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哲学论文 >

“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的哲学解读

发布时间:2021-04-20 19:38
  2016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将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整体思路,可以概括为“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这种总体思路实质上是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创新之路。它不仅凝结着代表世界哲学发展主流的各个国家哲学的创新经验,反映了哲学社会科学创新的一般规律;而且,反映了对一个拥有悠久历史文明的传统大国走向现代化艰难的历史进程的深沉的理性思考,反映了中国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中国经济崛起之路的历史逻辑的深刻理解。如何对待“本来、外来、未来”的关系,是任何国家和民族在任何历史时刻都必须面对的具有哲学意蕴的时代追问,是承载着“我是谁?从何处来、向何处去?”的终极性思考的哲学命题,因此,需要从哲学的世界观方法论高度予以深刻的解读。“不忘本来”就是要立足于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和丰富的思想精神,坚持利用好马克思主义资源;“吸收外来”就是要借鉴和吸收所有优秀的外来文化,充分利用好国外哲学社会科学资源;“面向未来”就是要在新的国际形势和我国新的发展国情之下融通本来和外来,建构中国特色的思想文化体系,以把握未来世界思想文明发展的动向。然而,对于“本来、外来、未来”这一政治化的语义表达不能仅仅停留在话语表面去理解,而应发现其穿透历史时空的普遍意义。本文以习近平同志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发言中所讲到的“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对未来”的方法论原则为背景,以深层次的论述中国化马克思主义辩证法的范式变迁为切入点,通过对我国洋务运动以来“中体西用”、民主革命、文化大革命及改革开放等时期几种文化模式的反思来寻求“本来、外来、未来”的马克思存在论基础,进而指出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三者具有不同的概念和内涵。它们是辩证统一于马克思哲学的存在论基础之上,即“人们的实际生活过程”之上的。而这一文化模式的发展与转变恰恰是辩证法肯定—否定—否定之否定范式变迁的体现。马克思辩证法是以存在论为前提的历史辩证法,会随着时代的发展而改变自己的形式。在当今和平与发展时代,中国经济已然实现了历史性的崛起。此时此刻强调从实际出发,继续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我国哲学社会科学领域的指导地位,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正确处理好“本来”、“外来”和“未来”三者之间的辩证关系,实际上是党的指导思想在世界观和方法论方面的重大体现,符合肯定性辩证法的思维逻辑。
【学位授予单位】:辽宁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7
【分类号】:B27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绪论
    1.1 选题缘由
    1.2 相关问题的研究现状
    1.3 选题意义和创新点
2“本来、外来、未来”三种关系的历史反思
    2.1“不忘本来,吸收外来”的“中体西用”文化模式及其失败
    2.2“立足外来,拒斥本来,面向未来”民主革命的文化模式
    2.3“立足未来、拒斥外来、否定本来”的文化模式
    2.4“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改革开放的历史逻辑
3“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关系的存在论依据
    3.1 关于“本来外来”关系的马克思存在论理解
    3.2“本来”、“外来”的涵义
    3.3“本来”的现代化与“外来”的本来化
4“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的辩证法分析
    4.1 唯物辩证法是以社会历史存在为前提的辩证法
    4.2“本来、外来、未来”关系的辩证本质
    4.3“文革”文化模式的形而上学本质
    4.4“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与肯定性辩证法
参考文献
致谢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7条

1 贺长余;;论辩证法的历史演进及时代反响[J];学理论;2015年22期

2 郭忠义;贺长余;;论辩证法的范式变迁[J];社会科学;2013年02期

3 王新生;;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正义理论的建构[J];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12年01期

4 郭忠义;郭彦辰;;从意识形态的范式变革看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逻辑演进[J];党政干部学刊;2010年08期

5 王南n\;作为实践智慧的辩证法[J];社会科学战线;2003年06期

6 贺来;马克思哲学与“存在论”范式的转换[J];中国社会科学;2002年05期

7 曹德本;;中国古代辩证法思想的矛盾观[J];社会科学战线;1985年02期



本文编号:210039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zhexuezongjiaolunwen/210039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2c1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