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前期维特根斯坦科学观中的人文主义维度
[Abstract]: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theory of science and the world has always been one of the focal points in the research of philosophy of science. Wittgenstein is one of the most influential philosophers of modern western philosophy in the 20th century. In his early philosophy, there is the understanding and thinking of this problem. Wittgenstein's view of science is not only an inheritance of Aristotle's traditional truth theory of conformity, but also a transcendence and development of tradition. At the same time, because Wittgenstein emphasizes the internal consistency between solipsism and realism and his recognition of solipsism, his view of science shows a humanistic dimension.
【作者单位】: 太原科技大学哲学研究所;
【基金】:太原科技大学校博士启动基金项目“再论冯友兰负的方法——以前期维特根斯坦不可说论为参照”(项目编号:W2012003)
【分类号】:N02;B561.59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今杰;;论“学者传统”科学观的意义及其局限性[J];广东社会科学;2007年03期
2 马来平;;从历史的角度反思当代科学观[J];山东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1期
3 ;“后现代科学观与科学大战”学术研讨会通知[J];自然辩证法研究;2004年05期
4 周丽昀;实践科学观的存在论意蕴及其特征[J];科学技术与辩证法;2005年03期
5 林艳,张今杰;西方“学者传统”的科学观述评[J];文史博览;2005年16期
6 王美蓉;;经世致用:嬗变的中国近现代科学观中的价值判断[J];河西学院学报;2005年06期
7 刘鹏;在科学与人文之间——“后现代科学观与科学大战”学术研讨会综述[J];科学技术与辩证法;2005年01期
8 张萍;论亨普尔的科学观[J];北方论丛;2005年02期
9 杜扬;试论任鸿隽的科学观——评《科学救国之梦——任鸿隽文存》[J];中国科技史杂志;2005年01期
10 张雁;;贝尔纳的社会科学观探析[J];广西社会科学;2006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7条
1 李侠;;后现代主义科学观:一段我们必须经历的历史[A];庆祝科学技术与辩证法创刊20周年文集[C];2004年
2 楼巍;许为民;;技性科学观:科学的当代性和复杂性[A];全国科学技术学暨科学学理论与学科建设2008年联合学术年会浙江大学论文集[C];2008年
3 任振球;;新科学观[A];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地学哲学委员会第十届学术会议代表论文集[C];2005年
4 刘树君;;凡勃伦进化的科学观探悉[A];第二届中国科技哲学及交叉学科研究生论坛论文集(博士卷)[C];2008年
5 张姝艳;马佰莲;;大卫·古丁实践科学观探析[A];山西大学2008年全国博士生学术论坛(科学技术哲学)[C];2008年
6 龙佳解;蒋晓东;欧庭高;;论杜威的科学划界观[A];第二届中国科技哲学及交叉学科研究生论坛论文集(博士卷)[C];2008年
7 马佰莲;;库恩的科学观及其当代批判[A];2012年全国科学学理论与学科建设暨科学技术学两委联合年会论文集[C];2012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5条
1 郑师渠;梁启超的科学观[N];光明日报;2002年
2 卢风 清华大学哲学系;科学的纯粹性与内在逻辑[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2年
3 孟建伟;创新文化与科学精神[N];学习时报;2005年
4 丁东红;追问“什么是科学”[N];学习时报;2004年
5 树华;两种文化与科学大战[N];中华读书报;200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7条
1 朱丹琼;科学个案研究与中国科学观的发展[D];西北大学;2005年
2 周丽昀;科学实在论与社会建构论比较研究——兼议从表象科学观到实践科学观[D];复旦大学;2004年
3 刘伟;超越相对主义科学观的探索和趋势[D];吉林大学;2009年
4 徐志宏;马克思科学观初探[D];复旦大学;2005年
5 彭国兴;20世纪前半期中国关于科学社会功能的认识研究[D];西北大学;2004年
6 孙玉忠;科学进步及其中间范式[D];吉林大学;2004年
7 常春兰;科学哲学中的相对主义及其超越[D];复旦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景;中国历代科学观演变过程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2 马雪梅;西方历代科学观演变过程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3 张纪仁;近代科学观实践论转向及其批判[D];黑龙江大学;2008年
4 谭琳;论现代西方科学观的后现代转向及其理性实质[D];河南大学;2012年
5 王劲松;科学观演变中的历史性问题[D];苏州大学;2012年
6 潘正树;卡琳·诺尔—塞蒂纳的建构性科学观研究[D];东南大学;2006年
7 齐鹏;方以智科学观研究[D];山东大学;2008年
8 杨易;呼唤科学精神[D];湖南师范大学;2005年
9 刘盛平;约翰·杜威的科学观探析[D];广西大学;2006年
10 陈永丽;史蒂芬·科尔的建构主义实在论科学观[D];兰州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222795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zhexuezongjiaolunwen/2227958.html