老子重生思想的源流与道教思想的孕育[J];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4期

8 曹峰;;回到思想史:先秦名学研究的新路向[J];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2期

9 鲍宇;;杨朱学与庄学价值观辨析[J];菏泽学院学报;2006年04期

10 饶尚宽;;杨朱论[J];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4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石昕晖;杨朱和《列子·杨朱》的思想[J];南都学坛;2004年05期

2 管宗昌;;论杨朱后学论辩对象的改变[J];商丘师范学院学报;2008年08期

3 狄马;;杨朱的“一毛”[J];同舟共进;2011年06期

4 ;杨朱无书——为杨朱叹息[J];国学;2012年07期

5 周国荣;杨朱辩略[J];苏州大学学报;1983年04期

6 路兆丰;杨朱经济思想辨析[J];江淮论坛;1988年06期

7 张小落;;生不逢时的思想家——杨朱[J];大科技(百科新说);2012年11期

8 宋志坚;;杨朱辩[J];杂文月刊(原创版);2013年11期

9 权光镐;《列子·杨朱篇》对杨朱“为我”思想的深化[J];广西社会科学;2002年06期

10 于霞;杨朱“为我”思想新探[J];唐都学刊;2004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路兆丰;;杨朱经济思想辨析[A];集雨窖文丛——中国经济思想史学会成立20周年纪念文集[C];200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3条

1 中山大学法学院 马作武;杨朱“哭衢涂”[N];光明日报;2013年

2 张海晏;杨朱哭歧路与自由选择[N];光明日报;2004年

3 郭继民;从杨朱悲歧路谈治学路径[N];学习时报;201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姜伟文;论杨朱的人权思想[D];苏州大学;2008年

2 任明艳;杨朱伦理思想研究[D];西南大学;2015年

3 李容;论国外汉学界的杨朱哲学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6年

4 葛然;杨朱及其思想学派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204620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zhexuezongjiaolunwen/204620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995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